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花木兰的评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12:52:49
历史上对花木兰的评价历史上对花木兰的评价历史上对花木兰的评价http://www.6mj.com/2003-12/2003124230312.htm木兰是一个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

历史上对花木兰的评价
历史上对花木兰的评价

历史上对花木兰的评价
http://www.6mj.com/2003-12/2003124230312.htm

木兰是一个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勇敢,不畏重重困难,疼爱兄弟姊妹,孝顺父母,不贪图富贵,善良,有毅力与耐性,聪明

在延安市杜甫川内,与万花山隔河对峙的果园山,原名花家陵。据传为花木兰的坟墓。通往墓的山间小路原为砖石砌成的台阶,长30多米,每阶宽约2米,台阶边还有拴马桩。半山坡有石碑,高约1.5米,宽1米,厚0.1米,上书"花木兰之墓"。
花木兰,西汉初毫人。木兰,原姓魏、名木栾。父魏应。文帝时,匈奴南侵,木兰家乡深受其害。为抵抗其侵略,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死后被追谥为孝烈。
历史上有无...

全部展开

在延安市杜甫川内,与万花山隔河对峙的果园山,原名花家陵。据传为花木兰的坟墓。通往墓的山间小路原为砖石砌成的台阶,长30多米,每阶宽约2米,台阶边还有拴马桩。半山坡有石碑,高约1.5米,宽1米,厚0.1米,上书"花木兰之墓"。
花木兰,西汉初毫人。木兰,原姓魏、名木栾。父魏应。文帝时,匈奴南侵,木兰家乡深受其害。为抵抗其侵略,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死后被追谥为孝烈。
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南宋程大昌根据白居易"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和杜牧"弯弓征战作男女,梦里曾经与画眉"诗句,而肯定花木兰实有其人。有的经过考证,认为木兰姓魏,有的说姓宋,而多数人认为姓花。有的文章考证"木兰"是鲜卑族姓,因而断定木兰是鲜卑族人。
也有人认为,以上这些说法只能说明后人喜爱花木兰这个英雄人物形象,因而将"木兰"写入诗里,但都不足以证明真有花木兰其人。从全诗看,木兰系少女名字。不然,岂有面对天子表姓略名之理?又凯有自述家世中,先言"阿爷无大儿",即讲"木兰无长兄"之理?有人认为,花木兰虽未必实有其人,但北人矫建尚武,骑马射箭成为风气,不仅男人如此,女人也一样。因此,《木兰诗》应是流传的一个相类似的事实,经许多无名作者的润色,民间艺人的传唱,后又经过各族人民的流传,成为有系统的故事诗,而花木兰则是人民现实生活中塑造的典型化了的人物。
对于《木兰诗》的评价,有人认为《木兰诗》不过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孝女,没有什么时代意义;木兰不过是故事中的主角,够不上什么英雄人物;木兰只是一个儿女情长的闺秀,缺乏劳动人民素质。有人则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据史书记载:公元402年至492年90年间北魏与柔然(即蠕蠕)大的战役就有20次,《木兰诗》故事的历史背景很可能是北魏抵御柔然入侵的反掠夺战争。作者在诗中不仅歌颂了木兰的爱国热忱,也通过充宫还乡表现了她不羡慕功名利禄、热爱和平生活的高尚情操。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指出:"诗中描写的木兰,确实表现了中国妇女的英雄气概和高尚道德。""北魏有《木诗诗》一篇,足够压倒南北朝的全部世族诗人。"

收起

在木兰诗中足以表达出木兰得为人.
文中的一句"愿为市鞍马''的愿字表达出木兰勇敢坚毅,忠孝两全.忠就是忠于国家,孝就是孝顺父母.
她既有女儿情怀,更有英雄气概,是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老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