有关三峡的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7:23:55
有关三峡的散文
有关三峡的散文
有关三峡的散文
永远的三峡 (散文)
2003年08月08日 10:32
文/驿路曾吟
长江三峡是夔峡、巫峡和西陵峡的统称.它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跨五个县市,全长193公里.由于三峡雄奇险秀的自身魅力,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目光,留下了多少千古不朽的诗文.如今,谁想留下什么超越前人的作品,近乎于异想天开.但是,既然我们有感官,有思维,手中又有笔,那还是要从“我”的角度,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
我曾两过三峡.第一次是夜间,只能“听”三峡,第二次是白天,总算“看”了一回三峡.
三峡是什么?三峡是雄浑的立体交响乐,三峡是厚重的历史叙事诗.有人说,不看三峡怎知山水如此壮美?我要说,不听三峡,怎知人世间有如此旋律激越的天籁!
多少次从电影、电视里见过三峡的雄伟,多少遍从书刊、报纸上读过三峡的壮观,多少回梦绕魂牵那缠绵的巫山烟云、豪放的夔门涌浪……而今终于有了圆梦的机会.1999年9月的一天,我出差路过重庆,乘船东归,途中必经三峡.从朝天门码头上船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尽情地体味那“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该是多么快的速度呀!可是如今两岸没有了猿啼,船也硕大笨重起来.尽管航速比之李白所乘的轻舟要快许多倍,但船体的肥大稳重反而让人感觉不出它航行的快速.客轮慢腾腾地吐着淡黑的轻烟,漫不经心地拨开身前的波浪,悠闲地信步江中.夕阳渐渐没入江水,乌云慢慢涌上南天,四周被黑夜吞没,轮船依然故我,不紧不慢地走自己的路.
船近三峡,已是深夜.细雨迷蒙,星月全无.要感受夔门的雄奇雄峻,眼看是不行了.但我们还有耳朵,可以听.人总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那要看针对什么事物.对音乐而言,则应当是眼见为虚,耳听为实,耳闻绝对胜于目睹.
三峡是史诗,是音乐,当然可以听,值得听.
我伫立船舷,侧耳细听.两岸群山,一江波浪,都在接受夜风洗礼.秦汉的日月,唐宋的星辰,全都钻进厚重的黑色天鹅绒被中睡觉去了.
此时此刻,唯有风,永不疲倦的风,陪伴着夜行的江轮,陪伴着江轮上不眠的旅人——如我.
铿铿锵锵,浩浩荡荡,风在奔走呼号;呜呜嘟嘟,呼呼噜噜,风在浅吟低诉.哦,这古老而又年轻的风,你从鸿蒙初辟之时起,就来到这世界上.记否记否?人事物事,倏忽来去,历四万八千岁而不老的是这三峡.山依然葱葱,水仍旧荡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年被曹操称为天下唯有的两个英雄之一的刘玄德,最后竟惨败在一个乳臭未干的东吴小将陆逊之手.刘备兵败后病死在三峡边的白帝城,使得大诗人杜甫慨叹“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夜色中,我听见江风在传述着历史自信乃至固执的教诲:天时、地利、人和,永远是不可随意分割的三位一体啊!
听,何处传来滚滚沉雷?这秋江,这冷雨,不应有雷.再仔细听,原来是江水奔腾时的呐喊.发端于唐古拉山的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沿途接纳了沱江、嘉陵江、乌江等一批江河,水势陡增猛涨,然而到了夔门这地方,江面突然被束窄在仅有50米宽的河床上,那水势当然就湍急起来.加之两岸绝壁悬岩胜如斧劈刀削,十分陡峭,江水无处漫溢,便都拥挤在这窄而又深的门口,争先恐后地冲将出去,訇訇的呼啸经两岸群山的共鸣和扩音,便成了惊天动地的轰雷声,在峡谷中瓮瓮地传响了亿万斯年.
2002年4月,我第二次经过三峡.这回是白天,所见景象由耳闻成为目睹.我们乘坐的是飞艇,速度比大型客轮要快多了.刚见岸边的白帝城露了个影,船便驶过一个宽大的江湾,航道忽然不见.却见面前有两扇壁立千仞的石门,一红一白,直插江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夔门,两道石门其实是两座山峰,红色的叫做“赤甲”,白色的叫做“白盐”.古人有诗写道“赤甲白云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只见山峰巅连,那奔涌的江水竟不知来自何方了.我当即“狗尾续貂”,吟成两句“但见山耸云天外,未知江从何处来”.
