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2:27:21
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特征
何谓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在 国,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就是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的,是 们构筑国家“软实力”的基本要素.一个服务型政府,首要的特征就是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了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的“制度化形态”,并在社会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离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宪法原则和 们党的执政理念谈服务型政府,这个服务型政府就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就是说,是一个人民民主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前者是指政府的性质,后者是指政府的目的.人民民主是共和国宪法所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宪法规定的这“四个民主”权利,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一个都不能少.公民通过正常程序和渠道参与国家治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惟其如此,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法治和有效的政府.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 国政府就其本质来说,是依据宪法原则建立并按照宪法原则运作,宪法是 国的根本大法,只有尊重宪法并按照宪法原则办事,才能在全社会树立政府的权威,确立政府的社会公信力.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有效政府,其公共政策才能得到认真的落实.建立服务型政府,核心是政府必须尊重宪法精神,按宪法原则办事,只有这样,人民才会相信政府,政府服务才能为群众所接受.依法行政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
四、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核心是在公共财政和预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上,要真正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把钱真正用到惠及千百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民安居乐业、心情舒畅、生活幸福的事业上来.要真正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政府必须下决心把钱投到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方面来.这些都是一个服务型政府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关乎国家稳定、发展和繁荣的国家战略产业,搞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着 们党和政府执政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人心向背,决定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要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把这些方面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方向,切实通过预算硬约束保证公共财政的正确使用.
五、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实现了合理分权的政府.合理分权是完善政府治理、优化政府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分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权;上下级之间的权力下放;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权限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等.合理分权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 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合理分权是 们建立服务型政府所遇到的一个最复杂的结构性难题,解决得不好,就可能制约 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社会失序和国家混乱,这是 们在分权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但分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合理的分权至少可以带来以下几点好处:第一,最大好处是可以带来经济上的效率;第二,可以合理地控制政府的管理幅度,不至于因为管理幅度过大而造成管理失误;第三,可以减轻中央的财政负担;第四,可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第五,可以有效地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第六,在政治上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建立问责制政府,转移政府责任,明确政府核心工作,便于政府的绩效评估.实现合理分权,是提高 党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前提.□
服务型政府的新定位
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
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职责的基本领域,是在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满足通过市场机制满足不了或满足不好的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包括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等竞争的条件,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
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政府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转换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一重大转变是艰难的,但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啃掉的“硬骨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混淆现象得到改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迫使政府管理经济方式转变;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也将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有一定改变.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与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缺位”并存,政府规模的膨胀加剧,影响了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
事实证明,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同时提供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分散决策并独立承担经济后果和社会影响,政府专注于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维护的有限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审批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必要通过规制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增进市场效率.但政府规制不应成为维持政府部门利益的手段.政府设置过多过繁的审批或检查项目,有的甚至是乱收费、乱罚款,大大增加微观主体的市场运行成本和制度成本,同深化市场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传统体制下的行政审批还通过设置所有制门槛,对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领域进行限制.这与新的条件下国家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路相左,与“非禁即入”的自由竞争理念也格格不入.因此,应当进一步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工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则是: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明显提高,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得到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转变政府职能,改变 国“审批”过多过滥、冗长复杂的现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是 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政府只有切实把行政审批的范围减下来,实现审批行为的规范化,才谈得上向服务型模式的转变.
从高成本政府转向高效率政府
逐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政府运作的高成本与政府服务的低效率是如影随行的.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明确中央和地方对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减少政府规制范围,也有利于减低行政成本.
在逐步降低政府成本的基础上,增强政府的回应性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又一重要环节.政府的回应性是衡量政府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公共管理人员和机构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企业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对公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及时作出处置和负责的反应.具有充分回应性的服务型政府模式,导致政府在权力结构中角色的变化:政府由原来的公共权力统治者,变为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