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代()亚欧的().它不仅是古代亚欧()的()大道(),还是()亚欧各国和中国()、()的()之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3:46:30
汉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代()亚欧的().它不仅是古代亚欧()的()大道(),还是()亚欧各国和中国()、()的()之路.
汉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代()亚欧的().它不仅是古代亚欧()的()大道(),还是()亚欧各国和中国()、()的()之路.
汉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代()亚欧的().它不仅是古代亚欧()的()大道(),还是()亚欧各国和中国()、()的()之路.
丝绸之路( 汉)代(在)亚欧的(西域).它不仅是古代亚欧(伟大)的(友谊)大道(阿萨德),还是(西域)亚欧各国和中国(的)、(.)的(豆腐干)之路.
是一条古代横贯欧亚的通道
aey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洲的通道.它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书上原文)
是一条古代横贯欧亚的通道
丝绸之路(汉)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之路),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反唐、宋、元各朝代对外开放贸易的政策,实行一条仅准许与明朝有朝贡关系的国家以“朝贡”形式对中国进行贸易的“时禁时开,以禁为主”的朝贡贸易政策,严禁沿海人民出海贸易。
但是,明政府实行朝贡贸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即由于明廷以“怀柔远人”和“厚往薄来”的原则进行朝贡贸易,结果造成了以高于“贡品”若干倍价值的货品“赏赍”朝贡国。这么一来,必然增加明政府的财政负担,...
全部展开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反唐、宋、元各朝代对外开放贸易的政策,实行一条仅准许与明朝有朝贡关系的国家以“朝贡”形式对中国进行贸易的“时禁时开,以禁为主”的朝贡贸易政策,严禁沿海人民出海贸易。
但是,明政府实行朝贡贸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即由于明廷以“怀柔远人”和“厚往薄来”的原则进行朝贡贸易,结果造成了以高于“贡品”若干倍价值的货品“赏赍”朝贡国。这么一来,必然增加明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随着朝贡次数的增加而负担越来越重。于是明政府不得不对朝贡贸易的贡期、贡道、贡船、贡品和人数等进行调整和限制,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广东实行优惠的特殊政策。
第一,准许非朝贡国家商船入广东贸易。
第二,惟存广东市舶司对外贸易。
第三,允准葡萄牙人进入和租居澳门。
纵观世界航海史,明代中国的航海处于世界航海史的领先地位,而广东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角,从广东起航或经广东放洋出海的远洋航线已扩展到全球了。
1.经广东至厄加勒斯角航线。
明代称广东南海为南洋,并以东经110°(相当于雷州半岛、曾母暗沙以及加里曼丹岛西岸)为界,在此以东海域为东洋,包括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Sulawesi)岛及马鲁古(Maluku)群岛一带;在此以西海域为西洋,包括马来西亚半岛、苏门答腊岛、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沿岸等。就是说,“东洋”与“西洋”是隔广东南海相望,他们之间的基本地理分界便是南海。所以,经广东至厄加勒斯角航线的开辟,实际上就是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命使臣刘叔勉“以即位诏谕其国”的西洋锁里,和洪武三年(1370)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出使渤泥,以及后来为众所周知的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所开辟的经广东南海到西洋的航线。这条航线是明初海上丝绸之路航程最长的远洋航线。
