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蓝姓的历史和研究报告急,急,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5:31:33
关于蓝姓的历史和研究报告急,急,急
关于蓝姓的历史和研究报告
急,急,急
关于蓝姓的历史和研究报告急,急,急
一、姓氏源流
蓝(L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芈姓.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任蓝县尹(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又称蓝尹亹.蓝尹亹的后代子孙以“蓝”为姓.
2、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为蓝(即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君,他的后代遂以封邑地名为姓,称蓝姓.
3、出自赐姓.据《蓝氏族谱》则将得姓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族谱载,蓝姓的受姓始祖是昌奇公.“昌奇公为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后子姓蕃衍,遍处雍、青、徐、荆、益、冀、幽,布甲天下,今之蓝姓皆公遗裔”,汝南堂名源此.当代不少地方,习惯上把蓝姓与兰姓混为一谈,即把蓝字作为兰字的简化字使用.事实上,古蓝姓与兰姓,在历史上完全是两个姓氏,蓝姓出自嬴姓,另有自己的血统源流.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
得姓始祖:昌奇公.据《蓝氏族谱》载,蓝氏为炎黄子孙,第一代昌奇公生于帝喾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38年,时以秀蓝赐名,分封为汝南郡(河南省新郑县)火旺公.历年蓝氏兴旺,代代有名人,子孙遍及全国海外.至十代善公助夏禹治水.授以“牧”都安邑.遂住安邑(山西省安姨县),嗣后,蓝氏子孙又徙迁陕西,隐居长安,甘肃陇西县,湖广荆州、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朱紫坊.蓝氏后人尊昌奇公为蓝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蓝姓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湾是第六十六大姓.对于蓝姓的起源,古书中未有十分详尽的记载,最早出现是在战国时期,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受封于蓝田(今陕西省蓝田),人们称他为“蓝君”.可能是他的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中的“蓝”为姓.古书记载战国时中山有大夫蓝诸,蓝姓郡望中山,可能与此有关.但是,具体如何,古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蓝姓现多被误写成“兰”姓,但是,两者起源并不相同.蓝氏有悠久的氏族历史.据闽、粤、赣各地《蓝氏族谱》载:“炎帝号曰神农,乃始祖也,十一世传至榆罔(据《三皇本纪·补史记》考:神农纳奔水氏之女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故榆罔应为神农之第四传,原《蓝谱》所记帝榆罔为十一传,这在辈序上有出入),迁空桑(今山东省曲阜县),徙涿鹿(今河北省涿州市)时,有熊国君贡秀兰一株,值帝后宫降生一子,帝甚欢悦,以贡兰赐姓蓝取名昌奇,及长分封汝南,遂以此地为郡.”继后,随朝代更迭,后裔因受历代战火影响,或受封随居,或寻找新的生存之路,自北向南搬迁蕃衍.唐中宗天授元年(690)传至108世明德,任扬州节度使,宦游金陵,自北豫迁建康(今江苏省江宁市),居上元县朱紫坊,为江南开基1世祖.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江南15世(受姓122世)吉甫,遭金人之乱,弃建康句容,奔闽居福清五福乡,为蓝氏入闽始祖.广东省潮汕蓝氏大多是明清时从漳浦迁入的,漳浦的蓝姓种玉堂则是由蓝元晦于明初由江西迁居漳浦亭岭下尾后开创的.蓝元晦被追认为种玉堂三世祖,其祖蓝炯为一世祖,父蓝琛为二世祖.蓝元晦生三子:长子庆福(四世)居苌坑(今赤岭),为漳浦蓝姓始祖;次子庆禄,迁蓝教(今隆教),为龙海蓝姓始祖;三子庆寿,迁居广东大埔河廖(今湖寮),分支又迁饶平蓝屋村.据蓝氏族谱记载实际来源于畲族的创世传说,远古盘瓠的次男蓝光辉,封护国侯,处汝南郡.蓝姓是畲族的第一大姓,广布于闽、粤、赣山区.宋元之后,一部分或者是为了躲避汉族的屠杀,或者是出于对汉族文化的崇敬,总之改变了自己的族称.这种状况持续了几百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福建的漳浦、龙海、上杭,广东的大埔、饶平等地的蓝姓才突然恢复为畲族,总人数达几万人.而族源相同,散布于海内外各地的更多蓝姓族人,至今仍以汉族面目出现.潮汕的蓝姓,还有一支是由铁安公直接从漳浦迁居而来的,初居澄海大衙,再蕃衍至樟林、河浦、达濠等地.入潮时间应在明初,因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世居漳林山边的十五姓排户具呈潮州府,请求筑寨屯聚防御寇盗,十五姓中就有蓝姓.
