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文化异同包括 文化,教育,经济,风尚,天文历法等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10:45:30
夏商西周文化异同包括 文化,教育,经济,风尚,天文历法等等
夏商西周文化异同
包括 文化,教育,经济,风尚,天文历法等等
夏商西周文化异同包括 文化,教育,经济,风尚,天文历法等等
为增加对中国远古历史的了解,这个问题提得好.但问题内容广阔,实史料难找(主要以考古研究的成果),个人知识浅俗,只能一知半解,说些皮毛.引专家提供知识、见解.
夏代
“夏”字本义是“面向南方”.“夏”字中,“自”有“基准”义,或理解为从“面”;“夊”为“冬”省,意为“止步”.“夏”意为“面南止步”(持久向南).古人以夏季位配南方.故“夏人”即南方人,本指三皇皇室及夏后氏.三皇皇室就是良渚文化集团王室.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时代.大多数历史学家将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约公元前21世纪时,相传禹治水成功,奠定的夏族在中原文化区的中心地位.自禹到履癸(桀),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历了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代的建立,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
夏文化的典型代表,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尚不在中原文化区)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现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良渚文化的一些陶器、玉器上已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单个或成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学者们称之为“原始文字”.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生产已相当发达,从出土的大量三角形石犁等农具看,良渚人已摆脱一铲一锹的耜耕而率先迈入了连续耕作的犁耕阶段,从而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良渚文化以黑陶著称,胎质细腻、造型规整,器种变化多样,用途分明,尤其是鼎、豆、壶的组合,构成了富有良渚文化特色的器物群.
在中国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考古人员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万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遗址的核心区域被发现.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等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可称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标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
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词条《良渚文化》:http://baike.baidu.com/view/1556.htm.
商代
商朝(亦称殷),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
商人从一开始就是一农业为主的部落,商汤曾派亳人帮助葛人种地.甲骨卜辞中多次见到“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的问语,反映商朝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在畜牧业在商代出土的除了有六畜的遗骸外,还有象骨,说明当时北方还有训象.并且掌握了猪的阉割技术,开始了人工养淡水鱼.手工业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细,规模巨,产量大,种类多,工艺水平高,尤以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发展到高峰.成为商代文明的象征.而且商朝人已经发明了原始的瓷器,洁白细腻的白陶颇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细的玉石器表现了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艺.丝织物有平纹的纨,绞纱组织的纱罗,千纹绉纱的縠,已经掌握了提花技术.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牵着牛车和乘船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到商代后期,都邑里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吕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为业,又曾在孟津卖饭.
商朝服饰至少有十二种形态:交领右衽短衣、交领右衽素长衣、交领长袖有华饰大衣、肩背部披格子长条巾、直领对襟有华饰短衣、对襟长袍、对襟华饰长袖短衣、高后领敞襟长袖花短衣、圆领长袖花短衣、圆领窄长袖花大衣、圆领细长袖连袴衣、赤身露体或仅于腹前束一窄蔽膝等.服饰,区别出当时人的等级差别.
商代的音乐.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相传为商汤的乐舞,为大臣伊尹所作.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主要有“巫”、音乐奴隶和“瞽”三种人.《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文字.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学者认识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词条《商朝》:http://baike.baidu.com/view/553879.htm#3.
周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周朝的政治、礼法、文化对以后两千余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朝,尤其到春秋、战国时期,有大量的文字历史记载.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作者春秋末期史官左丘明.为编年体史书.
《公羊传》,春秋三传之一.作者战国齐国人公羊高.
《谷梁传》,春秋三传之一.由子夏口传,谷梁赤记录,成书于汉朝.
《礼记》,十三经之一.由西汉文学家戴圣编著.
《战国策》,多人编写,但大都无人可考谁主笔,非一时一地一人编写而成,至汉时已缺数卷,由刘向再度重编,至北宋时,仅剩廿一篇,由曾巩访诸士大夫家方编整完成.
后人编写周朝历史,来源于周人的各种史料、文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周朝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等.
农业、手工业、商业.周代的农具,见于古文献的有耒、耜、钱、镈、铚等.现在已经发现的西周农具,金属制的不多,绝大部分都是用石材、兽骨、蚌壳制作的.双齿的耒和铲状的耜,是周人的主要农具.耕田用人力,通常是两人合作,这就是所谓耦耕.《诗·周颂·噫嘻》说:“十千维耦”,《诗·周颂·载芟》说:“千耦其耘”,说明了当时农业的繁荣.《待·小雅·白华》说:“彪池北流,浸彼稻田”,这说明周人已经知道应用人工灌溉.当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他们还是依靠天然的雨水.《诗·小雅·甫田》说:“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说明了周代的农人仍须向大自然祈求恩惠.《诗经》中记载的西周的农作物品种很多,重要的谷物有黍、稷、稻、粱、菽、麦等,种植最多的是黍稷.在同一种作物中,还分出不同的品种.《诗·生民》说:“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秬、秠是黍的两种嘉种,糜、芑是粟的两种嘉种.《诗·周颂·思文》说:“贻我来牟”,来是小麦,牟是大麦.《诗·周颂·丰年》说:“丰年多黍多稌”,稌是稻的一种.桑、麻的种植很普遍.桑、麻在《诗经》中常见,麻往往与禾麦并提.《诗经》有关于“蓻麻”、“沤麻”、“绩麻”的话.桑是养蚕的饲料,蚕丝和麻的纤维都是周人做衣服的主要材料.狩猎对于封建领主来说,仅仅是一种娱乐.而在农民经济生活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农民要用狩猎补充自己的生活资料,还有向领主提供猎获物的义务.《诗·魏风·伐檀》说领主是“不狩不猎”,而他们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周代的手工业,有属于封建领主的官府手工业和属于农民家庭副业的民间手工业,但都是为了自给自足而生产,只有少数的手工业品用于交换.官府手工业的工匠,铜器铭文中称之为“百工”.《国语·晋语》说:“工商食官”,这表明工是隶属于官府的,他们是向王室或领主领取生活资料的专业工匠.西周的官府手工业,以冶铸青铜器为主,王室或大封建主都有自己的青铜冶铸作坊.随着大封诸侯,青铜冶铸技巧也传播到全国许多地方.现在所知,北面到辽宁、河北,东面到山东、江苏、安徽,南面到河南南部以及湖北,都曾经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铸造方法大抵继承了商人的技巧,不过类别和数量要比商代为多,铭文也比商代的长,这都显示出青铜器制造业有了进一步发展.陶器制作方面是出现了板瓦和筒瓦.虽然当时瓦只限于使用在天子、贵族的宫室上面,但它的出现,在建筑史上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西周时带釉硬陶比商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西安、洛阳、江苏、安徽的周墓中都发现有带青釉的陶器,从这些材料看出,陶器已正在向瓷器过渡了.商贾也和百工一样,多半是隶属于贵族的.交换媒介是用贝或一定重量的铜块,铜器铭文中有“王锡(赐)金百寽”或“取遗五寽”的记载,寽就是指铜块的重量单位.铜器铭文中有关于用玉器等物和贝交换的事实,则海贝在当时也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科学方面,所说,孔子把周朝的科技史料基本都烧了,只留下不到百分之三的东西编撰于《尚书》、《左传》、《国语》、《诗经》等之中.有关方面,收集起来,工作量很大.恕不作叙.
知识不多,很不系统,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