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4 05:26:31
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列宁关于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决定着劳动教育(即实际培养年轻一代自觉而积极地参加社会生产、参与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原则.我们是紧密联系德育、智育、美育来看待劳动教育的.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使命就在于,要使劳动进入个性的精神生活、进入集体的生活,要使热爱劳动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成为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1)劳动素养和一般发展(即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身体的发展)相结合. 在“劳动素养”这个概念中,不仅包括完善实际技能和技巧,掌握技艺,而且包括劳动活动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劳动素养还指一个人达到了这样的精神发展阶段:他感到缺少为大众谋福利的劳动就无法生活劳动,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鼓舞力量充实着他的生活,并且从精神上丰富着集体的生活. (2)在劳动中展示、发现和发展个性. 我们的劳动教育的理想是,要使每一个人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找到这样一种劳动,在这种劳动中能够最充分、最鲜明地展示他的天赋才能,并给他带来精神创造性的幸福.我们在分析一个人对劳动生活的准备程度时,总要考虑到:他能给社会贡献些什么,以及劳动能为他的精神生活提供些什么. (3)劳动高度的道德意义及其公益方向性.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为社会谋福利而劳动的愿望.因此,首先吸引儿童参加创造全民财富的劳动(提高土壤的肥沃性,种植防护林带,开辟果园等).一个人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在为社会的无偿劳动中贡献的力量越多,他在内心就会更加深切地珍惜那些好象是与他个人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事物.劳动高度的道德实质还在于:一个人把自己的智慧、技艺和对事业无私的热爱变为劳动的物质成果,他会享受到光荣感、自尊感,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 (4)在童年期和少年期早期参加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生活. 要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理没有劳动就不能生活.从劳动开始认识世界——只有在这个条件下,人才能理解和盼望劳动的欢乐.为了早期吸引儿童参加生产劳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周围的生产环境中,找到一些儿童力能胜任的并且有社会意义的劳动项目. (5)劳动种类的多样化. 儿童的天性喜欢各种类型的劳动活动相互交换、轮流和交错进行,不同的劳动类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所要求的技能和操作也各不相同,就是到了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这种对多样化劳动的兴趣仍然保持着.高年级学生的劳动多样化,还是培养他们自觉地选择职业的重要条件. (6)劳动的经济性、不断性. 只有在贯穿着一种创造性的意图、其目的在于达到社会目的的经济性劳动中,才能为个性的劳动生活、精神生活的统一创造条件. (7)儿童的劳动中要有成年人生产劳动的性质. 儿童的劳动,无论在社会意义方面,还是在劳动过程的技术和工艺方面,都应当尽可能多地具有与成年人的生产劳动共同的因素.不应当限制儿童的发展,应当让他们尽可能地使用跟成年人一样的劳动工具.当然,供儿童使用的机器、机械和工具,应当符合年龄特点、学校卫生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为儿童制造的专用机器和工具,也应当尽可能地体现出真正的技术,并且能利用它们来进行真正的劳动,这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 (8)儿童劳动的量力性. 在任何劳动中,都允许有正常的疲劳,但是绝不允许过度地耗费体力和神经系统.所谓儿童劳动的量力性,不仅是指体力负担要适合儿童的力量,而且要求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正确地交替进行以及变换劳动活动的种类.由于把农业劳动(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和技术创作活动(设计、制作模型、金属加工)交替进行,就使得儿童在从事单一的劳动时不能胜任的劳动变得能够胜任了.经验还使我们深信,当儿童的劳动不是只进行一些零散的操作,而是在一件有意义的设想的基础上进行长期的活动时,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就能大大增长. (9)劳动内容、技能和技巧的衔接性. 我们力求把儿童在学龄初期和中期所做的一切,在他们以后的几年里,继续地发展、深化和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十分重要的是,要使少年时期的劳动成为他们以后在青年时期掌握新的技能和技巧的阶梯.例如,我们不能让十六、十七岁的青年才刚刚开始学习在金属上钻孔、为播种小麦整地、做果树的芽接,这些技能和技巧是他们在五年以前就应当掌握的;他们对这些东西掌握得越好,他们在进行青年时期的全面发展就越扎实.我们全体教师都很关心使学生掌握一套多样性的技能和技巧,使之符合综合技术训练的目的,但这并不是职业化,也不是过早专业化,而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劳动基础. (10)劳动的创造性,脑力和体力相结合. 劳动的意图越有意义,学生的活动兴趣就越高,即使最简单的劳动也是这样(而人的劳动生活中是无法避免这种最简单的劳动的).掌握技艺、不断地改善技能和技巧、进行实验、把科学知识运用于劳动——这一切都应当使学生作为一种道德高尚行为来理解和体会. (11)生产劳动的普及性. 无论一个人对哪些活动种类表现出天赋和爱好,他在学校期间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那些包含着并不吸引人的、并不愉快的操作的体力劳动),这是保证集体有一个健康的思想基础的极重要的条件. (12)劳动与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相结合. 人的生活中不光只有劳动,只是当他同时享受到其他的欢乐、文明宝藏和精神财富(文艺、音乐、绘画、运动、旅行)的时候,劳动的欢乐才能在他面展开.这些精神财富能够提高人,发展他的精神的崇高品质,从而使他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创造活动的欢乐.在青年时期,人类文明的源泉在人的理智和心灵面前打开得越多,劳动就越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使人变得高尚. (13)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福和文化财富是与他个人参加共同的劳动有依赖关系的. 生活应当使人深信,热爱劳动和勤奋工作的人所能享受的东西的大门,是对那些懒汉和不负责任的人关闭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