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上为什么会放牧过多的奶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3:33:22
草地上为什么会放牧过多的奶牛
草地上为什么会放牧过多的奶牛
草地上为什么会放牧过多的奶牛
生长在黄海中的黄鱼以其肉嫩味美而闻名于世,但市面上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无锡太湖的银鱼也是一道美味佳肴,但餐桌上越来越难见其“身影”.究其原因,那就是人们无节制地滥捕.那么,为什么人们不在自己的鱼塘里滥捕,而在黄海与太湖中滥捕呢?这显然与黄海、太湖的产权特征有关.为了解释清楚产权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需要首先区分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不同特征.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消费和区别消费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当某人购入特定的物品进行消费时,就已经排除了他人购买和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相反,如果某种产品在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而且收费存在困难,则它就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可以向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提供外部正效应,其最典型的例子是路灯.对于一定数量的路灯,社会上每个人都是潜在消费者,任何人对路灯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同等数量的消费.于是,大家都希望别人提供公共产品,自己免费享用.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使得没人愿意提供公共产品,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草地上放牧过多奶牛”就是由外部正效应引起市场失灵的一个典型案例.假定某个村子有一块归全体村民共有的草地,村民在这块草地上放牛是免费并且无限制的,那么为村民共有的草地就具有以下产权特征:一是所有权的不可分性,即草地归全体村民所有,但每个村民不能声明自己对草地拥有所有权;二是使用权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限制其他人进入草地放牧;三是存在外部效应,即草地上的草是稀缺资源,某一村民多放奶牛,就意味着对其他村民利益造成损害,因为其他村民养的奶牛吃的草少了;四是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即除非所有村民一致同意,否则任何村民都不能转让其在草地上的权利.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村民有自由放牧奶牛的机会时,那么只要一头奶牛的产出大于这头牛的成本,放牧这头牛就是有利可图的.只有当利润降至零时,村民才会停止在草地上增加放牧.但单个村民在决策时忽视了他放牧行为的社会成本,即他多放奶牛将使其他奶牛的奶产量下降.当个别村民增加放牧的损人利己行为得不到制止时,其他村民也会选择增加放牧数量,其后果必然导致在草地上放牧过多的奶牛,最终把草场彻底地破坏掉.黄海的黄鱼和太湖的银鱼越来越少的原因就在于此.由此可知,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一旦产权的归属不明确,就会出现“搭便车”问题,即行为人不愿主动为公共产品付费,总想让别人提供公共产品,然后自己免费享用.这样,就不可能生产出最优数量的公共产品.那么,如何解决因外部性导致对稀缺资源的过度使用呢?过去的福利主义经济学沿袭庇古传统,主张引入政府干预力量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如既可以通过政府定价等方式直接指令生产者提供最优的产量组合,也可以通过征税或提供补贴等方式使生产或消费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但是,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学派对这种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通过产权的界定可以更有效率地解决市场失灵.他们认为,在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私人之间所达成的自愿协议可以使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当然,产权的界定可以是多样化的.在上述过度放牧的案例中,一种可能是,所有村民达成一致协议,以集体产权取代公共产权.一旦建立了集体产权,村民委员会便可以利用民主表决程序决定草地上放牧奶牛的总规模和每户农户可以放牧奶牛的数量,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另一种可能是,把草地明确地界定给自然人.只要产权具有排他性,就势必会出现某些产权的让渡,而且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它必然转让给出价最高者,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