三、历史名人
蓝 玉:明朝人,常遇春妻弟.隶属常遇春麾下,每战皆先登陷阵,屡立战功,封为凉国公.后恃功专恣,为太祖所恶,以谋反罪诛死,坐累列侯功臣、文武大吏以至偏裨将士2万余人.
蓝 瑛:明末画家.擅山水,早年风格秀润,后漫游各地,风格变为雄奇苍老.兼工人物、花鸟、兰竹,骨力峭劲,各具意态.世人称他为“浙派殿军”.
蓝 桂:下都乡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历任云南大和等县知县,云南大理府同知,从政20多年,始终以清勤自励,生平好义勇为,热心公益事业,告老还乡后,布衣草履,本色依然.
蓝采和:唐末逸士,传说中八仙之一.他常着破烂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天则在衫内加絮,冬天则卧于雪中.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常醉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后于濠梁酒楼上饮酒,有五色云覆其上,饮毕,乘云鹤去.
蓝斗南:庐丰乡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举人,任福清县教渝,任中辞官回乡侍奉母亲未再复出.他虽家贫如洗,却廉谨自守,不妄取一分一厘,他立下誓言:“宁可吃番薯度日以终此生”.
蓝天蔚:早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任湖北新军统带兼湖北弁学堂教员.武昌起义时与吴禄贞等策划北方新军起义,未成,潜逃上海,被民军推为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驻节烟台.1921年任鄂西联军总司令,随后被军阀孙传芳击败,死于四川.
蓝廷珍: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康熙年间由把总升任温州游击,屡败海贼.后又升南澳镇总兵.随施琅入台湾,平朱一贵,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
蓝维仁:庐丰乡人,在厦门读书时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闽西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部长,民国21年(1932),不幸牺牲.
蓝庭辉:庐丰乡人,参加了红军和长征,任铁道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少将.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秦代属于巨鹿郡.汉高帝时设置中山郡,汉景帝时改为中山国.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北部地区.
东莞郡:晋武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上蔡,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2、堂号
戒君堂:春秋楚昭王时,伍子胥为报楚平王杀父之仇,率领吴军攻破楚国郢都.楚昭王仓皇出逃到成臼河边.这时有一条船离开岸边,昭王认得船上是蓝尹亹及其妻儿,就大声喊:“快让我上船!”没想到蓝尹亹毫不理睬.昭王又大叫了好几次,蓝尹亹才回答说:“自楚立国以来,从没一个国君丢弃过国都,现在楚国灭亡都是你的错,你还过河干什么呢?”昭王没有办法,只好从陆路逃到随国.后来昭王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复位,这时蓝尹亹又来求见.昭王一听说他来了,顿时大怒,要把他抓起来.令尹子西在旁劝阻说:“他敢来总有道理,先听听他怎么说吧.”昭王于是派人去问,蓝尹亹回答说:“上一任令尹子常就是因为积怨太多,引起国人不和,所以败给吴军.现在大王还想走他的老路吗?我在成臼河不救大王,是为了惩诫大王,希望大王有所改变.我现在来就是看看大王改了没有,大王若仍不愿改,楚国就完了,既然如此,我这条命又有什么值得顾惜的呢?”昭王为了警诫自己,于是重新任用了蓝尹亹.
种玉堂:种玉堂得名于郡望汝南.相传蓝氏得姓始祖昌奇受封汝南郡,又称蓝田,以产美玉出名,故有“蓝田种玉”之称.蓝氏族谱对祖先有几种说法,一是以炎帝神农为受姓远祖,共传108世,到唐朝武周时,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之父、扬州节度使蓝明德成了江南始祖;二是以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的蓝吉甫为入闽始祖(受姓122世,江南15世).之后万一郎(江南17世)迁宁化石壁,和二郎(江南19世)徙长汀“牛栏祖地”.按此推算,漳浦种玉堂始祖念七郎蓝炯为受姓128世,江南21世.
此外,蓝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