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历史故事(5个)写上内容和题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4:33:55
夏商西周历史故事(5个)写上内容和题目
夏商西周历史故事(5个)
写上内容和题目
夏商西周历史故事(5个)写上内容和题目
1、夏:时日曷丧,予汝偕亡
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任天子,接班的时候,夏王朝已经山河日下,快不行了.但夏桀不甘心沉沦下去,打算重振辉煌,即位后马上拿山东滕县地区的“有施国”开刀.当时,很多诸侯已经不再服从夏王族的领导地位,开始面离心叛.其中有施国从前对夏桀挑鼻子竖眼,正好被夏桀抓为现行.为了杀一儆百,夏桀亲自坐上战车,调集了上万军队集结在有施国几百米长的小城之外,耀武扬威.有施国在大兵压境面前失去勇气,下城请罪,表示愿意臣服纳贡.夏桀不许投降,一定要灭掉他的封国,杀鸡儆猴,给各家诸侯做个样子.有施氏急了,只好选了一个美女“妹喜”进献给夏桀.夏桀立刻魂魄全无,于是再也不说灭有施氏了,急不可待罢兵回朝.夏桀收了妹喜,放了有施国,不但没有重建在诸侯中的声威,反倒令诸侯更小看了他.
妹喜被接到夏都巩义,看见夏桀的王宫已是多年陈旧.夏桀赶紧下令在附近的洛阳地区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很漂亮的新宫殿,修得很高,从地面往上看,有将要倾倒的感觉,所以取名倾宫.在倾宫里又用美玉、石头砌出琼室、瑶台.修好了以后,夏桀就挽着妹喜跑来浪漫.当时政府规定,一人发五十亩地,十分之一粮食上交王族.但是夏桀不理睬这个标准,敛收无度,宫里粮食多得吃不了,就把它们都酿成美酒.夏桀挖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巨大的酒池装酒,酒池里面能够行船,乐师和歌女站在船上,鼓手安置在岸边.酿这一大池子的酒,剩下的酒糟堆积成丘,连绵十里,从丘顶可以远望七里.一通鼓响,有三千人从殿外嘻嘻哈哈奔跑而入,你强我夺,蹲在池旁争地方,象牛饮水一样趴在池沿猛吸起来.好多人喝醉了以至于掉入酒池淹死.乐师和歌女则给大伙伴奏以靡靡之音.在一旁欣赏着这出闹剧的妹喜嘻嘻而笑,引为乐事.
大臣“关龙逄”,看见夏桀这番胡闹,实在忍不住了,就手捧着黄图,上边绘制着祖先们的丰功伟绩,包括大禹治水的图像,跑来给夏桀看.关龙逄说:“希望您看了以后,能效法先王,善待民众,停止胡作非为.象大禹一样节俭衣食、爱惜民力,才能得天下诸侯的拥戴,久享国运.若是继续挥霍无度,任意杀人,亡国功日子就不远了.”夏桀听不进去,说:“我是太阳,我居天下之上,永远存在.我这太阳灭了,天下就没了,人们谁敢反我?”“您知道吗,人们一听见您的太阳学说就头疼,天天指着太阳咒骂:‘时日曷丧,予汝偕亡’——说您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都盼着呐,宁可我们也不活了,愿意与您同归于尽!”夏桀大怒,下令将黄图焚毁,对关龙逄说:“你最好少干预我的事,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关龙逄还是喋喋不休,站在朝堂上轰也不走,夏桀只好请他住进监狱.关龙逄在监狱里还是闹哄,寻死觅活,不依不饶.夏桀被他气坏了,只好将他斩首了事,然后警告朝臣们说:“今后有再象关龙逄这样的人来散布妖言,祸乱人心,一律杀头.”于是言路断塞,贤臣绝迹.
