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小结怎样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2:11:40
历史课堂小结怎样做?
历史课堂小结怎样做?
历史课堂小结怎样做?
一、归纳整理式小结法
这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小结方法.其中的一种方法是体系建构归纳法.它侧重于教师对知识结构、规律和方法的提炼,能将本节课所授知识加以归纳整理,理顺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体系.
这样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就好比高楼大厦建造的第一步,即框架的固定,而后才可以在需要的地方砌砖;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建构了宏观体系,才可以在有需要的地方适当补充微观知识,使体系更完整,更丰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也能起到巩固、加强之功效.
归纳式小结法的另一种方法是回顾知识的提问法.一节课的内容如果头绪繁多、比较杂乱,常会造成这样的现象:课讲完后相当一部分同学还一头雾水、主次不分.这时候,教师可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按难易梯度呈现几个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问题的探索性和开放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给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首尾呼应式小结法
如果一堂课的开头你使用了设置悬疑的开场白,那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应呼应开头提出的问题,化问号为句号,以便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比如在学习必修二《罗斯福新政》时,开头用大量的图片展示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情景,设问:这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走到了尽头?美国罗斯福上台后能挽救它吗?最后的事实又能说明什么?于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回应这些问题,强调罗斯福实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的手段使美国渡过了危机,这说明资本主义有着自我调节的机制和功能,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与发展生产力.
呼应开头提出的问题,不仅能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使课前的悬疑能得到解答,训练学生用学到的知识,用相应的史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和意志品质等.
当然首尾呼应法除了上述理论性比较强的归纳之外,也可根据内容特点采用较轻松的方法,比如播放歌曲,照应本节课的主题内容.课尽尾声时展示或播放与课程有关的音像资料,一可引人进入历史情景,二可激励人心,三可活跃课堂气氛.
三、承上启下小结法
还有一种是悬念式的承上启下.中学生喜欢刺激,具有强大的好奇心,你越不讲明讲透他越起劲.而历史事件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一件事的结尾,往往又是另一件事的开端.因此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我们是可以借鉴的.在讲完一节内容时不妨设置一些悬念,既突出本节的内容重点,又为下一节教学内容有机地埋下伏笔,提前创设教学情境,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对照比较式小结法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浪花有着惊人的相似,随着学生掌握的内容增多,涉及面扩大,很容易将一些相似的历史知识弄混淆.教师若能在此时将一些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历史知识加以对比,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
五、百家争鸣式小结法
为了更好地总结本节课,也为了让学生加深思维,不妨在课堂的尾声,针对教学中的关键之处,或者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探究学习总结”、“学习延伸”等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论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的思维礼花绽放于课堂.
俗话说“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通过pk式辩论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感悟,获取新知,变“给”学生一种观点为让学生“悟”出一个道理.
总之,历史课堂结尾的技巧是丰富多采的,上面阐述的仅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小结同样无固定格式,要因地制宜、因课而异,适合教师自身长处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法就是好法良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定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可能不是每堂课都能取得的,但一个成功的课堂小结应遵循水到渠成、过渡自然的原则、突出中心、照应主题的原则,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有这样的艺术感慨:“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课堂小结也是如此,应删繁就简,起到“点晴收口”之效,才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