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开发海洋对于人类有什么现实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00:21:48
保护和开发海洋对于人类有什么现实意义?保护和开发海洋对于人类有什么现实意义?保护和开发海洋对于人类有什么现实意义?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话说得好具体的有一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目前,总

保护和开发海洋对于人类有什么现实意义?
保护和开发海洋对于人类有什么现实意义?

保护和开发海洋对于人类有什么现实意义?
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话说得好
具体的有
一 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
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中国沿海各种类型的主要污染源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石油污染中国沿海油污染比较严重,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的一种.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极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阻止海气交换,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积的缺氧现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鱼畸形,导致鱼、贝蓄积某些致癌物质.
中国沿海油污染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相对而言,渤海和东海油污染比较严重,分别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34%和33%;南海占19%;黄海最少,占14%.
渤海油污染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其中辽东湾为1.8万平方公里,油浓度(几何均值)为0.049ppm;渤海湾为0.9万平方公里,油浓度为0.050ppm;莱州湾为0.6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59ppm;渤海中部海域为0.7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41ppm.可见,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油污染比较严重,而辽东湾的污染面积最大.
黄海的油污染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北黄海的油浓度为0.059ppm;南黄海北部油浓度为0.052ppm;南黄海南部油浓度为0.026ppm;大连湾和胶州湾分别为0.085ppm和0.062ppm.表明北黄海污染程度较重,尤以大连湾最为突出;南黄海以胶州湾油污染较重.
东海油污染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的油浓度为0.059ppm;浙南至闽东一带油浓度为0.078ppm.东海油污染以浙南至闽东一带较重,而污染范围则以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为广.
南海油污染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珠江口一带的油浓度为0.055ppm,粤西沿岸为0.052ppm.因此,珠江口附近油污染程度略重于粤西沿岸,而粤西沿岸油污染范围较大.
重金属污染主要指汞、镉、铅等.中国沿海汞的主要污染源有60多处,尤以长江、珠江、鸭绿江、五里河等为汞的主要污染源.汞以排放入东海的量最大,其次南海和黄海,渤海最少.但汞的平均浓度以东海最高,渤海次之,南海最低.渤海以辽东湾汞的浓度最高,均值为0.05mmb;渤海其它海域的汞的浓度为0.01ppb左右.锦州湾、辽河口等是渤海汞浓度较高的地区.北黄海、南黄海北部和南部汞浓度分别为0.04、0.02和0.01ppb;大连湾和胶州湾为0.02ppb.黄海以鸭绿江口汞浓度较高.东海汞浓度为0.01~0.23ppb,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为0.07ppb,浙南至闽东一带为0.04ppb.南海汞浓度为0.02ppb.
中国沿海镉的主要污染源也有60多处.镉也以河流携带入海为主,珠江、长江、滦河和漠阳江所携带入海的镉占总量的80%.镉以排放入南海的量为最大.整个中国沿海镉的浓度范围为0.02~0.45ppb,平均浓度为0.10ppb,以南海最高,东海最低.渤海中以辽东湾和渤海湾浓度较高,黄海以大连湾较高.
中国沿海铅的主要污染源有80多处.以流入南海的排污量最大,约占总量的60%;东海和渤海次之;黄海最少.铅的入海途径也主要靠河流携带.中国近海表层水中铅的浓度为0.05~51.44ppb,平均值为1.60ppb.其中:渤海铅浓度平均值为2.95ppb;黄海为1.34ppb;东海平均浓度低于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但浙江南部曾达10~30ppb;南海铅浓度平均为7.68ppb,珠江口高达150ppb,为中国近海铅浓度最高区,粤西沿海为4.85ppb.
有机物污染海水的有机物污染通常可用化学耗氧量(COD)衡量.主要有机物污染源在中国沿海有150多处.每年入海的有机物以COD计,达700多万吨.其中流入东海的约占50%,其余一半分别流入渤、黄、南海.河流也是有机物排污入海的主要途径.渤海COD的平均值较高,为1.63ppm.其中又以莱州湾最高,达2.08ppm;其次是辽东湾;渤海中部最低.莱州湾沿岸、辽东湾北部和滦河口等地COD已达“标准”,有些已超标,如辽河口达 10ppm.黄海COD值平均为1.10ppm,其中大连湾高于黄海其他海域,鸭绿江口、北黄海沿岸和江苏近海局部地区也有超标现象.东海COD值较低,约0.89ppm,长江口—杭州湾一带稍高于浙南至闽东沿海.南海COD无一超标现象,平均值最低,为0.45ppm.
总之,石油是中国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东海近岸和渤海是油污染的两个严重区.从总体来看重金属污染并不严重,但在辽东湾北部、鸭绿江口及珠江口等局部海域,浓度较高,应引起注意.至于有机物污染,在中国渤海及某些海湾有明显反映,COD值有自南向北增高的趋势.
