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姓的起源和历史变迁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9:42:20
夏姓的起源和历史变迁怎么样?夏姓的起源和历史变迁怎么样?夏姓的起源和历史变迁怎么样?【夏】XIA一、姓氏源流1、出自姒姓.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

夏姓的起源和历史变迁怎么样?
夏姓的起源和历史变迁怎么样?

夏姓的起源和历史变迁怎么样?
【夏】 XIA
一、姓氏源流
1、出自姒姓.
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出自姒姓.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3、出自妫姓.
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
4、改赐姓或其他.
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明时元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土家、蒙古、回、满等族有夏姓.
5、得姓始祖:夏启.
相传帝禹死后,其子启打破禅让制而即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四百年,共传十三代,十六王,末帝夏桀暴虐无道,国人怨恨,而此时黄帝子姓后裔商汤却因仁德,深受拥戴.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姓.夏启因开国君主之位,而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夏氏因得姓很早,故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散居尤为广泛.
夏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省境.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并迁往陕西、山东、安徽、山西、河北等地.如夏征舒传至4世孙夏区夫仕陈(今属河南)为大夫,裔孙夏御寇仕齐(今山东东部)为大夫.秦始皇时尤御医夏无且(大致出自陕西夏氏).秦汉之际,有代(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中部与北部等地)相夏说;安徽夏氏出自随王桀逃至南巢一部分夏王族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以前,夏姓还主要活跃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中原一带.
夏姓南迁始于汉代,如西汉时有夏黄公,为鄞人(今浙江宁波市);东汉有夏方,为九江人(今属江西).大举南迁则为魏晋之际,浙江夏姓此期最为昌盛,故有夏姓会稽郡望之说,始祖为西晋高士夏统,此郡亦为夏姓发展史上最大望族.这一时期,北方夏姓因战乱动荡流离,相对南方,发展低迷.
唐时政清民和,夏姓处于一个萌生勃发时期.北方夏姓重振家园,发展壮大,南方在前代基础之上,更加繁衍旺达.
宋代以后,荣载史册的夏姓名人比比皆是.北宋有参知政事夏竦,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夏诚,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南宋有画家夏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元代有画家夏迪等.明代有夏允彝,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画家夏昶,今江苏昆山人;宰相夏言,江西人.另外,明初有山西大槐树夏姓分迁于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清代名人有小说家夏敬渠,江苏人;史学家夏燮,安徽人.此外,清末有闽、粤等地夏姓渡海入台,后辗转新加坡等地者.
总之,唐宋以后,夏姓支脉延伸更广,且以江南一带为繁衍望地.经过长期繁衍,使得夏姓的分布中心,移向了江南地区.广布于今安徽、浙江、湖南、三胡北、江苏、福建、和广东、广西等省,今日夏姓分布以江苏、浙江为多,这两省夏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夏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九.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平水堂”:夏禹治水13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终于被治平,舜把帝位让给了他. 夏姓也以"会稽"为堂号.
“正德堂”:明正德年间(1506-1521)夏氏先祖夏儒之女成为明武宗皇后,夏儒成为国丈,被明武宗封为庆阴伯.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明武宗年号“正德”为堂名,称“正德堂”.兴化夏氏家族即以“正德堂”为本族徽号.
此外,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会稽堂”、“务本堂”、“源远堂”、“尚忠堂”、“思孝堂”、“明德堂”、“聚奎堂”、“遗爱堂”、“鹤来堂”等.
【郡望】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西汉时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分(仅天目山、淳安县以西小部分地区除外)及福建全省.此支夏氏,为西晋高士夏统之族所在. 此郡夏姓在受姓以后代有名人,载入史籍.如秦代夏无且,是秦始皇的侍医;西汉阴城内史夏宽,东汉夏馥,字子治,与张俭、范滂齐名,泰山都尉、学者夏恭、晋代孝子夏统,皆系会稽郡夏氏家族杰出人物.
谯 郡:东汉建安末年从沛郡分一部分设置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毫县).
高阳郡:东汉桓帝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晋泰始初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南).北魏改为郡,移治高阳.