郑和七下西洋,是明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航海活动,而且都是经过广东南海水域各港口到达西洋诸国的,其中第二次是从广东首航出发到占城,而且规模巨大。第一、第三、第四、第七次下西洋人数均达到两万多人,每次出航时间长达两三年之久,堪称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前后历时二十八年,到达亚洲、非洲三十九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南纬8°55′的麻林地(坦桑尼亚的基尔瓦·基西瓦尼)。郑和下西洋虽然只有第二次是从广东起航出发,但其它六次从江苏出发,到福建五虎门放洋后,均是要经广东的南澳岛、大星尖、独猪山、七洲洋,到达西洋各国的。[47]根据李约瑟教授的研究,实际上明代中国的船队已有大帆船到过非洲南端的厄加勒斯角,而进入了大西洋水域。明初由郑和七下西洋的最远航线为明中叶以降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向全球扩展打下深厚的基础,郑和成为我国的“伟大航海家”(梁启超语),外围人也赞扬他为“海军上将郑和”(Admiral Chengho)。他开创的洲际航线,对于后来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开辟欧洲到印度的东方航线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都起了先导的作用。
2.广州—澳门—果阿—欧洲航线
自从葡萄牙人于1533年(嘉靖三十二年)进入和以后租居澳门后,他们就利用明朝政府允准广东市舶司开放对外贸易的政策,开展对广东的贸易,从1578年(万历六年)始,得广东地方政府批准,开始时市场每年开放一次,但从1580年起,根据两次不同的季候风,每年开放两次。贸易的经理人,从1月份起采购运往印度和其它地方的货物,从6月份起采购运往日本的货物,每年两个月,三个月,有时是四个月”。这就是春夏季到广州海珠岛(今长堤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处)参加为期数周的定期市(交易会)贸易,直接向广东和中国商人购买生丝、丝织品、瓷器等商品运往澳门,然后转运到日本、东南亚国家以至欧洲国家出售。
当葡萄牙人同广东的贸易打开局面之后,葡萄牙人又以明朝皇帝的子民,在服从中国明朝官府管辖的前提下经营海上贸易,大力开展澳门与印度的果阿(Goa)直到里斯本的贸易。这样一来,就开辟了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航线。
果阿是印度迪斯瓦迪(Tisvadi)小岛上的一个市镇,有河道与内陆相通,是16世纪中叶印度西岸仅次于卡里库特(Calicut)的一个商眦中心,是波斯和阿拉伯马匹运入印度次大陆的一个枢纽。自从1510年11月25日葡萄牙占领果阿之后,即成为葡萄牙在东方殖民地的总部,也是葡萄牙东方贸易的基地。因此,葡萄牙人进入和租居澳门之后,自然要开辟澳门与果阿之间的贸易航线,并以果阿作为中转站与里斯本以至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这条航线分为两段:第一段,从广州启航,经澳门出海,西行横过印度西海岸的果阿,然后按唐、宋原来的老航线到欧洲。第二段,由果阿启航后,又分为两条航路前往里斯本和欧洲。一条走印度洋的官屿留(今马尔代夫群岛,Male),西航经木骨都束(Mogadishu,今索马里首都摩加迪纱)和莫桑比克海峡,绕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沿大西洋非洲海岸北航到摩洛哥(Morocco),抵里斯本;一条离果阿后,从克亚丁渡海,绕葛得儿风(今亚丁海东南面索马里的瓜达富伊,Guardfia角),和哈甫泥(今索马里东岸的哈丰角,C· hafun),沿东非海岸下木骨都束、不刺哇(又称卜刺哇,今索马里东岸布腊瓦,Brava)、麻林地(今肯尼亚东岸的马林迪,Malindi),和慢八撒(今肯尼亚南岸的蒙巴萨Mombasa),南至坦桑尼亚、莫桑比克海岸到南非,绕过好望角,沿大西洋非洲海岸北行到摩洛哥巴特港,抵里斯本,转至欧洲各国。这一段是新开辟的航线。这条从广州出发到里斯本以至欧洲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全程长达11890海里。
3.广州—澳门—马尼拉—拉丁美洲航线
