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哪些物质要电离,还有给一些物质如何比较其电离程度大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03:05:29
如何判断哪些物质要电离,还有给一些物质如何比较其电离程度大小
如何判断哪些物质要电离,还有给一些物质如何比较其电离程度大小
如何判断哪些物质要电离,还有给一些物质如何比较其电离程度大小
1.什么是难溶的物质
例:(1) 气体通入 溶液中,反应 不能发生;(2) 溶液与 溶液混合,反应 能够发生;(3) 气体通入 溶液中,反应 能够发生;(4) 溶液加入石灰乳并充分搅拌,反应 能够发生;(5)向 溶液中加入 悬浊液并充分搅拌,反应 不能发生.
分析: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但它可以溶于强酸(与酸发生反应),(1)中的环境是酸性的,此时 实际能够溶解,并非“难溶的物质”;(2)中环境不是酸性的,(3)反应能够发生并不是由于 难溶于水,而是因为它难溶于当时的酸性环境(盐酸)的缘故.(4)中的 比 的溶解度更小,在 面前,是“难溶的物质”.(5)中的 和 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但 的溶解度比 的溶解度更小,在 面前,是一种“易”溶的物质.
可见,一种物质是否属于“难溶的物质”,一要考察它所处的物质环境,不溶于所处环境的才是“难溶的物质”,二要比较它同反应物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溶解度相对较小时才是“难溶的物质”,不能仅依据中学课本附录的“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进行机械的判断.
2.什么是难电离的物质
例:(1)盐酸与醋酸钠溶液混合,反应 能够发生;(2)苯酚加入醋酸钠溶液中,反应
不能发生.
分析:是一种不易电离的弱电解质,(1)中的盐酸是一种强电解质,在盐酸面前,是名符其实的“难电离的物质”;(2)中苯酚是一种比 更难电离的物质,相对于 而言,是一种“易”电离物质.
也就是说,一种物质是否属于“难电离的物质”,要视它与反应物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而定,只有电离程度小于反应物的才是“难电离的物质”,并不是所有的弱电解质在任何时候都能当成“难电离物质”看待的.
3.什么是挥发性的物质
例1.(1) 饱和溶液与稀 混合,反应 不能发生;(2) 固体与浓 混合并加热,反应 能够发生;(3) 固体与浓 混合并微热,反应 能够发生.
分析:在通常状态下是一种气体,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1)中有大量的水存在,和 全部溶解在水中,不能结合成 分子从水中挥发出来;(2)中几乎没有水的存在,加热引起的温度升高又导致 溶解度变小,这种情况下 只好从溶液中以气体分子的形式挥发出来了.(3)中的 在通常状态下是液体,它能以任意比溶于水,但此时环境中几乎无水,且温度又高于其沸点,实际上 会以气体的形式挥发出来.
可见,一种物质是否属于“挥发性物质”,须视具体反应条件而定,在反应条件下,物质呈气态又不能溶解(或溶解度小)才是“挥发性的物质”.常温下的气体不一定就是“挥发性的物质”,而“挥发性的物质”常温下也不一定是气体.
4.两种质备酸的原理
(1)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此原理因为符合生成“难电离的物质”这一条件而成立,其实就是利用相对易电离的酸来反应生成相对难电离的酸.如 与漂白粉反应产生 与 反应制备 与稀 (或稀盐酸)反应制备 、磷矿石与硫酸反应制备 与苯酚钠溶液反应产生苯酚等内容,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反应.
反过来,弱酸一定不能制得强酸吗?不是.比如上文提到的 这一反应,就是弱酸反应生成了强酸,只不过它不是生成“难电离的物质”而发生的,而是因为满足了离子反应发生的另一条件生成了“难溶的物质”.
(2)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的原理
此原理的实质是:创造适当的条件(如减少水、升高温度),使低沸点酸成为“挥发性的物质”,从而满足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使反应发生.上文中提到的用浓硫酸制 、用浓硫酸制硝酸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反应.
反过来,低沸点的酸一定不能制得高沸点的酸吗?不是.比如向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会发生反应 ,这一反应就是低沸点的酸(盐酸)制出了高沸点的酸(磷酸),只不过它不是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发生的,而是因为符合生成“难电离的物质”这一条件而发生反应
我认为这个总结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