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政治术语四位一体的新布局可持续的“代际平衡”这两个是我国的政策,指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9 22:07:40
几个政治术语四位一体的新布局可持续的“代际平衡”这两个是我国的政策,指的是什么?几个政治术语四位一体的新布局可持续的“代际平衡”这两个是我国的政策,指的是什么?几个政治术语四位一体的新布局可持续的“代

几个政治术语四位一体的新布局可持续的“代际平衡”这两个是我国的政策,指的是什么?
几个政治术语
四位一体的新布局
可持续的“代际平衡”
这两个是我国的政策,指的是什么?

几个政治术语四位一体的新布局可持续的“代际平衡”这两个是我国的政策,指的是什么?
一、“四位一体”的形成及其辨证关系
1、与时俱进的“四位一体”
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完善,再实践、再认识、再完善的发展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五十年代后期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和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二大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强调“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这次大会第一次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从而使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完善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始终坚持了这个发展目标.
党的十六大根据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式的新变化,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同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文明”这个概念,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就使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为包括政治文明的“三位一体”目标.
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文件中使用了“科学发展关”的概念.
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十六大的精神,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至此,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里,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把我国的发展目标概括为“四个建设”,是对“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进一步提炼,进一步完整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要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来表述,使四个建设的表述更加简明.
因而,可以说“四位一体”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结晶,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目标.
2、“四位一体”的辨证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目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首先,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是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保障.
其次,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没有政治建设,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三方面的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
第三:文化建设,就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先进的文化建设,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
最后,社会建设,主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其他三个方面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四个建设”的中的经济建设仍然是第一位的,这与我国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相一致的.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四位一体”发展目标,就是其具体的体现.强调“四个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及其概述.
1、“总要求”就是“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概述
民主法制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目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的主要表现:
①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② 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③ 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④ 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
⑤ 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⑥ 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稳定.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上六个问题,只是主要矛盾在具体形式上的一些主要表现.
2、在解决矛盾中不断完善
从唯物辨证法的角度来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和谐是相对的,矛盾是永恒的,只是其表现形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人类社会也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① 解决矛盾、协调发展,还需不断改革和自我完善.
马克思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克服这些痕迹,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保持社会协调发展.
例如众所周知的循环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中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浙江、福建部分地区的工业污染(电子垃圾)已使该地区30~50年不适合人类居住.GDP是增长了,但人却不能生存了.这种“吃了过去,用了现在,毁了将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显然不是我们小康社会的目的.因而,国家制定修改了环保法、水利法、交通法等,从法律上遏止污染的蔓延.但最初20万元的最高罚款显然已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而需要再修订,再完善.
② 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在本质上是协调的,但矛盾依然存在.解决矛盾的办法就是在实践中加强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总结,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
前面提到的环保问题,制定法规仅仅是一个方面,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才是根本所在,我们要做的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引导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单一的处罚,那样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而且简单的处理甚至可能会激化矛盾.因此,我国开始学习、引进美国、法国、丹麦、以色列等国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引导企业发展,这样生产发展了,矛盾化解了,社会也就更加和谐了.
当然,化解矛盾还要有危机意识、前瞻意识、大局意识等,需要我们在考虑问题时要更周全、更科学.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的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所以,我们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破解难题的能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