继上述广州—澳门—果阿欧洲航线之后,又开通了自广州到南美洲巴西的巴伊亚(Bahia)港的航线。
到了1571年西班牙侵占菲律宾之后,于万历三年(1575)开辟了自广州起航经澳门出海,到马尼拉中转直至拉丁美洲的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Acapulco)和秘鲁的利马(Lima)和巴西航线。
万历十二年(1583),西班牙允准葡萄牙商人和中国商人自澳门到马尼拉贸易合法化。这样,一条世界上最长的大三角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航线得以形成。全程分为两段:第一段,冬季由广州启航,经澳门出海,再经万山向东南行,东航至东沙群岛附近,再折东南方向,循吕宋岛西岸南下,航至菲律宾马尼拉港。第二段,从马尼拉启航,经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太平洋,乘六月中下旬的西南季风北行,到北纬37°和39°之间的水域之后,借西北风横渡太平洋,其中北太平洋航线一段,向北推移到北纬40—40°之间的水域(即今美国中部海岸约300~400公里)时,折向南航,以便更好利用日本至美洲问由西南方的海流——“黑潮”,加快帆船航速折向南行驶,再利用盛行于海岸的西北风、北风直达墨西哥西海岸和天然良港阿卡普尔科和秘鲁的利马港和巴西的巴伊亚港。[55]这条航线的全航程平均需时半年左右,若航行顺利,有时三四个月亦可到达。在整个航程中,可以看到的岛屿有关岛、火山群岛(又名硫磺列岛)、金岛(Rica da Oro)、银岛(Rica da Plata)等。在北美海岸,通常最先看到陆地是谢德罗斯岛(Cedros,位于加利福尼亚海岸北端),继而看到灰岛(Cenizas),圣鲁卡斯岬角(San lucas,位于加利福尼亚湾口处)、科连第斯岬角(Corrientes)等。广州—澳门—马尼拉—拉丁美洲新的远洋航线的开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从此以后,广东得以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往来贸易。当时经这条航线贸易的主要商品是中国的丝货,所以称为“太平洋上的丝绸之路”,又由于行驶于这条航线的多是西班牙的大帆船(Great Ship),故又称“中国一马尼拉一阿卡普尔大帆船贸易”,简称“马尼拉中国大帆船贸易”。于是开始于汉代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经唐、宋、元日趋发达,迄于明代,达到了环球航行贸易的高峰。
4.广州—澳门—长崎航线
自从葡萄牙进入和租居澳门后,澳门成为广东到日本长崎贸易的中转港,广州—澳门—长崎贸易航线十分繁忙。每年六至八月,船队自长崎出海,经马六甲驶来澳门,在澳门停留至十一、十二月,一方面等候西南季风,同时,更重要的是等候从广州购买的丝货、瓷器等货物。然后于次年六至八月初,载货驶回日本长崎,完成交易后于十月或十一月初,乘东北季风返航澳门,在澳门卸下银子,购买从广州运来的丝货,又返航日本,进行新一轮的贸易。
据统计,自万历八年至崇祯三年(1580—1630)间,来往广州—澳门—长崎正常航行的商船五十年间澳门到日本长崎贸易的商船是不断增加的,由1580年的2艘增至1619年最高的8艘。而且,这些商船的载重量一般都在1000吨左右,甚至有高达1600—2000吨者。这些大帆船从澳门运去中国的丝绸等货物,换回大量的日本银子、少量日本土特产以及日本奴隶(包括日本军队从朝鲜俘获的士兵),葡萄牙人在两地的贩卖中获得巨额利润。
5.广州—澳门—望加锡—帝汶航线
这条航线是广东与东南亚国家贸易的老航线,但到了万历年问(1573—1620),广东与东南亚地区贸易关系进一步巩固。首先是澳门商船定期到帝汶岛收购檀香术,然后运经澳门人广州以至中国内地贸易。
随着澳门与帝汶檀香木贸易的不断发展,位于苏拉威西岛(Salaweisi lsaland)西南面的望加锡(Markasar),也成为澳门至帝汶之间的货物集散地。至16世纪晚期,葡萄牙人被驱逐出摩鹿加群岛;由于望加锡地理位置方便,葡萄牙人便把贸易活动转向这里。在1605—1607年问,葡萄牙人与望加锡的统治者的关系得到加强,他们终于在东印度群岛找到了连接印度和远东的基地,以便提供运往中国的物产。望加锡已成为葡萄牙人巨大的东方商业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的和必不可少的中间站和贸易港。