2、商:盘庚迁殷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3、周:周公定周礼
周人的军队,在镐京和洛邑各有八个师和六个师,合计四万多人的常备军,这也是周王朝所有的国家常备军.依靠这样区区几万军队,对付分散盘踞在周控地区以外的上千个诸侯,当然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周公费尽心思,创出了一种保家卫国的绝技,那就是“周礼”!周礼规定了人们起坐卧行、吃饭上朝、哭丧穿衣以及等级尊卑的秩序.
按照《周礼》要求,不同等级的人,见到不同等级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要有十数种不同的磕头方式.不光磕头有分教,连走路说话都有章法:你在尊贵者或长辈面前经过时要“趋”(急走、小跑),而不能平稳地迈着方步过去.在登上堂的时候,从东边上的话先迈右脚,从西阶上的话先迈左脚,每登一级都要稍停一下,让两足都在同一阶之后再登.登堂以后,由于堂空间比较狭小,所以不必趋,而要“接武”,“武”指足迹,“接武”就是后一步要踩在前一步的足迹之半的地方.如果手里拿着贵重的礼玉,那无论在堂上或是在堂下庭院,都不必趋,因为怕跌倒摔坏了玉.
好,我们把整套行走的动作连贯一下,请大圣人孔子给我们示范:进入鲁国国君的宫院大门时,孔子作出害怕而谨慎的样子,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似的,到处躲躲闪闪.孔子经过的时候,不敢经过门的中央,走过门的时候,不踩门槛.孔子提起衣襟往堂上走的时候,十分恭敬谨慎,好像憋住气不敢放一样.走近鲁君座位的时候,面色矜持庄重,脚步加快,言语拘谨,好像底气不足一样.这种拘谨的状态直至拜见完毕(中间最难的是如何就座、如何磕头我们待会再说).孔子走出宫室降下台阶,面色才开始放松.下完了台阶,孔子再快地向前急走几步,犹如鸟儿展翅一般.但是,这也好不了多久,等到回到自己车上的时候,孔子便又摆出恭敬而内心不安的样子了.这简直就是演电影或者跳芭蕾舞那么复杂.核心的指导思想就是尽量显得自己渺小,在尊长(国君)面前不是人.
试想,一个精通了这些繁文缛节的人,整天规规矩矩、必恭必敬的人,还会想着跟人打架和造反吗?礼仪这种东西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它可以通过约束行为模式而改变心性,最终维护大周朝所追求的等级秩序.
如果上千诸侯都习惯了周礼,就不敢对天子造次了.
《周礼》中无处不在体现天子、诸侯、大夫、臣民这些等级秩序.譬如坐席子——大周朝的人不是直接坐地上,屁股下面有席子——按照规定,天子坐的席子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之席两重.席的花纹也有差别,显示了等级差异,不可铺错了,即便是在家独处.孔子有个大贤学生,死前发现躺的席子花纹超过了他自己的身价级别,就嚷嚷着爬起来要换,换成低级的,结果没等抻完席子就把他折腾死了.席子在屋内的摆设位置也有尊卑的差别,离门的远近,是东是西,都蕴涵着等级秩序.臣子不能和君主同坐一席,当然,男人和女人也得分开(当些礼当然都是对贵族士大夫们来的,老百姓可以免了,所谓礼不下庶人.那庶人用什么呢,庶人用刑就行了.拿刑罚治他们.而刑又不上大夫.从某种意义上讲,“礼”就是给大夫用的刑).
入席的时候,应该从席的后面上去,谁从前边迈上去谁是混蛋.坐下以后,必须跪姿,屁股压在后脚跟上,膝盖离席子前沿保留一尺间隙,以表示谦恭.若是在读书和进食的时候,则又不要保留间隙,尽量往席子前沿坐,以免看不清书或将食物落在席上,那就不乖了.
跪坐的时候,当然也不能穿着鞋.只有资格最高的人才可以把鞋脱在屋里,其他人必须脱在屋子外(就是堂下).所以,如果看见户外有两双鞋,则知堂上必有三人正在交谈.你在那儿脱鞋的时候,注意不要践踏别人的鞋.
