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什么?是诚实守信还是其他 求精准答案.如果有相关论文就更好了.多多益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2:57:0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什么?是诚实守信还是其他求精准答案.如果有相关论文就更好了.多多益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什么?是诚实守信还是其他求精准答案.如果有相关论文就更好了.多多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什么?是诚实守信还是其他 求精准答案.如果有相关论文就更好了.多多益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什么?
是诚实守信还是其他 求精准答案.如果有相关论文就更好了.多多益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什么?是诚实守信还是其他 求精准答案.如果有相关论文就更好了.多多益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三大道德都是对人们最基本的、最低的、最必要的要求,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然从这些道德基础谈起才有意义.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两大重要问题的重中之重.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融洽、有序、稳定、协调、和谐的文明状态.而这种文明状态绝不是杂乱无序的,需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约束和调节才能实现.因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解决好这三个基本层面的道德问题.发挥三大道德在社会建设中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和精神支撑功能可以提高主体构建和谐关系的道德实践能力,使社会主义法律、政策、制度建设的贯彻和实施效果更佳.那么, 三大道德为什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呢?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而展开的.根据道德所调整的关系不同, 我们可以把道德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道德建设恰好能够从精神道德领域解决人际关系和谐问题、社会关系和谐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因此,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层面上来分别加以考察.
  一、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德基础——文明行为促进和谐
  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道德上的基本标准.构建和谐的社会,人们必须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总是要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秩序,这就是作为和谐基础的社会公德.这种基础作用可以从三个层面表现出来:
  首先,调节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的和谐.举止文明、待人接物礼貌大方、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可以营造一种人际和谐的氛围;平等待人、尊重理解他人、帮助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人都去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可以促进造就社会和谐.
  其次,调节在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和谐.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是构建和谐的主要内容.爱护公物要求公民关心、爱护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和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态,是实现公共生活和谐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遵守公共秩序意味着个体对纪律、规章、法规等社会公约的敬畏和遵守,意味着个体自我约束、严以律己、一丝不苟的奉献精神,意味着个体与社会的合作态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公共秩序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的要求和愿望,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我们的生活才能正常进行.
  第三,调节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的和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与自然共生共存、协同发展,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降低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广泛内容.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不多,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万代的根本利益,推动生态和谐,实现长治久安的社会和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和谐社会的职业道德基础——职业文明促进和谐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调节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具体说涵盖的是同一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从业者与职业之间、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能否调整好这些关系,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和谐”水平和高度.职业道德随着分工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又随着分工的逐步细致而不断发展.在社会分工愈细和专业化程度愈强的现代化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职业压力日渐增大,社会风气呈下滑苗头,不文明的职业活动不断增多.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势必对和谐社会建设造成重大影响.
  首先,调节在同一职业内部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包括同事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一部门的职业道德规范将人们统一到为了正当利益而和谐劳动的统一目标下,其内部关系就会不断融洽和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人人努力向上、文明礼让的和谐局面: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鼓励;部门之间顾全大局、相互配合、减少矛盾、避免纠纷;上下级之间相互理解、尊重、沟通、减少内耗、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
  其次,调节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和谐.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是为人民服务这一职业道德核心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从业者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满足社会其他行业和人员需要,同时也从其他行业的职业活动中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每个从业者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者.整个社会各个行业互相联系、密切配合,都努力营造“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文明”的行业风气,就可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统一和谐整体.
  第三,调节从业者与职业、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和谐.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从业者要忠实地履行职业责任,安心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诚实劳动;努力培养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幸福感、荣誉感,培养正确对待各种职业劳动的科学态度.忠于职守、热爱本职既是从业者发挥才智、干出成绩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生活有条不紊、和谐行进的需要.此外,对待其他职业、职业与职业,要坚持“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鄙视体力劳动和服务性职业的职业态度.因为,一个人社会地位、荣誉的高低,并不取决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关键是看他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所做的贡献.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家庭美德基础——文明家庭促进和谐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主要包括夫妻关系、长幼关系、邻里关系三个方面.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正确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首先,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构建文明和谐家庭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建设一个好的家庭,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 恩格斯说:“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即是说,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是家庭美德最基本的规范.夫妻双方在共同生活中,要遵循“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原则,培养、巩固和发展夫妻间的爱情,并使这种爱情具有美好的、崇高的道德内涵.为什么夫妻平等相爱具有举足轻重的道德意义呢?因为,男女双方的平等是爱情关系得以保持的前提,同时也是维系家庭关系、社会和谐的基础.作为共同生活伴侣的夫妻,只有在和睦互爱的基础上,才能共同承担好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其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精心抚养和爱护子女,子女瞻养和尊敬老人,是家庭和谐的重要表现.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子女也有对父母赡养孝敬的义务.尊敬父母,赡养老人,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古语云:“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人岂能无情无义?赡养不仅仅是在物质上供养老人,还要在他们年老体弱时在生活上给予照料,包含着精神生活的内容.当然,父母也要以宽容、豁达的态度对待子女,要接受新观念、新事物,不要用旧的思想观念苛求子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敬老爱幼,全家和睦相处.此外,在家庭生活中,一个成年人不仅要面对父母,还肩负着培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家庭是教育子女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在对子女的教育中,父母的道德、威信对整个家庭关系的和谐融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教育学的理论,身教重于言教,父母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道德上做好子女的表率.
  第三,邻里团结塑和谐.“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仅有助于克服困难,还能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生活环境.一个家庭同左邻右舍的关系,是个人、家庭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缩影.邻里之间坦诚相待、友好往来、礼让为先、交流信息、沟通感情不仅能创造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而且邻里间还会互相影响、教育和感化,有利于营造温馨、稳定的和谐环境.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者密切联系,辩证统一, 共同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三大道德, 可以有效确立、强化、养成实践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维护和建设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而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