葡萄牙人在望加锡商业地位的巩同,广州—澳门—望加锡—帝汶航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一条固定航线,每年秋冬间,澳门葡船乘着东北季风,载着丝货和瓷器等中国货物,抵达望加锡;次年春夏间,乘着西南季风,将檀香木、丁香、钻石等货物运回澳门。从上述记载看,澳门与和望加锡的贸易额尚不算大,然而,这条航线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一条巩固的利润渐增的航线。葡萄牙人与望加锡的苏丹及其实权人物已建立起稳固而良好的合作关系,葡人鼓励苏丹个人经营有利可赚的望加锡—马六甲贸易,更使他们与苏丹的合作有了相当牢固的物质基础。荷兰东印度公司自1625年起采取各种措施企图加强对丁香贸易的控制,甚至制定了以武力摧毁色兰(Ceram)和帝汶的丁香生产基地的庞大计划。但结果却与公司的愿望相反,前来望加锡贸易的葡船继续增多,望加锡作为葡国在该地区的商业基地仍然发挥着作用。据时人记述,澳门葡人的檀香木贸易中的利润呈增长趋势。席尔瓦主教在1590年称:檀香木贸易的利润为100%;而兰热尔主教(Rangel)在1630年则估计为150%—200%。
通过上述新旧航线,广东与东南亚、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活动。据《明会典》、《皇明祖训》等书记载,明初实行朝贡贸易时,经广州领取勘合(准许证)登陆进行朝贡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朝鲜、暹罗(泰国)、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利加(不详)、苏禄国东王、西王和峒王(苏禄今菲律宾属)、渤泥(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属文莱地区)、古里(今印度卡拉拉邦北岸的卡利库特,Calicut,又泽科泽科德)、古麻拉(今东非肯尼亚之马林迪)、爪哇(Java,今印度西南岸柯钦),锡兰山(Cclan,今斯里兰卡)、苏门答腊(Sumatra,今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北部的亚齐)、榜葛兰(今孟加拉国)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皆尝来往广东者”。加上民间私人或间接到广州贸易的国家,当超过此数。嘉靖元年(1522),撤销浙、闽二市舶司之后,广东和广州变成了惟一的贡使合法进出的地区和口岸,所有与中国进行贡舶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必经广东登陆,然后乘船溯北江而上南雄,陆行过梅岭经南昌等地而抵南京或北京。
明中叶以后,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亚、非、欧和拉丁美洲的国家和地区的商人更是纷至沓来广州进行贸易,其中尤以西欧殖民国家最积极和最频繁。葡萄牙国王对中国及广州的财富更是垂涎三尺。于1517年(正德十二年)7月17日,任命安德烈(Fernao Peresde Andrale)为总指挥,由9艘舰船组成一支“皇帝舰队”,前来广州贸易。8月15日到达屯门,向南头备倭都指挥使请示人广州,但未经同意即于九月末至广州。广东布政使兼海道副使吴廷举谴责其未经同意就闯进广州内河和升起旗帜,以及开放火炮的蛮横行径。皮莱斯则以备倭指挥使已指派领水员为借口,以鸣炮为表示敬意为托词,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是年十月,总督陈金接见皮莱斯,让他们停泊于怀远驿码头,并准其上岸开设商店贸易。安德烈、皮莱斯及其随从六匕个人被优厚安顿到市舶使顾应祥的官署下榻。于是皮莱斯使团得以公开在广州大做生意,进行了三个月的交易,获得巨额利润。至正德十三年(1518)一二月间,安德列离开广州退到屯门,皮莱斯等七人留在广州等候核准进京谒见皇帝。后皮莱斯又赂贿内廷太监江彬,获准于正德十五年(1520)元月,偕译员火者亚三由广州起程北上,五月到达南京。时适值武宗南巡至南京,得武宗接见,并被允准随武宗于正德十六年(1521)一月同赴北京。三月,武宗病逝,世宗即位后杀了火者亚三及江彬,将皮莱斯押回广州入狱。他拒绝以葡萄牙退出马六甲为保释条件,最后病死于广州监狱。[63]在皮莱斯未押至广州时,葡萄牙又派一支以迪哥·卡尔乌(Diogo Calvo)为首的远征队前来广州贸易,经广东当局批准,得以在屯门及广州之间进行贸易。后因卡尔乌及同年六月底到达广州的柯亭何coutinho)远征队在广东进行海盗活动,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才指挥战舰50艘把他们驱逐出屯门港,是为有名的“屯门之战”。此役葡萄牙人伤亡惨重,被俘男女共110人,只有三只船突围逃命。到了葡萄牙人租居澳门之后,就经常到广州来进行贸易了。