鲁 郡:西汉初改薛郡置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历史名人
夏禹(大禹):夏代开国的君主.颛顼之孙,姓姒氏,号禹.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世称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子启,而开君主世袭之制.亦称为夏后氏.禹是中国人所知的一位治水英雄,他为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贵为天子,保持本色,亲近百姓,为民谋利,是帝国君主制度下的君主典范.
夏 育:卫国名震遐迩的勇士,据说他力举千钧,能生拔牛尾.
夏无且:在荆轲谋刺秦王之时的侍医,由于"以药囊捉荆轲",而名登《史记》的“刺客传”.
夏 勤:东汉人,历仕京宛二县令、零陵(今属湖南)太守、司徒等职,以才干见称.
夏 恭:东汉光武帝时备受人敬仰的学者.依据史籍记载夏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易学教授,曾经教授生徒达100余人,可谓桃李满天下.
夏黄公:鄞(今浙江省宁波)人,西汉隐士.曾避秦匿商山中,为“四皓”之一.
夏侯玄:三国时魏国大臣.精玄理,为玄学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四聪”之一.
夏 瞻:晋代杰出画家,工于人物、神像.其作品被载入《历代名画记》及《图书集成》等书中.
夏执中:宜春(今江西省宜春)人,宋代节度使,以贤扬名.据传朝廷举庆礼,人皆争献珍奇,执中独书“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进之.
夏 圭:南宋杰出的画家.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并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画风洒脱,糅合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构图多作半边或一角之景,时称“夏半边”.
夏 迪:元代著名画家,善山水竹石,尤精于绘松.
夏 言:江西省贵溪人,明嘉靖年间作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旋首辅执政,两度为相.
夏 寅: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学者,官至浙江参政.其“君子三惜”说被传为名言.
夏 昶:昆山(今江苏省昆山)人,明代著名画家.他不仅善绘画,而且善书能诗;其诗词清丽,书工正楷,其画擅长写竹石,当时推为第一,有传"仲昭一个竹,江南十锭金".宋代以后,是夏姓在文学领域里最为光辉的时期.
夏原吉:湖广湘阴(今属湖南省)人,明朝大臣,为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户部尚书,主持财政27年,支应无误,在详定赋役,清仓场,广屯种,修水利等方面均有政绩.
夏崇之:湘阴人,明成华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曾向皇上陈述时务五事,解其利弊,具有超前意识.
夏完淳:上海松江人,南明抗清义士.生而早慧,十四岁随父加入抗清斗争.所著被辑为《夏完淳集》.
夏敬渠:江苏省江阴人,清代小说家.一生好游,足遍四方.崇信程朱理学.著有小说《野叟曝言》.
夏 燮:安徽省当涂人,清代史学家.其不满清go-vern-ment卖国行径,强烈抗议外敌入侵,赞赏国人反抗精神,著有《中西纪事》一书.
夏丐尊:浙江省上虞人,著名文学家,作品甚丰,有《生活与文学》、《平屋杂文》等,又有译著《社会主义与进化论》等.
夏明翰:湖南省衡阳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生.临刑诗中:“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现了一个Communistparty人的革命气节.
附1:回族中的夏姓
据说取自元皇庆年间(1312-1313年)从西方来泉州定居,后应聘主持清真寺教务的夏不鲁罕丁名字的首音.当时,夏不鲁罕丁被人们推崇为“摄思廉(伊斯兰教)夏(长老).”故又说,回族中的夏姓是从夏不鲁罕丁的教务等称“夏”而来.另,明永乐年间来中国的苏禄东王守墓人夏乃马当,在当地生息繁衍,遂成了山东德州北营夏姓回民之先祖.在江苏镇江,有《明德堂夏姓》.夏姓“原有老谱,清咸丰年间,在原籍扬州被毁,民国五年(1916年),由镇江、南京始祖中医师子衡公重纂,序文中有我族自前明人关以来定居扬州,堂开明德,已有五百年光景,历传三十世之谱的记载.1983年,镇江后裔(夏)容光在此基础上,建立活页新谱,并在排辈十字后加添二十字.”(《镇江回回》)夏姓回族以西北居多.
