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阐述大众传播所具备的社会功能,及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20:15:04
以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阐述大众传播所具备的社会功能,及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阐述大众传播所具备的社会功能,及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阐述大众传播所具备的社

以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阐述大众传播所具备的社会功能,及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以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阐述大众传播所具备的社会功能,及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以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阐述大众传播所具备的社会功能,及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这次地震危害极大,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1000多名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
  什么是大众传播呢?简单地说,大众传播就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2)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适应环境的变化.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
  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关系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2、赖特的四功能说:
  赖特继承了拉斯韦尔“三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
  (1)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
  (2)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3)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称之为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与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相对应.
  (4)提供娱乐——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是务实的,它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尤其在电视媒体中.
  3、施拉姆的功能学说:
  施拉姆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大众传播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监视、协调、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递.经济功能表现在: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的机会的信息;解释这种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商场;开创经济行为等.一般社会功能包括: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它们;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等等.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说
  ⑴ 两个正面功能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⑵ 负面功能
  首先,大众媒介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
  其次,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再次,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人们的自由时间
  最后,就是麻醉功能;也是最关键的一项媒介负面功能.
  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
  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是由其政治、社会属性决定的,确切地说,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包含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两方面.大众传播的政治责任是与它作为政治工具的角色相联系的,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历来胸襟坦荡、旗帜鲜明: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保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执政为民,承担起维护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社会责任.
  在当今,大众传播的政治责任是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的,其政治色彩(或称之为政治功能)是不可抹去的自然色.因而,要讲政治,学会政治家办报,也就是对主流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主流媒体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才能把握导向,维护大局;从讲政治的高度审视问题才能区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从讲政治的高度面对复杂繁多的反映社会众生相的新闻才能保持清醒、疏理情绪,表达真正的社会心声,弘扬主旋律.
  下面是我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报道的及时性、公开性上,较之以往“宁慢勿抢、宁压勿报”的报道模式,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有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震后短短几分钟,湖南在线就发布了汶川地震的不确定消息,紧接着迅速对其真实性进行确认;十多分钟后,新华社发出第一条快讯;14点55分,央视发布首条视频;32分钟后央视新闻频道首发新闻,52分钟后推出直播节目“关注汶川地震”.源于中国各级政府、新闻主管部门思想上的解放,很多记者,包括境外媒体在第一时间被允许抵达灾区,实时传递前线消息.媒体通过提供及时、真实的信息,才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提升自身公信力,同时合理地引导舆论,帮助政府赢得公众的理解、支持.
  其次,在改变一味正面报道,进行全面客观的报道方面,我国媒体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媒体长期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认为负面报道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对某些内容的把关相当慎重甚至保守,容易造成媒体报道的延迟.
  在汶川地震报道中,媒体在报道救灾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真实披露了灾难事件带来的死难、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更加重视广大受灾者的真实心声、生存状态.事实证明,这样的灾难新闻报道并没有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相反,有利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抗震救灾.
  最后,是重视了对灾后重建、灾区人民群众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等的报道.灾难报道不能仅是短期、表面的聚焦,更应该关注事件中各种危机形成的深层原因,形成对社会各方面的长期有效监督,恪守媒体与社会的责任.地震报道中,面对媒体披露的家长对于倒塌校舍质量的质疑,政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且在灾后重建中切实提高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的抗震强度.时至今日,央视新闻频道的“铭记”节目在地震报道的深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汶川地震报道,很多境外媒体改变了既往态度,纷纷对中国媒体的表现表示认同.《纽约时报》说,中国媒体第一次达到了国际水准;《澳大利亚人报》称,迅速、准确的官方消息源源不断地发布出来,这表明中国的媒体完全具备了职业的工作能力.
  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
  以汶川地震为例,媒体的每篇报道,都直接呈现其追求和社会责任感,这次抗震救灾报道正是对整个中国新闻界的一次精神洗礼.1、彰显记者职业精神.他们为大众传递的却是最前沿、最贴近的信息,更是在大灾大难中见证了人性的光辉,见证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经历着如此灾难的记者,不仅具有新闻理想和抱负,而且把个人与民族融为了一体,把民族的悲欢离合作为自己的悲欢,把民族的命运作为自己的命运.2、以人为本创新报道.这样的一次大事件,是对全国媒体的实务和理念的一次大考量.我们同时看到,整个抗震救灾前期报道层次十分丰富:核心是灾害,第二层是国内外的援助、受灾者的个体生命;第三层是专家解读,解疑释惑;第四层是社会动员以及核安全、环境污染等其他灾害的预防话题.显得表情丰富图层丰满.有效恢复着社会公众对媒体的信任.3、公益作为彰显媒体爱国情怀.这种“社会责任承担者”的勇敢担当,必将有效助推媒体脱离惯常为大众所诟病的低俗和庸俗,于报道中产生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唤起国人更多的浩荡热情,更多的昂扬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