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理环境对民族风俗的影响,分布于云南的各个民族都要有一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8 03:14:28
云南地理环境对民族风俗的影响,分布于云南的各个民族都要有一点,云南地理环境对民族风俗的影响,分布于云南的各个民族都要有一点,云南地理环境对民族风俗的影响,分布于云南的各个民族都要有一点,云南除汉族外,

云南地理环境对民族风俗的影响,分布于云南的各个民族都要有一点,
云南地理环境对民族风俗的影响,分布于云南的各个民族都要有一点,

云南地理环境对民族风俗的影响,分布于云南的各个民族都要有一点,
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 壮、傣、苗、僳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 口的近1/3.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夷”.后经历代的不断迁徙、 分化、演变、融合,到了明、清中期的分布和特点才趋于稳定.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僳僳、怒、独龙、哈尼、 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广大地区.另外,各民族居住的立体分布也较明显.白、壮、 回、纳西等族多居于平坝;傣、阿昌居于低热河谷;彝、哈尼、拉祜、佤、景颇、布朗、瑶、德昂多居于半山区或边远山区;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藏 和普米居于滇西北高原;僳僳、怒和独龙族则分布在怒江、独龙江两侧的山区.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声息繁衍之地,也是各民族沿横断山脉南北迁徙的走廊,少数民族成份居全国前列.因此,云南民族众多,人口在 5000 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彝族 白族 哈尼族 壮族 傣族 苗族 僳僳族回族 拉祜族 佤族 纳西族 瑶族 藏族 景颇族 布朗族 普米族 怒族 阿昌族德昂族 基诺族 蒙古族 布依族 独龙族 水族 满族等 25 个,其中独有少数民族 15 个.少数民族人口 1415.3 万,占全省人口的 33.41 %.
  一 由于历史 自然和地理的原因,各民族从聚居分布 居住地域经济社会发展 生产生活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一)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特有的立体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民族的居住特点.从垂直分布看,各民族居住地以山区为主;从平面分布看,又主要集中在农村山区边境及边远地区.全省没有民族成份单一的县(市),每个县(市)一般有 5 - 10 个世局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般聚居在 5 - 10 个县.因此,全省共有 8 个自治州, 29 个自治县, 79 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和 197 个民族乡,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长期以来,云南各民族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以村寨或村寨连片聚居,保持本民族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相互之间不易被同化融合,但又相互影响.
  (二)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各民族还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被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多样性的特点.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之间乃至一个民族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心和扶持下,经过云南各族人们的拼搏奋斗,曾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力水平极为薄弱的云南各民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采取特殊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云南有 4061 千米 的国境线,与东南亚国家山同脉、水同源, 16 种少数民族在云南和东南亚国家跨境而居,具有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的特点.
  云南有 5 个民族自治州、 3 个地区的 26 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有 16 个少数民族与居住在境外的居民同属一个民族,尽管称谓不同,由于共同的历史渊源、语言和文化习俗,以及通婚、互市、过耕等关系,自古以来,这种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关系,紧密地联系着云南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往来.
  (四)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云南各民族相互间淡泊自然、友善宽容,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这里生活有藏、僳僳、纳西、普米、独龙等 25 个民族.他们性情温和,礼貌谦恭,开朗豁达,千百年来,主体民族藏族与各世居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融民族性、独特性、神秘性、真实性、体验性等审美特征为一体的丰富深邃的“香格里拉文化”内涵.
  二、云南主要和特有少数民族简介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全国彝族人口的 60 %左右,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 27.8 %.多数相对集中在楚雄自治州、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大小凉山一带.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灿烂的太阳历文化,曾用彝文写下了历史、文学、天文、和医学书籍、宗教经典等.
  白族: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75 %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在丽江等地.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自唐南诏以后,特别是大理国湿气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相近居住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元代时的大理已经形成一个比较繁华的都市.白族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
  哈尼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地带的哀牢山区.哈尼族历史悠久,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羌族居住的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主要从事农业,以善制梯田著称.
  傣族: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四双版纳、德宏一带.建国前,傣族正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方经济过渡发展过程.傣族历史悠久,文字源于梵文的拼音文字,贝叶文化饮誉中外,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佛塔和佛寺建筑、雕刻、绘画精美.
  僳僳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聚居在怒江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主要从事农业,建国前,封建地主制、家长奴隶制和原始公社制多种社会制度并存.僳僳族有口传山歌和长诗,还有许多神话传说.
  拉祜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省同缅甸接壤的山区.拉祜族民间文学艺术极为丰富,歌曲和五区的调子很多,传统乐器有芦笙、三弦,舞蹈有“芦笙舞”.
  佤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建国前,局部地区才进入封建领主经济阶段.以物传情是他们原始文化的反映.
  纳西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丽江.纳西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约 500 多卷《东巴经》,是闻名于世的活着的古文字资料;诗歌、传说、语言、故事都很丰富,民族风格浓郁的建筑群和石牌坊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藏族:主要聚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原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羌人.建国前,云南藏族地区基本上保持着封建农奴制,实行僧侣和土司联合的政教合一专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建筑艺术、藏文文献浩瀚,其中保存了许多历史、天文、医学文学等珍贵资料.
  景颇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思茅、临沧同缅甸、老挝交界海拔 1500 米似的高山地带.建国前,一部分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一部分已经进入封建地方经济的发展阶段.
  普米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90% 居住在滇西平均海拔 2500 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建国前,以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和藏文.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内容广泛,诗歌、传说、故事、寓言、雕刻、绘画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怒族:主要居住在泸水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建国前,怒族社会还保留有原始公社制的一些特征.怒族人民制作的怒毯、怒碗、转扇等手工艺品,誉满怒江和澜沧江流域.
  阿昌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90% 分布在陇川、梁河一带.历史上,阿昌族比较早的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随着汉族封建势力和傣族封建势力进入,阿昌族的农村公社经济也迅速向封建社会转化,而统治政权仍由土司掌握.手工业较发达,门类很多,其中以打铁最为著名.
  德昂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同缅甸交界地区,“德昂”旧称“崩龙”, 1985 年 9 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德昂族”.德昂族的竹楼大部分建筑在密林环绕、翠竹成荫的山梁或山脚,并在院内栽种各种鲜花和亚热带瓜果,构成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基诺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景洪基诺山,建国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建国后,基诺族经过直接过渡,跨越了几个历史阶段,在 1957 年建立了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独龙族: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与缅甸接壤的滇西北贡山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前以刀耕火种农业为主,尚处在原始的父系氏族公社解体阶段.独龙族喜吃酸笋、酸菜、酸肉之类食物.音乐文化受傣族文化影响.
  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形成了勤劳、勇敢、朴实的优良品格.这些优良品格,将对增进云南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促进地区与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