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氏家谱种氏姓由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7:29:20
种氏家谱种氏姓由来种氏家谱种氏姓由来种氏家谱种氏姓由来一、姓氏源流;种(chong)出自仲姓,为周代仲山甫之后,为避难所改.据《通志·氏族略》载:“种,本仲氏,为避难改仲为种,望出河南洛阳.”二、迁徙

种氏家谱种氏姓由来
种氏家谱种氏姓由来

种氏家谱种氏姓由来
一、姓氏源流 ;
种(chong)
出自仲姓,为周代仲山甫之后,为避难所改.据《通志·氏族略》载:“种,本仲氏,为避难改仲为种,望出河南洛阳.” 二、迁徙分布; 据《姓氏考略》云:种姓望居河南洛阳郡.主要分布山东济宁,枣庄,聊城.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内蒙,河北,安徽,河南,江苏,福建,东北等均有分布.
三、历史名人 ;
仲山甫:周宣王时卿士,食采于樊……佐成中兴之治.仲山甫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虽家世显赫,但他本人却是一介平民.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部有很高威望.
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从此以樊为姓,为樊姓始祖,所以又叫“樊仲山甫”、“樊仲山”、“樊穆仲”.东汉史学家服虔的《史记正义》解释说:按祖祀扫排位,父在上,子居下,兄弟中的一、三、五居右,统称“穆”,二、四、六居左,统称“昭”,仲山甫排行老三,所以称“穆仲”.
《诗经·大雅·崧高》说:只有仲山甫和申伯是国家的栋梁.《诗经·大雅·燕民》是专门颂扬仲山甫的诗歌,他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不侮鳏寡,不畏强暴,总揽王命,颁布政令,天子有过,他来纠正等等.仲山甫的突出政绩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即废除“公田制”和“力役地租”,全面推行“私田制”和“什一而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商业等.这些改革的成功,造成了周宣王时期的繁荣景象,所以称为“宣王中兴”.
种兢;字奉高,东汉(桓帝时)洛阳令(公元89年汉和帝刘肇),《隶续》卷十二,《韩勃孔庙碑阴》
种暠(皓);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种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始为县门下史.时河南尹田歆外甥王谌,名知人.歆谓之曰:“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尔助我求之.”时与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两人都被举孝廉,致身通显,并号名臣.未几出暠为益州刺史,乔却迁官大大司农,再迁为大鸿胪.是年八月,顺帝不豫,数日即崩,年终三十,在位与安帝相同,也是一十九年.群臣奉太子炳即位,尊梁后为皇太后.两龄嗣主,如何亲政?当然援照前例,由皇太后梁氏临朝.进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参录尚书事.越月奉顺帝梓宫,出葬宪陵,庙号敬宗.有二子:种岱,种拂,孙种劭(种佛子).种辑为种家别枝(也是种暠之后),均为东汉大将.
种岱:字公祖.好学养志.举孝廉、茂才,辟公俯,皆不就.公车特征,病卒.(后汉书卷五十六)
种佛:字颖伯.初为司隶从事,拜宛令.时南阳郡吏好因休沐,游戏市里,为百姓所患.拂出逢之,愧其心,自是莫敢出者.政有能名,累迁光禄大夫.初平元年,代荀爽为司空(济南府).明年,地震策免.李傕、郭汜之乱,长安城溃,百官多避兵冲.拂挥口而出:“为国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去欲何之!”遂战而死.子邵.
种邵:字申甫,少知名.中平末,为谏议大夫.献帝即位,拜邵为侍中.卓既口权,而恶邵强力,遂左传议郎,出为益.凉二州刺史.会之职.服终,征为少府.大鸿胪,皆辞不受,曰:“昔我先父以身殉国,吾为国子,不能除残复怨,何面目朝觐明主哉!”遂与马腾、韩遂及议大夫马宇共攻李傕、郭汜,以报其仇.战死在长平观下.
种辑:后汉帝时,为长水校尉.建安四年,与车骑将军董承、昭信将军王子服、吴硕、王义郎、接汉献帝旨除操衣带诏事发,大骂操曰;“忠臣不怕死,吾等死作汉鬼,强似你阿附国贼.”建安五正月年被操杀并诛连三族.
种如愿;唐代大将,行军总管刘弘基军中之将,唐武德二年(619)七月十八日甲寅袭王世充河阳城(袭河阳城之战)焚毁其河桥而还,后调守晋州.
种诩:宋吏部令史,后调补长安主簿.(可考证,已知有三子:种昭衍、种放、种汶,孙:种世衡、种世雍、种世才)
种放:字名逸(916-1016)河南省洛阳人,(《郡斋读书志》作明逸.此从宋史本传)自称隐士,北宋易学家,教育家,诗人.(《郡斋读书志》作长安人.此亦从宋史)生年不详,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父令举进士,辞道:业未成,不可妄动).住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及父卒,奉母隐终南山,以讲习为业,凡三十年.咸平中(1001年左右)征赴阙,累拜给事中,迁工部侍郎.后真宗召为左司谏,辞归山.一日晨起服道衣,聚诸生列饮,取平生所作章疏,悉焚之,酒数行而卒.诏赠工部尚书.放好为诗歌,有集六卷,《文献通考》又有《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乙祠录》等,并行于世.
