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篇通过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的1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8:36:04
写篇通过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的10
写篇通过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的10
写篇通过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的1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而变化的,二者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多表现为人受制于自然.
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发生了转变,人类逐渐由“敬畏自然”的态度变为“征服自然”,自然成为人类改造的对象.农业社会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这样做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却破坏了森林、草原、湖面,不仅导致了水土流失、土质下降、沙漠化、盐碱化,而且进一步使生态失去平衡.工业文明的出现使得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自然界完全不再具有以往的神秘和威力,人类再也无须像中世纪那样借助于上帝的权威来维持自己对自然的统治.
但进入20世纪以来,伴随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核武器的威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并未给社会带来真正的进步,反而使人类社会陷入了深深的不可摆脱的生态危机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警告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正式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当代已不再是一个理想的口号,它是我们基于全球性生态危机而提出来的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自从布伦特兰女士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以来,强调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建立起一个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地球生态圈”成为新世纪人们的共同愿望.但这一阶段仍处于设想时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努力解决,本文认为,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包括如下几点.
(1)整体性新生态观念的确立.首先是克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狂妄?熏切实地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责任?熏以一种开放的宽容态度处理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其次是重新肯定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和谐关系,它们存在共同的生态利益,应把人类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寻求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最后必须考虑到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要强调代际平等与代内平等,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一个根本条件是要使全体人民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创造稳定、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2)可持续发展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斗争.人与自然是一对矛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事实上是以承认二者之间存在矛盾为前提的,否则和谐也就失去了内容和意义.比如地震、海啸、洪水等,它们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人类的生存就与它们是充满矛盾的.人要与自然真正实现和谐发展,人类首先要能理解自然、掌握自然、控制自然,和谐中既有服从又有“斗争”,和谐是以人类的科技、文化进步作为核心内容的.
(3)科学技术全球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我们与自然界进行谈判的砝码.只有当我们的技术水平能够控制、影响自然的时候,才能彻底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当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大多数自然灾害问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类社会初期那样的大自然灾害已经能够基本避免了,但现在的最大问题是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的整体,环境生态问题属于全球问题,而科技发展在全球的不平衡使我们很难真正实现与自然的和谐.以印度洋海啸为例,由于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海啸预警机制,即使美国在检测到大地震之后本来试图通知印度洋沿岸各国做好准备,但竟然无法找到与这些国家沟通的有效途径,造成了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在分享相关信息时渠道不畅.
(4)科技、人文、生态环境的一体化.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们人类实现人文、科技和整个生态圈环境的一体化才是根本的途径.因为在当代社会,地震、江河洪灾等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人类产生的威胁、破坏力已大大缩小了,全球气候变化有2/3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其他才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当代自然灾害一般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比如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专家们研究认为,造成这次大洪灾的原因是除了雨量过大造成洪水外,更在于生态破坏严重、盲目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建设所致.我们所提倡的新自然观将坚持人与自然的相互限定、相互依赖和相互包容,坚持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不可分割和内在统一,以承认自然价值的多样性为基础,对自然资源的消费不仅要支付其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还要支付其生态等其他价值.
回答者:易灵一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17 22:13
西方人说:动物是另一种形态的人.它们是人类的朋
友,依赖着人,忠诚于人.
印度人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
城市公园本是人们舒心畅怀地散步休闲的地方,但在印度的一些公园里,猴子横行伤人而无人敢管,不得不使人重新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那天天气晴好,夏尔玛太太用新买的童车,推着5个月大的女儿到附近的公园里散步.突然,一只猴子不知从哪里跳到了孩子的童车上.它直扑孩子,并用爪子抓孩子的脸蛋.夏尔玛一时惊呆了,她一边尖叫着,一边用手拼命推猴子,但猴子依然在抓孩子.夏尔玛使劲用自己的指甲猛掐猴子的脑袋,才使猴子离开孩子.幸好孩子没有生命之忧,只是脸部被抓伤了25处,需要紧急治疗.
据警方说,猴子伤人在这个小公园里已不是偶然的现象.光是警察署上月就接到了35起猴子攻击的报告,包括猴子咬人、入宅骚扰和毁坏物品等等.据说其他小区公园的情况更坏,特别是雅木拿河沿岸的许多小区公园里,猴子的威胁已经到了让人人自危的地步,进公园都得带上棍棒和爆竹之类的东西防身.据印度中央政府卫生局医生戈塔姆大夫统计,新德里猴子伤人的趋势每年都以10%到15%的比例上升.如果不马上采取措施,这个比例还要增加.
印度城市里的公园很多,它们的自然环境有许多值得书写的地方.特别是公园里的人与动物的关系相处的十分融洽,几乎到了让外国人羡慕的地步.在公园里是绝对看不到人们故意作弄或殴打动物的现象的,甚至连大声吆喝动物都没有.听说这与他们崇信不杀生和非暴力的信念有关,因此,他们从来就不欺侮动物,真是连走路都怕踩死了蚂蚁.相反,我们总能看到许多人带着面包屑来喂动物,有大人,也有小孩.他们不仅喂那些让公园增色的孔雀、梅花鹿,还喂在其他地方是令人讨厌的乌鸦,甚至连篱笆四周和路旁的蚂蚁都喂.
他们如此善待动物,以至于这里的动物从来就不怕人.本来最胆小的松鼠会自动地跑到你跟前讨食,乌鸦会象鸽子那样在人群之间翩翩起舞.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样的善待居然也会带来了不良后果.不仅公园里的乌鸦已经成灾,原来生活在附近丛林里的猴子也蜂拥进了城市.据灵长类动物专家马利克说,仅去年一年,新德里的猴子数量就增加了5千至6千只,而且每年还以20%的速度增加.喂养美丽而无害的动物如松鼠、孔雀、梅花鹿者,自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即便喂养令人讨厌的乌鸦和蚂蚁,也不至于马上为害一方.但猴子是灵长类动物,机灵而贪婪,喂养会使它们得寸进尺,懒惰成性;不加管理会使它们恣肆骚扰,贻害人类.
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种人猴对立的局面呢?曾经检查过"猴子威胁"问题的环境问题专家梅农是这样认为的.由于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猴子自然生活的山区面积缩小,大量没经驯服的猴子从山区流落到了城市.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人们自己.这几年经常提倡环保意识,使许多人对人与动物关系的理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以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动物都可以任意的喂养.本来就不杀生的印度人,更是对所有动物都优待有加.历来崇拜猴子的印度人甚至每周二和周四都举行"给动物献食品"的慷慨活动,堆积如山的水果和食品引来了许多猴子进城;更不要说每日每时在每个公园里所进行的许多人主动喂养猴子的举动了.很明显,是人们自己把猴子引进了城市.现在是尾大不掉,猴子开始在城里作祟了.
专家们提出了治理猴子泛滥成灾的几种办法,如将所有猴子迁到临近的森林里去,让有关学术机构向大众宣讲喂养猴子危险的知识,打扫垃圾以清除猴子的病毒,以及给猴子做结扎手术等等.据说,德里政府目前还不愿这么做,原因就是1972年的世界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条例规定,禁止杀害除老鼠和乌鸦之外的任何动物.又说,他们也作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努力,即利用长尾猴来驱赶这些捣乱的猴子.但结果是可以想象的,猴子们从一个地段又跑到了另一个地段.
人与猴子孰轻孰重本应一目了然,但至少在目前,德里猴子成灾一事如何处理仍在不定之天,舆论众说纷纭,当局莫衷一是.人们唯一可以奉告的是,千万别带小孩到公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