西班牙人在发现新大陆和侵占菲律宾之后,也迫不及待地谋求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先是于1582年(万历十年),西班牙国王任命教士阿隆索·桑切斯(Afonso Sanehez)等四人到澳门,欲与中国交涉仿葡萄牙租居澳门例在福建沿海开辟商埠,不果;又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八月),由菲律宾总督德鲁(Framcisfode Tello)派遣胡安·德萨穆迪奥(DonJuan de Samudio)船长乘快船经澳门入广州附近采购铁、硝石、锡等商品,并谋求在广州附近建立贸易站,亦未成功。
之后,两班牙人又于1599、1610、1618、1620、1621、1623和1637年七次派一艘船来广州谋求贸易。但由于受到租居澳门的葡萄牙人的阻挠,未能直接进入广州贸易,只由葡萄牙人居问进行间接的贸易。
荷兰也于明末不断派商船来广州进行贸易。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荷兰国王派遣水师提督格罗茨·保根(GasparVan Groes bergen)率领两艘军舰和二百多人从马尼拉肩航到达澳门,要求进广州贸易。在等候明政府批准期间,税使李凤偷偷地邀请格氏入广州游览一个月,使之得以了解广州的商情。[66]1602年(万历三十年)荷兰东印度公司(NetHeflahd East India Company)成立后,又于1637年(崇祯十年)派军舰四艘到澳门,然后贿赂广东总兵陈谦,得经虎跳门直驶广州城内贸易。
英国是继葡、西、荷之后发展起来的最强盛的殖民国家,当其于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The United Company of Merchant of England Trdding to The East India)之后,亦开始前来中国争夺广东的贸易。1637年(崇祯十年)六月,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派遣东印度公司主任威忒尔(John Weddell)率领5艘船舰,经果阿到澳门附近的特里哥(Tngo),欲在澳门登陆,由于葡萄牙人阻挠,未成。又于八月十二日强行要求进入广州贸易。他们在虎门停留数日,烧毁了当地官府衙门,占领虎门沙角炮台,抢走虎门要塞的35门大炮,劫掠附近乡村的粮食和财物,后又暗中贿赂广东总兵陈谦。九月,英船得以开入黄埔和广州,购买一批丝、糖、酒、布之类的货物,然后扬帆离虎门。这是英国第一次强行人广州通商贸易,而且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暴力掠夺和海盗行径。
其它如拉丁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等国家的商人也经马尼拉来广州进行贸易。为了扩展广州的对外贸易,万历年间(1573—1620),每年春夏两季在广州海珠岛举办为期数周甚至数月的定期市(交易会),允许各国商人前来广州直接与中国商人贸易。由于当时葡萄牙租居了澳门,因此他们有更多机会参加广州的定期市,也就获得更多更好的中国商品运经澳门出口,转销日本、东南亚、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正因为外国商人不断来广州贸易,所以广东省内和中国内地各省的富商大贾也纷纷将货物贩运到广州同外商交易。
于是靠近海珠岛定期市周围的濠畔街、高第街一带便成为繁华外贸商业区。广州城市亦进一步扩建,人口大增。有时广东商人一时在广州与外商交易不成,便把所余的货物亲自驾船经澳门出海,运往马尼拉、暹罗、望加锡等国家去贸易。
至于广东商人从其它港口出海贸易者,亦是屡见不鲜。隆庆开海贸易后,广东商人从各个口岸出海贸易者更加多了,
明代粤东的海外贸易港口,主要有拓林、南澳、樟林、白沙等港口。
柘林港(今饶平县柘林镇东部),宋代已有番船停泊,并建有天后宫,明朝中叶来,从这里乘红头船出海贸易的潮汕商人屡见不鲜。到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进入繁盛时期,当地商民制造红头船300多艘,除航行台湾、广州、泉川、厦门、宁波、上海外,还有不少红头船航行于吕宋、暹岁、安南等东南国家贸易。
明朝末年,广东到海外贸易更不乏其人。 有不少广东商人在各国贸易发财而在那里定居,成为华侨商人。在爪哇新村,亦有一千多家商人定居,村主是广东人氏。这说明,明代广东商人从广州到海外贸易的人数比唐、宋增加了。
收起
(古)(横贯)(通道)(互通有无)(商贸)(促进)(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