种汶:秘书省正字.
种世衡: (985~1045) 字仲平,洛阳人(中国历史军事统帅中,种世衡排在147名).中国北宋将领、书画天才(有画存世).康定(1040) 春,西夏军常袭扰延州(今陕西延安),时种世衡任□ 州从事,建议在延州东北200里处筑城(即青涧城),以固延州之势.在守御青涧城期间,与羌民和睦相处,每当夏军来扰,他已先从当地羌民中获知,即命羌族民兵前往迎击,每战必胜,使边境得安.时环州(今甘肃环县)羌民与西夏军暗通,屡袭宋境.庆历三年(1043)调知环州.到任后,即巡视境内,食宿羌族中,抚问寒暖.有首领名奴讹,倔强自负,种世衡与他约定,次日到帐下慰问部族.是夕大雪,为取信羌族,虽道险难行,仍坚意践约.奴讹以为大雪,种世衡必不来,见其至,惊服,急聚族人听命.此后,当地羌族相继来归.种世衡命他们置烽火,习弓箭,以助宋军守御.同年夏军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他率军出援,羌族民兵从者数千人.朝廷奖其功,晋升为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五年正月卒.有八子诂、诊、谘、咏、谔、所(说)、记、谊.其中诂、诊、谔、谊为宋朝大将颇有战功.孙种朴(谔之子)、种师道、种师中(均为记之子)、种师闵.曾孙种浩、种溪、种洌、种浤.玄孙种彦崇、种彦崧.
种世才:孟州司马.
种诂:字大质.宋代名将.少慕从祖放为人,不事科举.当任官,辞以与弟,时称“小隐君”.世衡卒,录古为天兴尉,累转西京左藏库副使、泾原路都监、知原州、又徙鄜、隰二州,卒,年七十.
种诊,洛阳(今属河南)人.英宗治平二(1065),为殿中丞,除洛苑副使、充环庆路都监(《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一一).神宗熙宁三年(1070),知环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元丰四年(1081),知镇戎军.六年,充永兴军路兵马都钤辖(同上书卷三一六、三三五).
种咏;宋大将(宋宗二---三年).八月已卯,夏人犯大顺城,知庆州李复圭以方略授环庆路钤辖李信、庆州东路都巡检刘甫、监押种咏出战,兵少取败.复圭诬信等违其节制,斩信及刘甫,种咏死于狱.冬十月丙子,知庆州李复圭擅兴兵败绩,诬裨将李信、刘甫、种咏以死,御史劾之,贬保静军节度副使.
种谔:(1028年—1082年),字子正,洛阳人,北宋大将(老种经略相公),世代守宋夏边境.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其人熟悉边情,性烈骁勇,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屡建战功,此时积怒在胸,主张再次讨伐西夏,雪“灵州丧师”之耻:“今之兴功,当自银州始,其次迁寡州于乌延,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则横山之地已囊括其中.又其次修盐州,则横山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其势居高俯视兴州、灵州,可以直覆西夏巢穴,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后官至经略安抚使、鄜延道总管.在永乐城之战中与徐禧、李舜举等一起战死,终年55岁.
种谊:字寿翁.熙宁中,古入对,神宗问其家世,命谊以官.从高遵裕复洮、岷,又平山后羌,至熙河副将.谊倜傥有气节,喜读书.莅军整严,令一下,死不敢避;遇敌,度不胜不出,故每战未尝负败.拜西上阁门使、康州刺史,徙知鄜州.迁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卒,年五十五.
种师道:字彝叔(1051-1126)(小种经略相公),北宋名将(中国历史军事统帅中,种师道排在145名).原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善察形势,沉毅有谋.初以荫补官,历熙州推官、原州通判、提举秦凤常平.因被诬入元祐党籍,罢废近十年.后起为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知怀德军.政和六年(1116年),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经略安抚使、知渭州.宣和元年(1119年)初,奉徽宗命率军修筑席苇平城(后改为静夏城,今甘肃平凉境),城未就而夏军骤至,乃列阵葫芦河(今宁夏清水河)畔,佯欲决战,暗遣军出夏军后,扬言宋援军至,乘其犹疑之机,前后夹击,大败夏军.六月,再破夏军于藏底城(今陕西志丹北),升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四年,从童贯攻辽,因建议被拒,兵败雄州(今河北雄县).六年,建议联辽抗金,遭拒被劾致仕.次年十月,金军大举攻宋,起为京畿、河北制置使.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率1.5万兵救援东京(今河南省开封),进至洛阳,闻金军已临城下,遂虚张声势,沿路张榜,号称百万,张旗击鼓而进.金军不知虚实,移师增垒自卫.至京,授同知枢密院事、京畿两河宣抚使.因反对割地议和,建议乘金军回师时半渡而击,被钦宗罢为中太一宫使.不久复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出屯滑州(今滑县东).八月,金军复大举攻宋,请钦宗暂避长安(今西安),朝廷召其还朝.十月病卒.
