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000多有什么反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22:52:27
海拔3000多有什么反应
海拔3000多有什么反应
海拔3000多有什么反应
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我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高原反应的症状及自我判断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预防措施及减轻症状的药物 进入高原前严格体检,严重贫血、高血压、明显心、肝、肺、肾等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肥胖者由于耗氧量较高,出现高山病的机会一般大于较瘦者. 初入高原,要减少体力活动来保护心脏,所以要严格掌握登山速度,一般在登山活动中不宜在一天内上升超过1000米. 在进入高原前两天开始至进入高原后三天内,预防性地口服一些药物可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乙酰唑胺0.25克,2次/日.乙酰唑胺本身有利尿作用,主要用于心脏性水肿、脑水肿和消化道溃疡.预防性服用,可减少高原反应症状.乙酰唑胺的副反应是肾绞痛、肾结石、磺胺尿结晶、肾病综合症、粒细胞缺乏症(磺胺过敏).长期服用,可造成血液中钾离子过低,需补充钾(可吃橘子或香蕉).肝昏迷、肾脏功能减退者不宜服用. 红景天是许多人们寄希望于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其功能是清热解毒,燥湿,用于肺热、脉热、瘟病,四肢肿胀.近年,我国从红景天中分离出红景天甙,经实验证明有强心、镇静、升血压、抗疲劳的作用.红景天浸膏用于抗疲劳、增加体力及耐力,病后虚弱等.其究竟能否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笔者尚未找到科学根据. 根据缺氧情况可加服地塞米松0.75~6毫克,分2~4次/日服用.此药在减轻高原反应缺氧时的主要作用是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以提高携带氧气能力.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滥用此药,在真正需要抢救时会降低其应有的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肥胖、眼内压升高、高血压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尤其是有病毒感染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可使病毒感染扩散和加重. 优洛芬能减轻高海拔造成的头疼,口服50毫克,4次/日.硝苯地平(心痛定)扩张小动脉,可以减轻肺水肿.适量镇静剂、多种维生素及氨茶碱等都可减轻症状. 进入高原,还要注意饮食合理,多吃碳水化合物,少吃难消化的食品.特别提醒禁止饮酒.饮酒能加快心跳,给尚未习服的心脏增加负荷;饮酒能扩张全身血管,使得皮肤散热增加,于是再度加快心跳,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心力衰竭和高原脑水肿的机会大大增加. 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都可造成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