知道怎么脱鞋、跪坐之后,下面开始吃饭,也是满有讲究的.天子吃饭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则用三鼎.鼎中都盛放着不同的肉,吃时实行分餐制,还要搭配了调料,放入进餐者的在几案上的餐具里去.天子的案上,摆着的餐具至少有二十六个(吃不过来啦!),其它级别递减.米饭则放在青铜簋里,天子用八簋、诸侯用六簋、卿大夫用四簋、士二簋,也是落在地上的.上述差异表明,“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至于屋子里、院子里不同级别的人点几根蜡烛,走上台阶的时候,什么级别的人从东,什么人从西,谁给谁铺席子,谁给谁撤席子,都有详细要求,堪称繁文缛节.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也在于此.总之,礼仪对于天子、诸侯、人臣、士人的政治生活至关重要.通过演习运用这些礼仪,使得下级对上级的服从被固化在日常生活行动之中,以至于从骨子里都习惯了尊重君长,从而忘记造反了.
4、周:姜太公钓鱼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 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 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 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 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 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 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 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 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 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 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 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 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5、周:周穆王与西王母
远古时期道路不通,昆仑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罕至,后羿之后的千百年间,一直没有凡人上山.突然有一天,一个白马王子出现在了王母眼前,他就是周穆王,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自驾车旅行爱好者.周穆王风流潇洒,见多识广,爱江山更爱美人,听说西王母是绝代美女,所以特来拜访.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赠西王母以白圭玄璧,两人同游瑶池,言谈甚欢.周穆王还在山上立了块碑,上刻“西王母之山”几个字.上古之时,相当于人类的童年时期,人心纯朴,喜欢直抒胸臆,从周穆王这块碑上,我们仿佛看到了现代小屁孩在电线杆子上涂写“xxx我爱你”的身影.分别之日,西王母和周穆王深情对唱.西王母唱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由于汉语的演变,古代的通俗唱法在现代人眼里成了拗口的文言文,但爱情这个东西,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用现代的情歌就可以很好地诠释西王母的歌词,那就是:“跑马溜溜的山上,几朵溜溜的云呦;莫说青山多障碍,万水千山总是情;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面对西王母的深情,周穆王唱道:“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意思是说,我的任务是团结诸夏部族,治理万民,等这一切安排好了回来见你,大概要三年吧.这歌唱得冠冕堂皇,其实不过拿国家和人民当挡箭牌——谁不知道周穆王是有名的浪子,驾着马车一年到头到处自助游呢?换今天的歌词,这段就象《大约在冬季》:“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谁知道是那年冬季?果然,周穆王玩弄了西王母的感情,到死也没再来过昆仑山,给西王母的心灵留下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东王公,老婆婚外恋闹成这样了,他都没露面,看来两人的关系是彻底没治了.
所谓光阴似箭,韶华易逝,这几百年一过去,西王母对周穆王的思念估计也渐渐淡了,凡间另一位君主汉武帝进入了她的视野.《汉武帝内传》中记载,西王母见汉武帝有志学仙,便下凡赠与武帝蟠桃数只,并教给他长生之道,看样子是想和汉武帝一结良缘.恋爱中的女人是美丽的,所以汉武帝看到的西王母“天资掩霭、容颜绝世”;恋爱中的女人又是温柔的,东方朔在汉武帝指使下几次偷桃,却都没被王母惩罚(比较:孙悟空偷桃遭到残酷镇压).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王母发现汉武帝“形慢神秽,脑血淫漏不淳”,恐非仙才,只好忍痛和他断绝了关系.
在西周穆王时代,各种传浣溪沙奇层出不穷,如“撒豆成兵”,“点石成金”, “浣鼠”等.
这个故事只是西周穆王时代的传奇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