正此时,飞艇莫名其妙地坏了,就在夔门前打起转来,一艇人急得要骂,我却觉得老天是有意成全了我,使我能多看夔门几眼.峡口上,“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尚在.但由于三峡工程峻工后,这里要被水淹下去许多,因此两侧悬崖上的一批国宝级石刻,正在被文物工作者采取着措施,有的将被整体搬迁,有的将被密封起来,永久地沉入江水.两边笔直如削的石壁上,留着一棱一棱垂直的石沟,像是一片竹林,又像是硕大无朋的竹简,隐隐地镌刻着三峡的历史.
白天的夔门,江底下没有了雷声,但见湍急的江水,义无反顾地向东、向东,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时,我又仿佛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说:逝者如斯,逝者如斯啊!这是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始祖孔丘,在咏叹时光如流水一般不可逆转啊!
我们换乘另一艘飞艇,继续前行.两岸可见古栈道的遗迹,人称“孟良梯”,传为孟良移尸盗棺所凿.还有巴人岩棺“风箱峡”等多处景观.显出一种历史的苍凉和厚重.
两岸的山峰奇巧起来,造型特异,且多披绿装.这是进入巫峡了.
巫峡总长40多公里,西段称金盔银甲峡,东段称铁棺峡.前者是因为山形酷似金盔银甲,后者大概是因为峡中有古代悬棺(即铁棺)而命名的吧!
巫峡窄,两岸山峰又高,峡中湿气便不易散去,袅袅地盘旋在山头.巫山十二峰中最为突出的是神女峰.古人宋玉把神女峰写成了王母娘娘小女儿瑶姬的化身,那高高的发髻上常年裹缠着一层如絮的轻纱,霞光飘飘逸逸地在云间忽闪,把神女峰照得格外神奇秀美.此情此景,令人叹为观止,且心驰神往.我正凝神赏景,忽听耳旁有人吟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唐代的大诗人元稹.元稹吟毕,我仿佛又听一个浓重的湖南口音在朗诵“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声音,于抒情中流露出一种威严,让人听了不容置疑.这是集政治家的气魄和诗人的气质于一身的毛泽东,这样的声音非他莫属.
记得第一次夜行三峡之时,天色微明,我就踏上船头,独自凭栏,且看且听.秋晨的江风耐心地敲遍了每一只舷窗,告诉每一位旅人,这里就是三峡了,你们出来听听它的历史回声吧.这样的号召力非常有限,响应者多半是此墨客骚人.然而,正是这些人,用一个个方块字,叠印下了三峡的历史痕迹.屈原便是其中之一,他故居湖北秭归,家门口便是西陵峡,他是真正的三峡之子.倘没有三峡赋予他的博大胸怀,大概也就说不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传世格言来.
回到眼前.船入西陵峡,江流又沸腾起来.阳光很好,充满爱意地抚摸着浪尖,逆光望去,满江泛起赤红的金波.一阵笑声从船底江中传来,如同古代壮士刚从战场凯旋,那种高奏得胜令时的仰天长笑,这是西陵峡的一绝——笑水.西陵峡昔日有三大险滩:青滩、泄滩、崆岭滩、一滩更比一滩难.这里水下地形复杂,水势千变万化,或往上冲,形成蘑菇状的水泡,据说高时达一米.水流由外向内回转,中心变成锅底形的旋涡,最深的可达三米.如同仙姑和龙女们在翩翩起舞,那裙裾旋成了浑圆的花.这哗哗之声,或哈哈之声,便是舞裙上饰物碰撞出的仙乐,这般悦耳,这般怡情.不过,随着葛洲坝的建成,江面抬升,笑水已经几近绝迹.
过了西陵峡,三峡就结束了.就在这里,雄伟的三峡大坝巍然屹立,西陵笑水将深埋江底,通航条件显著改善.本人随即口占一绝:“横空一坝锁大江,从此西陵水不狂,且蓄雷霆万钧力,泽被中华播富强.”
三峡下游,江面豁然开朗,万顷波涛,一泻千里.旅人此时的感觉,就像刚读完一首雄奇的古诗,又开始朗诵一篇抒情的现代散文.真正体验到了“胜似闲庭信步”的意境.
附记:整理这篇游记的时候,三峡大坝已经成功截流.曾有人担心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风光将不再.商家就曾打出“三峡告别游”、“三峡绝版游”等广告招徕游客.但事实上,三峡的绝大多数景观没有改变,神女依然多情,夔门依然险雄.有些景观是搬迁了,如张飞庙;有些是封存了,如大宁河上的古栈道孔;有些则是另辟蹊径,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了,如水文石鱼,密封后可从水下去观赏,将更为奇特.与此同时,更有一批新景观出现.首先三峡大坝就是一个重要景点,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坝”;还有与之配套的一些新城景观,巫山、云阳、奉节等新城区建设得都非常漂亮,一种新的移民文化也将成为旅游景点上的新亮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峡是永远的三峡,我们没有办法去告别它,也告别不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