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推行了哪些措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8:59:56
冯太后推行了哪些措施冯太后推行了哪些措施冯太后推行了哪些措施冯太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主持北魏政权多年,其团队中主要是中书学毕业的士族大地主,对北魏国家封建化有一定作用.  但现在评价有很多失误

冯太后推行了哪些措施
冯太后推行了哪些措施

冯太后推行了哪些措施
冯太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主持北魏政权多年,其团队中主要是中书学毕业的士族大地主,对北魏国家封建化有一定作用.   但现在评价有很多失误,这里需要一一指正.   第一,北魏百官原无俸禄,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魏孝文帝定每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禄.称为“班禄”.班禄以后,贪赃满一匹者处死.规定地方守宰任期按“治绩”好坏为定,不拘年限.有人说这是冯太后的主意,其实不是.魏孝文帝的生父对贪腐相当反感,在位时曾下令“贪赃满一匹者处死”.此项政绩怎么算到冯太后头上?   第二,太和九年采纳孝文帝采纳李安世建议,实行均田制,使农民附著于土地,劳力得以利用,荒田得以垦辟.北魏原来没有户籍制度,由宗主管理户口,称宗主督护制.因此宗主廕庇人口甚多,往往三五十家合为一户.在九品混通制之下,赋役负担不匀,政府收入也受影响.这项政策冯太后从头到尾没有发表过看法,也算到她头上.   第三,公元485或486年(太和九年或十年)初,李冲建议,仿古制立党、里、邻三长,用以代替宗主督护的统治(见三长制).定民户籍,按户徵发调役,当时反对李冲建议者很多,主要是汉族大地主.冯太后这时站了出来,支持三长.她认为立三长则廕庇的户口可以检出,课调可有常准,可以实行.   影响深远的北魏太和改革,是北魏政府群体智慧的结果.无论算到冯太后头上,还是孝文帝头上,都是贪天之功,不符实际.只能说,冯太后加入北魏管理层多年,以个人智慧实现了北魏两代人的顺利交接,没功劳,也有苦劳. 编辑本段后世评说  [4]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历史.但在发展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过许许多多曲折.最为严重的曲折,要算是两晋南北朝这个时期了.在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后,数以百万计的北方少数民族纷纷涌入中原,无数的北方汉人却迁到了南方,中华大地很快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史称五胡乱华.在这一时期内,全国出现了30多个大小不同的割据政权,前后建立了16个国家,史称16国.他们你唱罢来我登场,刀光剑影,你争我夺,烽烟处处,战争连年,土地大量荒芜,人口急剧下降,文明崩溃,黄河流域跌入了血海深渊.   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最痛苦的时期.其后东晋王朝大臣刘裕篡夺东晋皇权,在南方称帝建立刘宋王朝,名为南朝.北方的拓拨鲜卑称帝,建都平城,消灭周围的割据政权,统一黄河流域,名为北朝.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混战中各种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重新组合,南方的氏族门阀兴起,北方异族的剥削压榨,人民痛苦不堪,求生存反压廹的义旗纷举,社会仍然动荡不安.到公元465年,北魏的第四代皇帝文成帝去世后,其子献文帝继位后,不久禅位于5岁的孝文帝.其间的20多年里,文成帝的皇后冯太后两朝临朝称制,威摄天下,维新易度,推行汉化政策,大刀阔斧地改革朝政,来收拾了“五胡十六国”造成的时局动荡,民生凋弊,血与火相互交织的乱局.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国计民生至关重要是土地,她首先从土地入手,解除游牧民族圈占良田作牧场的禁田,令流离失所的农民回归本土,让牧民改牧从农适应汉族的生活.接着便整饬治,班发俸禄,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均田制,又建立三长,改革税赋,修订律令,严明赏罚.伴随着这些改革的同时,她下令兴修水利,盐铁官营;开放关津之禁,振兴贸易;去奢从俭,省汰宫婢.以及崇儒崇孔,大兴学校,维新文教,和尊周礼,断胡俗,昌明礼乐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国内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定,人口大增,创造了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也促进各民族相互融合,不只消除了战乱危机,也使中华民族增添了新的因子和勃勃生机,为隋唐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和功勲卓著的改革家,可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但中国的性别岐视由来已久,史学家们对她很不公正,洋洋数百万言的《魏书》、《北史》,对她功绩记载很少,不是把她的名隐去,将功绩加在小皇帝头上,就是采取分散法,分散她的政绩.有时不得不重写几笔,也是毁誉参半.更有甚者,说她残忍、淫荡.翻开中国的历史,哪一个皇帝不是血腥扑面?只要君临天下,君主专政,就要杀人,就很残忍,她自然也不例外.男人做了皇帝可三宫六院七二妃,似乎名正言顺,理所当然,轮到女性,就成为不可饶恕的罪状.评论一代帝王的功过是非,应以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为和百姓的生存状态为准则,绝不能以性别来衡量.冯太后解除禁田,打击豪强地主,均田改赋,国富民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历史上哪一代皇帝能有如此壮举?她第一次临朝称制时,献文帝12岁,第二次临朝称制,孝文帝只有5岁,都是个孩子何以执政?把功劳计在他们头上,岂不荒谬?至于说她淫荡、残忍,那是史学界惯的偏见,和用言词,更不值一提.   性别岐视给她造成不白之冤,让她在历史灰尘中埋没了千余年.以至近代女权运动兴起,有不少关于写她的作品问世,有戏剧,有小说,也有传记.尽管这些作品都力求宣扬她的功绩,为她正名.但因资料所限,都写了宫廷斗争,涉及改革很少,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冯太后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她祖父是北燕的皇帝,父亲是北魏的降臣,她生于长安,八岁入宫,她一生奋斗在平城,即大同这块土地上,死后葬在大同方山,她是地地道道的大同人.作为世世代代今天生活在大同人,说不定血管还流着鲜卑人和汉人融合的血,很有必要详细弄清她的历史功绩.于是我拂去历史的尘埃,翻阅着历史资料,研究着当时的政治状况、人物关系,和宫廷斗争,是鲜卑人的“子贵母死”制度,使她抚育太子,尊为太后,而又临朝称.改革使她付出一生的心血,也成就了她的大业.但史书记载极其简单,班禄、均田、建立三长,是史家莫不称赞的“太和改制”,《魏书》所载却不足千字,解除禁田文字更少,这就给她蒙上了历史迷雾,任人随意评说.   在涉猎大量的史料中,深感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也是一部土地的变动史.从井田制开始,到后来的土地分配和占有,无不关乎着历朝历代兴衰和各个王朝的命运.当时游牧为业的鲜卑人进入中原,到处划禁田为牧场,致使大批百姓流离失所,饥民遍地;豪强大户占有大量土地,便修筑坞壁自卫,形成千人共籍,百户一家的地方割据势力,不只隐丁漏口,逃瞒税赋,更严重地影响着中央集权的统一.这便是她推行汉化的来龙去脉,和改革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