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叶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01:59:35
关于茶叶的故事关于茶叶的故事关于茶叶的故事茶叶故事细与说  闽南饮茶之风颇盛,品茗论道更是博大精深,文史哲兼容.笔者外行,弗敢参与其间,仅想从有关资料和历史人文的故事中,浅谈些它的古往今来.  一、从

关于茶叶的故事
关于茶叶的故事

关于茶叶的故事
茶叶故事细与说
  闽南饮茶之风颇盛,品茗论道更是博大精深,文史哲兼容.笔者外行,弗敢参与其间,仅想从有关资料和历史人文的故事中,浅谈些它的古往今来.
  一、从闽南方言进入英语
  人们公认英语“Tea” 茶 一词的语源来自中国.据语言学者的说法,盖来源于厦门音“Te”.为什么一种方言能进入英语的词汇,成为当今国际性的语音呢 我们从人文角度略加考察,可以找出一些有意思的线索来.
  中国人饮茶可谓历史悠久,《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茶”之载.陆羽《茶经·六之饮》指出:“茶之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三国两晋时,饮茶之风由民间传入宫廷,至唐代,饮茶之风更盛,陆羽于唐中叶著《茶经》便是明证.到了宋代,则“此俗遍天下”.中国人饮茶的习俗,阿拉伯商人早在9世纪就已经注意到,有一位商人曾写道:“在中国,茶同盐一样是国王的课税品,所到之处都在贩卖,并且有苦味,注汤饮用”.不过,他们大概并没有进行过茶的贸易,也没有饮过茶.在后来中世纪阿拉伯人的药物著作和十三世纪前后到中国旅行的欧洲人的著作中,也都没有关于茶的论述,即便是最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也没有出现关于茶的记载,以至于有些学者专家将此作为怀疑马可波罗未到过中国的证据之一.同样,在中世纪中国人著的《诸番志》、《岛夷志略》中,也未见运茶出口的记载.因此可以认为,中世纪的欧洲人对茶尚一无所知.
  欧洲人的书中最初出现有关茶的记载,是他们通过海路到东洋以后的事.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游记丛书》通过波斯商人之口,提到了中国茶叶.英国近代汉学享利·玉尔 Henry Yule 在其著《契丹及通向契丹之路》中称:赖麦锡此书为欧洲各种文字中第一部记载中国茶叶者.克鲁兹也是较早向欧洲人介绍中国饮茶风俗的欧洲人,并且是较早将“cha”音带入欧洲的欧洲人.在今天葡萄牙人仍把“茶”这种饮料称为“cha”.有的学者推测,较早时期,茶传到欧洲的一条路径是葡萄牙人从广州经海路带到葡萄牙.这是因为:1 葡萄牙是当时的航海大国、传教中心,其商人、水手、教士、军舰的足迹已步入南亚而至中国; 2 克鲁兹所到的华埠仅为广州,而广州人称茶便是“cha”.
  但是,中国茶大量传向欧洲,应是明末以后,由福建闽南 以厦门为中心 经海路输出的.学者们曾提出了若干种说法:
  (一)与当时的海上强国荷兰、法国有关.尼德兰革命后的荷兰共和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商船吨数占欧洲总数的四分之三,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竭力排挤葡萄牙人的势力.1601年,荷兰商船首次来到中国.中国货物主要是由荷兰商船而转运到西欧诸国的.茶叶则随着瓷器中的茶具输入欧洲而在旧大陆走俏.荷兰人开饮茶风气之先,但荷兰人称茶叶不为“cha”或“cia”,而是“Thee”,这是因为荷兰是先同福建进行直接贸易,福建人称茶为“Te”,荷兰人按音命名之.随着茶叶从荷兰流向法国、英国,这一命名已成固定习俗,法国人称茶为“The”,英国人称茶为“Tea”.
  (二)与英国有关.1660年,英国商人在厦门直接购运福建茶,采用厦门方言称它为Tay或Tea.
  17世纪,英国开始兴盛饮茶之风,他们所喝的茶是福建生产的红茶,生产于福建的武夷山区与安溪茶区.当时只能在福建购得,所以,厦门成为最早的英国输出茶叶的口岸.相传英国人对茶叶的称呼,即起源于厦门.
  另据台湾旅美学者汤锦台先生的观点,17世纪初荷兰人循葡萄牙人的踪迹来到东方,最早立足在印尼爪哇岛一带,从当地的马来土语了解到茶叶一词,而马来土语中“茶”的读音就是从早先航行到那里的闽南商人的话语借用的,荷兰人就直接沿用了闽南音“Te”.荷兰人将茶叶贩往欧洲,获得丰厚的利润,并影响了西欧各国,饮茶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故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的语言中,也借用了荷兰语的读音,而究其源流都是从闽南商人那里来的.
  “茶”的读音是荷兰人影响了英国人,还是英国人自己为之,学者们的说法略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不论是荷兰人还是英国人将中国茶叶传入欧洲,系通过闽南人和以闽南 厦门 为口岸进行茶叶贸易,并以闽南 厦门 方言之音命名之.随着英国的强大和扩张,英语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闽南方言的“Te”也成为英语的“Tea”传遍全世界了.
  如不合适,再参考这里http://www.baidu.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B2%E8%D2%B6%B5%C4%B9%CA%CA%C2&pn=0&c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