二 中国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这应该说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策略.保护海洋环境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海洋开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尤其是要抓好污染源的管理,这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海洋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海域的自净能力,以利于降低治理“三废”的成本,发展生产,同时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许多年来,中国在工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积极治理工业“三废”,大搞技术革新,广泛开展综合利用,为消除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成绩.在广泛地调查研究和积累许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实践证明,这也是搞好海洋环境保护的正确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保护环境,防患于未然的极其重要的措施,也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体现.在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时,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正确处理好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城市和农村、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关系.要把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加强计划性、科学性和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要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力求避免或减少开发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及对环境的影响.在工、农、林、牧、渔、盐、副业、养殖以及其它海洋资源开发的布局上,除注意原料、动力、水源、交通等条件外,还需考虑地质、地形、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以及生物资源的特点,要综合研究,权衡利弊,协调统一,反对各行其是,不能只顾生产,忽视环境保护,既要注意短期的效益,又要充分估计到今后可能会带来的长远的影响.不能只顾利用,不顾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发展社会主义企业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害”与“利”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害”是由生产中的“废”所造成的,“废”与“宝”又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相互转化.促进这个转化的条件,就是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的内容很广,一方面是指资源本身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经济、合理的联合企业.只有把治理工业“三废”同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才能尽量做到把“三废”中的危害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原来弃之为害的“三废”,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大搞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就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达到投资少、收益大、品种多、危害小的合理开发的目的.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每个人和各个方面.只有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人动手,个个关心,大家齐心协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许多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才能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搞好.因此,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重要的宗旨.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造福于人民,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幸福,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中国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防止和消除污染及迅速发展海洋环境科学,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极大的有利条件.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工作.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政府即要求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要求在搞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绝对不能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中国政府多次指示: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利用,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后又针对中国出现环境污染的情势,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十二字方针,颁布了中国工业“三废”的排放和防止沿海水域污染的规定,采取许多有力措施,如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缩短流程,不让废水流失,根治污染源,大搞综合利用以及装备环境污染物的处理设施等.对于一些不适宜在城市的工厂,进行搬迁和转移;对那些目前还难以治理或有碍市容的企业进行合理的关、停、并或改造.采用多种方法,来控制污染源.因为工业废水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仍是减少海洋污染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大搞植树造林、整顿厂容、绿化环境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而出现了一大批“花园式”的工厂,为大型工厂找到了整顿治理的良好方法.
在组织落实方面,国务院成立了环境保护的主管机构和“三废”的治理机构,各省、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专门领导管理机构,负责领导和管理中国各地和沿海水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健全领导机构的同时,还设置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科研机构和监测机构,积极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中国沿海、重点港湾及河口区的污染调查监测工作,为控制和理治海洋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沿海的石油化工等企业,按照“三废”治理的措施,不仅设有污水处理的装置,还设有监测机构.有关的环保部门正加强监督和检查,因地制宜地实行有效的防治和管理.目前,中国已建立了沿海污染的监测网,发布海域污染通报,评价海域环境质量.如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中国海监11”号,就是一艘对渤、黄海进行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的执法船,船上装有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的专用仪器设备和海洋水文、化学、地质、生物等实验室,进行溶解氧、pH值、化学耗氧量等现场分析和油类、汞、铬、铅、镉以及有机氯农药等的室内分析.
除进行了大量环境基础调查外,中国还大力开展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在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海洋污染监测技术与方法,海洋污染对生物资源的影响,海洋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和金属污染物迁移规律,海水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测定以及海洋污染航空遥感等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为了统一中国的海洋污染调查方法及其各项技术规定,编印了中国的“海洋污染调查规范”.此外,有关高等院校还设置和开设了海洋污染的专业课,培养有关专业人材,以适应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保护海洋环境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管理海洋环境,制定和健全必要的法制和规章制度.早在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中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船舶、港口、航运和海事处理等管理规定;1974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并在内部试行.
为了保护中国水产资源,1955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渤海、黄海、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1957年8月国务院又作了补充规定.1956年11月颁发了“关于贯彻资源保护政策,有力地安排渔场和改造船网工具的指示”.1957年4月颁发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草案)”.沿海各省市根据此条例,分别制定了繁殖保护措施.1957年7月颁布了“对机轮侵入禁渔区的处理指示”.1979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这些均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水产资源保护的重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对带鱼、大黄鱼、小黄鱼、蓝圆鲹、沙丁鱼、太平洋鲱鱼、鳓鱼、真鲷、黑鲷、二长棘鲷、红笛鲷、梭鱼、鲆、鲽、鳎、石斑鱼、鳕鱼、狗母鱼、金钱鱼、鲳鱼、鱼、白姑鱼、黄姑鱼、鲐鱼、马鲛、海鳗等海水鱼类;对虾、毛虾、青蟹、鹰爪虾、中华绒螯蟹、梭子蟹等虾蟹类;鲍鱼、蛏、蚶、牡蛎、西施舌、扇贝、江鳐、文蛤、杂色蛤、翡翠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珍珠贝等贝类;紫菜、裙带菜、石花菜、江蓠、海带、麒麟菜等藻类以及鲸、海龟、玳瑁、海参、乌贼和鱿鱼等重点加以保护.“严禁炸鱼、毒鱼、滥用电力捕鱼以及进行敲作业等严重损害水产资源的行为”.禁止向渔业水域排弃有害水产资源的污水、油类、油性混合物等污染物质和废弃物”.对产重危害资源的渔具,加以禁止或限期淘汰;对危害资源较轻的渔具,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改进.各种主要渔具,应按不同捕捞对象,分别规定最小网眼尺寸.禁止制造或出售不合规定的渔具.等等.
特别是1983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用法制来管理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国家权益的大事;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保护海洋环境的法律,适合于中国管辖的一切海域.《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公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海洋环境立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海洋环境保护法》主要对防止海洋污染损害从法律上作了规定;一是防止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损害,主要指在海岸建造港口、油码头和兴建入海口的水利工程等;二是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指爆破勘探、钻井、试油、输油等;三是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指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在海岸滩涂设置废弃物堆放处理场等;四是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五是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规定了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限制条件、申请、批准和监督的程序.上述方面做到了,则基本上可以达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需要.凡违反本法,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和损害的,将区别不同情况,承担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无疑,《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施行,是一项促进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的重大措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显著的进展,治理工业污染取得较大成绩,城市的环境状况有一定的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初见成效,环境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环境监测工作迅速发展,环境科学的研究、教育事业得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已得到了充实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