附2:【夏姓宗祠通用对联】
〖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会稽世泽;
大臣家风.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夏姓的郡望“会稽”,借郡望表述对夏禹的崇拜.下联典指并歌颂了夏姓的远祖夏原吉历事明代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主管财政二十七年,“为政能得大礼,有古大臣风”.
名列四皓;
望并三宗.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隐士夏黄公,字少通,鄞人.避秦匿商山中,为“四皓”之一.隐居夏里,故号夏黄公.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夏馥,字子治,圉人.桓帝时初举直言,不就.名为中官所惮.
名联四皓;
望并三宗.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末汉初鄞县人夏黄公,避秦末战乱,与东园公、绮里季、角(Lù 音路)里先生一起隐居在商山,称“商山四皓”.下联典指东汉圉人夏馥,字子治,桓帝初年举直言,他不去.虽然不与当时的官员打交道,但名声却为专权的宦官所惧怕,与范滂、张俭等人同被诬告,不得已逃奔他乡,改变姓名,为人佣工.
真宰相器
有大臣风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大臣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少年时聪明好学,通晓经史、诸子、律历及佛老,文章典雅藻丽.历官光禄寺丞、礼部郎中、邓州知州、知制诰、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仁宗时任宰相,封英国公.善于结交.著有《文庄集》等.下联典指明代湖广湘阴人夏原吉,字维喆,洪武年间入太学,太祖用为户部主事,成祖时官尚书.永乐年间,赴苏、松治水,疏浚吴淞江等,卓有成效.后因上谏而下狱,仁宗即位后复官,历任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户部尚书,主持财政二十七年,从没出过差错.有《夏忠靖集》.
涂山启瑞;
梁国授徒.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相传禹娶涂山氏,嗣受舜禅,国号夏,后裔遂以夏为氏.下联典指汉·夏恭习韩诗,以《易》学教授生徒千余人.
赋传流水;
源溯涂山.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夏姓宗祠“平水堂”联.全联典出夏禹治水13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典故.
一人有庆;
万寿无疆.
——宋·夏执中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宋代节度使夏执中书献孝宗联.夏执中字子权,宜春人.姐为孝宗后,累官奉国军节度使.朝廷举庆人,人们争献珍奇,执中独大书“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以进,人益贤之.
----------------------------------------------------------------
〖夏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夏卿一个竹;
西凉十锭金.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画家夏景(1388-1470),官至太常侍卿,擅画墨竹,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誉.
崇文陈五事;
正夫贵三惜.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成化进士夏崇文,字廷章,湘阴人.官吏部主事,条上时务五呈,会诏陈利弊,又书陈五事,时论皆韪之.官至太仆少卿.下联典指明代学者夏寅,字正夫,松江华亭人.正统进士,累官浙江参政.尝言:“君子有三可惜;此身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败坏人格),三可惜.”时以为名言.
云覆瑶坛净;
苔生丹灶闲.
——唐·夏方庆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夏方庆《谢真人仙驾还旧山》诗联句.夏方庆,贞元中进士.
-----------------------------------------------------------------
〖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五经开国文臣首
七世同居孝友家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安徽省庐江县夏家墩夏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九江人夏勤,字伯宗,传樊氏《公羊春秋》学,历官京、宛二县令,零陵(今属湖南省)太守,安帝时官至司徒,以才干见称.
泉流东海千层浪;
日照南山万树荣.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夏日寿庆联,可作夏姓寿庆联.
野叟曝言留名远;
江山佳胜惠世长.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小说家敬渠,字懋修,号二铭,江阴人.崇信程朱理学,有小说《野叟曝言》.下联典指南宋画家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宁宗时画院待诏.工画人物,尤擅山水.为“南宋四家”之一.存世作品有《江山佳胜》.
节义清廉羡中执;
文章台阁爱英风.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节度使夏执中,字子权,宜春人.姐为孝宗后,累官奉国军节度使.朝廷举庆人,人们争献珍奇,执中独大书“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以进,人益贤之.下联典指宋代名士夏英公的事典.
-----------------------------------------------------------------
〖夏姓宗祠八言通用联〗
盘簇五辛,家迎万福;
觞称九酝,户纳千祥.
——夏承焘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一代词宗”夏承焘(1900-1986)教授撰书的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