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8:09:12
从《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性
从《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性
从《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性
关于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思考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既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又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对文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阐述和决策部署,为我们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广东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必须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成为文化强剩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表明了发展先进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把文化建设摆上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在推进文化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过程中,才能使我们的党更好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报告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四大目标,推进文化建设是必须着力推进的重点目标之一,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报告还对新世纪新阶段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次把文化建设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在党的重要文件里第一次出现了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明确了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表明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文化建设在理论上和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在工作上做出了新的战略性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人们和思想文化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城乡文明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丰富精神文化产品,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提升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经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第一次提出“文化生产力”的概念,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根本依据,是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理论上和思想认识上的一次升华,必将对我们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发展文化生产力对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意义,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优势,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放开胆子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为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注入新活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能力之一加以强调,表明我们党已经把文化建设提高到党的建设层面来认识,也凸显了文化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就看我们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还要看到,我们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西方发达国家在输出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输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自己的文化优势,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由此可见,文化建设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
广东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又有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既有丰厚的革命文化,又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规模大,类型齐全、山水兼备,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交相辉映;文学、书法、绘画、戏曲、民间工艺等文化艺术资源在全国均占重要位置;新闻出版资源、广播影视资源、网络文化资源和其他文化产业资源也都比较丰富.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广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比较坚实的基矗另外,广东广阔的市场空间、难得的区位优势,也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越来越多的省份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取得领先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大盛文化强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们将直接面对国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我们必须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综合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形成自己的文化产业优势,使文化成为广东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推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历史进程.
二、深刻理解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文化建设内涵丰富,有大、中、小的不同概念.“大文化”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中文化”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小文化”主要指文化艺术.中央强调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涉及到实际上是“中文化”的概念;建设文化强省,主要就是做好“中文化”方面的工作.需要明确的是,文化建设既是精神形态的建设又是物质形态的建设,有着特殊的使命和规律性.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合适的手段推进文化建设.
一是文化建设作用的两重性.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密切相连,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政治共同发展.文化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推动,文化建设离不开政治的影响,政治建设又以文化为依托,共同服务于经济.文化建设以经济为基础,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即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而文化产业又属于经济活动的范畴,不仅要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还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是文化建设性质的两重性.文化建设既有事业性质又有产业性质,既包括文化事业也包括文化产业,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并非所有的文化工作都是文化产业,有些只能作为事业来发展,而不能作为产业来运作.用管理事业的手段、办法来经营管理文化产业,根本行不通;反过来,用经营文化产业的意识、手段来经营管理文化事业,同样也要出问题.我们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异,区别性质,分类指导,既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文化建设效益的两重性.文化产品既是精神文化产品又是商品,文化建设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两者并不是此消彼长或相互对立的.我们既要承认文化的经济价值,鼓励合理的利润追求,又要反对把利润追求当做唯一、把经济效益的好坏当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不同的文化部门或领域,其在更偏重于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方面可能是有差别的,但总体而言,文化建设既要讲究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经济效益,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否定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都是片面的,必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四是文化建设功能的两重性.文化建设从功能上讲,既有宣传教育功能,又有消费娱乐功能.大众文化比较贴近人们的日常心理需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但成熟的社会文化不应仅有大众文化一种形态.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社会所有成员的知识需要不断丰富,精神境界需要不断提高,人格需要不断完善,而大众文化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和深度是有局限的.我们要正确对待文化建设的消费娱乐和宣传教育功能,既要强调适应,着眼于满足人的日常精神文化需求,鼓励和发展大众文化;又要强调引导,着眼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大力发展高雅文学艺术、高尚伦理道德和精神学术文化.
文化建设的两重性远不止上述这些.比如广播电视报刊,既是党和政府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也具有两重性.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中的两重性,才能有效把握文化建设特珠的规律性,推动广东的文化强省建设.
三、正确把握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环节
建设文化强省,前提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总开关,这个开关打不开,各方面加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很多政策措施就落实不了,广东的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广东的经济结构也难以进一步优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要是转变几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对文化功能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而忽视了它的消费娱乐功能,对文化产业的开发很不够;只强调文化建设是个“战潮,而忽略了它必须要面向市场,严重地影响了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既要看到文化工作为政治服务的重要一面,又要看到它自身客观存在的产业功能.这个认识转变了,文化产业才能够发展起来.二是对文化和经济关系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文化为经济服务,而没有考虑到文化本身也有经济要素、也存在经济价值,所以抓经济就抓钢铁、煤炭、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从来没想到要抓文化,没想到文化也是生产力、也是产业、也能创造财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物质消费达到一定比重以后,文化消费就会大幅度增长,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就反映了这个问题.文化消费的大幅度增长,必定驱动企业和社会资本向文化领域转移.从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比较发达的省市的情况看,目前文化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文化产业已经超过以前最大的行业——航空业,2003年文化产业产值达900亿美元,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广东要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创新的思想来认识和指导文化建设.
建设文化强省,关键是区别性质、分类指导.中央已经明确,作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不能企业化,但是节目制作、广告、销售、发行等,完全可以按企业化、产业化的方式运作.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要严格按照公益性的原则来管理,政府应当充分满足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资,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经营性的文化产业要严格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将更多适合产业方式发展的文化单位和部门推向市场,经受市场的考验,形成产业化的生产力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和原则,区分清楚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扶持和发展政策,加快广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
建设文化强省,重点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广东许多文化单位的要害问题是事业性质、财政供养,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没有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在体制上开刀,下气力在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好文化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问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创新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向市场要生存条件、要发展空间.要引导和鼓励各类文化事业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激发活力,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要创新体制,重塑文化市场主体,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微观主体,着力打造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动广东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建设文化强省,根本是坚持方向、加强领导.坚持方向,就是无论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搞腐朽文化,不能搞落后文化,要搞先进文化,搞健康文化.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绝不给任何腐朽、落后的文化任何生存之机.广东宝丰县的演出团体能够健康地发展起来,就是坚持正确的方向,规范管理、加强引导的结果,现在全国有十万民间艺人,宝丰就占五万,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民间艺术力量.加强领导,就要把文化建设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搞好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力量,大力推进;就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监管、公共服务和市场运作四个体系,确保广东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当前要坚持“六个着力”,即着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于统一思想,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建设文化强省的合力;着力于寻找工作的突破口,带动全行业的发展;着力于广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着力于文化创新,用创新的文化满足时代的需要,满足人民的需求;着力于打造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等著名的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和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带动广东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中央有要求,人民群众有需求,广大文化工作者有追求,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扎扎实实地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够把广东由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大省,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