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请多举例说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9:21:07
什么是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请多举例说明
什么是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请多举例说明
什么是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请多举例说明
哲学术语,通常有两种含义: 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 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它.
词源 “形而上学”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得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很多,他逝世300 年后,安德罗尼柯进行编纂这些著作的工作,他把论述超感觉的即经验以外对象的著作,安排在关于有形物体的学说即物理学的著作之后,并以此定名.这本书传到中国后,曾译作《玄学》,意在表明书的内容和中国魏晋时期的玄学有相似之处,都以超感性非经验的东西为研究对象.又由于中国《周易?系辞》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意思是,在有形体的东西之上的,凭感官不能感知的东西叫做道;有形体的、凭感官可感知的东西叫做器.据此,严复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
概念的演变 形而上学作为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这个含义,开始于古希腊,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具体含义又有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包括被后人称为形而上学的学科以及物理学等各门科学在内.物理学是研究各种可感知的实体的科学,是“第二哲学”;而形而上学则是“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藉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性”的科学,由于这门科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最基本的东西,是其它一切事物所凭借的东西,所以属于“第一哲学”.亚里士多德在“第一哲学”中既研究超感性的东西如质料、形式、潜能、运动等,也研究超自然的东西如神、第一推动者等等.在欧洲中世纪,神学占统治地位,神学认为在感性的东西背后是支配一切的超自然的神.所以这时形而上学主要是指研究神和由神派生出的灵魂、自由意志等等的学问.
在16~18世纪欧洲的哲学中,“形而上学”一词仍然指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但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经院哲学受到批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更趋激烈,所以不同的哲学家对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形而上学”一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例如培根,F.认为,形而上学的主要对象是研究物体的永恒不变的形式,即规律.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形而上学的主要对象是抽象的理性或抽象的观念.在18世纪法国哲学中,“形而上学”仍指研究非物质的超自然的思辨哲学.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G.W.F.除了用“形而上学”一词指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外,还根据西方近代哲学具有与辩证法对立的思维方法的特点,又用“形而上学”一词转指非辩证的思维方法.在哲学史上第一次赋予“形而上学”一词以新的含义.
形而上学思维方法 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它只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某一事物的存在,忘记了它的产生和消灭;看到了事物的静止,忘记了它们的运动.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方法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则是近代的产物.15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末,欧洲一些国家的生产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上使用的动力主要是水力、风力、人力、畜力等自然力,自然科学中比较完善的只有力学,自然科学总的还处于搜集材料阶段.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家为着深入地认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规律性,对各种现象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撇开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暂时把它们作为一种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东西进行观察、分析.这种孤立地、静止地考察问题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J.等人带入哲学领域,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造成了几个世纪特有的局限性,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也带有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性质.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同那个时期的生产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也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它在人类认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是必要的.在对世界各部分的认识上,形而上学比古希腊的朴素辩证法要正确些.没有对自然现象分门分类的精确研究,要建立起揭示事物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现代科学是不可能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第60页).但是,当着科学的发展已经越过搜集材料和研究既成事实的阶段,进入整理材料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广大领域时,当19世纪研究有机体活动发展过程和地壳形成过程的生理学、胚胎学、地质学等新兴的专门科学产生之后,形而上学成了自然科学发展的严重障碍.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社会历史现象,就必然否认社会矛盾,否认发展和否定社会革命的作用,把资本主义世界视为永世长存的东西,所以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反动阶级总是把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作为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彻底批判.
什么是辩证法?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辩证法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陷入了困境.困境源自这样一个事实:辩证法似乎是一个没有边界约束的论域.人们可以随意把任何东西都称为“辩证法”,可以把任何现象都归于“辩证法”的名下.辩证法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这样的结果就是,辩证法很难有任何确切的涵义了.因此,要进行关于辩证法的理论研究,首先应该追问“什么是辩证法”. ?H囜抹BT?
探讨“什么是辩证法”,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因所持态度的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可以大相径庭.第一种态度是我认为什么是辩证法,那么什么就是辩证法.以这种态度谈论辩证法,天马行空,望文生义,恣意奔放,洋洋洒洒,但不着边际.或者仅仅拿某位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或黑格尔)装装门面,开头引几句,下面则都是与门面无关的滔滔宏论了.因为各说各话,相互不搭界,这种探讨永远都得不出明确的结果,而且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辩证法.如果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辩证法,那么辩证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谓“辩证法是一座迷宫”,所谓“辩证法是变戏法”,这些使辩证法声名狼藉的说法都源于此.第二种态度是明确承认,辩证法是有思想资源的.我们能在今天谈论辩证法,是因为前人已经提出并讨论了辩证法.在我们的讨论与前人的论述之间存在着历史的关联,存在着思想的渊源关系.虽然辩证法的论题不是封闭的,然而却是有约束的,这种约束来自于前人的说法.诚然我们不必拘泥于前人的说法,但我们也不能随意杜撰辩证法的涵义.也就是说,在我们进行辩证法研究之前,应该明白前人所说的辩证法是什么意思.如果本体论和认识论因其历史传承而拥有确切的论域,那么辩证法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