种师中:字端孺.历知环、滨、邠州、庆阳府、秦州,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房州观察使,奉宁军承宣使.太原保卫战,师中独以麾下死战,自卯至巳,士卒发神臂弓射退金兵,而赏赍不及,皆愤怨散去,所留者才百人.师中身被四创,力疾斗死(公元1126年四月).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诸军自是气夺.刘韐言:“师中闻命即行,奋不顾身,虽古忠臣,不过也.”请加优赠,以劝死国者.诏赠少师,谥曰庄愍.种师闵:宋代名将,公元1126年8月(宋靖康元年)领军四万与金军交战于河北井陉,在与金将金斡离木对阵时殉国.
种师闵:宋代名将,公元1126年8月(宋靖康元年)领军四万与金军交战于河北井陉,在与金将金斡离木对阵时殉国.
种朴; 知环州,元符二年,又举兵攻占青唐(今青海西宁),以青唐为鄯州,邈川(今青海乐都)为湟州,却遭吐蕃族的反抗,宋将种朴阵亡,
种斌:济南知府(宋宁宗四十五年)
种道人:宋高宗绍兴间临安相士,诗人.事见《夷坚三志·辛卷》第四,
种云龙:明代南宫知县
种兴:明代宁夏参将,天顺元年四月乙卯,孛来寇宁夏,参将种兴战死.
种勋:明嘉靖三年,宁夏总兵官种勋
种得山,种九月,种一太;明洪武年间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民碑载
宋代种氏墓地在万年县神禾原(陕西华县杏林镇).
四、郡望堂号;
1、郡望据《姓氏考略》云:种氏望出河南洛阳郡.
2、堂号;山东鲁东南济宁、枣庄一带,堂号为滕阳堂;
山东鲁西南聊城莘县,堂号为双洪堂
种家人 -------种氏滕阳堂行辈,
希,集,生,成,化.明,衍,道,法,传.
毓,尚,家,兴,庆.纪,叙,思,久,延.
庭,训,克,谨,守.贻,泽,永,葆,全.
华,宗,峰,向,茂.常,世,学,圣,贤.
福,贵,怀,远,志.国,昌,群,后,繁.
全国种姓的分布;
山东省微山县昭阳街道办事处(彭口闸)种口二村,种口三村,种口四村,三关庙村,后学南村,后学北村,四新村,渐东村,渐西村,夏镇南门口村,
山东省枣庄薛城种庄,种楼,西种庄,东种庄,北种庄,驿城古邵种庄村,滕州种家寨,霸桥村,
山东省聊城莘县朝城后种楼村,白井村,前种楼村,罗庄村,莘县舍利寺南街,小屯村,莘县大张家镇夏沟村,莘县岩集乡罗庄,刘店子村,
山东省荷泽牡丹区李庄镇种家庄,
山东省临沂费县上治镇大种口村,
山东省单县高韦庄镇二郎庙村是
河北邯郸市曲周县小种寨,
河北衡水桃城区赵家圈乡种家庄,种梁村,东杨家村,北沼乡种高村,
河北辛集前营乡杜林村,
河北省辛集市西泽北村
河北深县贾城西村,
河北唐县南伏城村,北庄子村,山南庄村,
河南项城郑郭镇种营村,束庄村,郑郭北街,许洼村,
河南永城市芒山镇种李庄村,条河乡种寨,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 黄陵镇 大山呼村,里庄乡海庄村,
河南濮阳徐镇乡九章村
河南省中牟县郑庵镇台前村
河南三门峡灵宝灵宝市函古关镇墙底村,岸底村,西留村,坡头村,店头村,孟村村,西宅村
河南新乡原阳县祝楼乡种庄村,
河南虞城李老家乡张五亭楼,扬新庄
安徽灵壁县渔沟镇种山村,
安徽萧县祖楼镇种庄村,
安徽濉溪县泥善镇种道沟村,种里庄村,
江苏省泗阳县临淮镇种庄村,
江苏省盱眙县官滩镇段庄村
江苏省铜山县种家山口村,
山西朔州应县南河种乡北河种村,南河种村,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虒亭镇种家岭
山西晋城种家庄,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内苑乡高桥村,酒务头村,郭庄镇香积寺村,
陕西谓南华县华州镇王什字村,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北塬乡的阿堡村、富家尧村、温家村
陕西省扶绛帐镇前进种家村,
陕西汉中市,
陕西合阳县黑池镇豆庄村
陕西合阳洽州申东村,
甘肃兰州永登县中川镇之山村,民乐乡卜东村,小油村,
甘肃永登县民乐乡下川村
甘肃陇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