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一说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23:41:57
举例说一说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举例说一说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举例说一说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上述定义表明:
(1)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替,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生产力也高;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条);
(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
其他定义: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
又称“自然平衡”.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实际上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地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有关《鹿和狼的故事》的故事
1859年一个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放养了13只兔子用以打猎,繁衍至今已产生了6亿只后代,这些兔子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我国常见的庭院绿化植物葛藤,到了美国却像野马狂奔,迅速占领了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等州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许多植物没有了栖身之地.
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
在英国人刚刚进入澳大利亚时,随船将老鼠带到了澳大利亚,于是引进猫来捕鼠.猫是把老鼠消灭了,可是由于澳大利亚缺乏大型肉食动物,使得引进的猫没有天敌,于是泛滥大量繁殖,后来不得不人为猎杀.
中国大陆50年代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害虫的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
原产于南美的仙人掌,当初被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澳大利亚,没料到这些植物迅速蔓延开来,飞快地占领了澳大利亚2500万公顷的牧场、田地,人们用刀切、锄挖、车轧,均无济于事.
在英国有个小岛,岛上的田鼠比较多,人们为了除去田鼠,就在岛上放养了一批蛇.短短两年时间,岛上的田鼠全部让蛇吃光了.而这时岛上的蛇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威胁到人们的生活……
水葫芦原产南美,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被引入我国大陆,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7个省市,尤以云南昆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和河南南部最多.
到过昆明的人都看到过水葫芦的威力.滇池内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盖度近100%,由于水质污染和因此而导致的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据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前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余种.
人怕老鼠、耗子吃猫、老鼠吃鸡——生态平衡的故事
太湖中的最大的岛——西山岛,朋友的岛是太湖中的小岛——大沙岛.朋友派了快艇来接我们,快艇不到20分钟就到了大沙岛.
大沙岛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原来是太湖中的秃岛,长满茅草,湖边长有芦苇.20多年前我登过一次岛,是为了土壤普查去的,留下的记忆是岛上老鼠非常多.所以,我一上岛就问他们,你们是怎样战胜老鼠的?然后,他们讲述了在岛上所有恳荒故事多与老鼠有关.其实,就是岛上的生态平衡问题.
他们刚上岛的时候,岛上老鼠非常多.而且,因为岛上是没有人居住,老鼠没有见过人,所以老鼠是不怕人的.当岛上老鼠是主人,人碰到到处是不怕人的老鼠的时候,你想人会有什么样感觉?人会怕老鼠!
他们捉了小猫上岛去养,没有过几天,小猫不见了,找到猫的尸体后,分析小猫可能是被老鼠咬死的.后来捉了数只大猫上岛,经过半年的猫鼠战争,老鼠明显减少.2年后,猫繁殖到了几十只,老鼠很少了.
开始的时候在岛上养鸡500多只,有300只是被老鼠咬死的.到了3年以后每天都发现猫在吃鸡.而且,还经常发生在猫追鸡的时候,有许多鸡被吓死了.他们发现,猫开始吃鸡是猫看到老鹰吃鸡以后,发现老鹰吃剩鸡,猫去尝了味道可能不错,就开始吃鸡了.但最大原因是,猫多了,老鼠少了,猫的食物链发生了变化.
当猫开始吃鸡的时候,开始治理猫了.但猫是功臣,不想赶走猫,于是,保护鸡作为措施.他们想到了养狗,用狗来看管鸡,不让猫吃鸡.狗很尽责,管住了鸡,饿坏猫,半年以后,有许多猫病死了.现在的猫已经很少见了.
现在岛上有3只狗,已经发现狗在追鸡了.
唯一没有变化的是老鹰还是那么4、5只,每个月都会发现有鸡被吃和被吓死.
真不知道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呵呵!
蜣螂的故事
蜣螂,俗名屎克郎,以牲畜粪便为食.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种臭不可闻的无用的昆虫.可是1982年,它们却远涉重洋,从中国去到了澳大利亚,并在那里安家落户,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作用.为什么澳大利亚不顾千山万水要从我国引进蜣螂呢?原来,澳大利亚这个畜牧业十分发达的国家饲养着几千万头牛,这些牛每天要排出几亿吨粪便,覆盖着百万英亩草场,同时牛粪还滋生蝇蛆,很不卫生.这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问题.他们从我国引进这些屎克郎,就是让它们在那里吃牛粪.那么澳大利亚原来没有蜣螂吗?有,但他们那里的土著蜣螂不吃牛粪,而只吃袋鼠粪.澳大利亚现在引进了我国的蜣螂,打破了原来的生态平衡,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
从这个事例可知,所谓生态平衡,是指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即相对平衡阶段.在自然界,维持这种相对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一个棉花产区,其棉蚜虫在自然情况下,由于受瓢虫、草蛉、蚜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数量可以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不致影响棉花的产量,但如果长期使用农药,大量杀灭了天敌,棉蚜也产生了抗药性,就破坏了棉蚜与天敌之间的自然的生态平衡,导致棉蚜大发生,从而影响棉花的产量.但这并不是说,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平衡,都是合理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某些情况下,人类为了自已的需要,可以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主动地去打破旧的生态平衡,建立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的生态平衡.上述蜣螂南行就是一个实例 .但在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由于长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破坏了生态平衡,倒是特别值得我们注意.比如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十万二千平方公里,占西北高原水土流失面积百分之二十四,年输沙量五亿多吨,等于平均每年有五至六毫米厚的一层肥沃土壤白白流失掉了.我国目前仅长江,黄河每年带走的泥沙就有26亿吨,相当于损失了沃土良田六百万亩,所以有的科学家说,它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蛇与庄稼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会烧毁东西,水可以灭火.这些事儿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纪念碑,并建有一座蝴蝶纪念馆.这是因为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它修建的.
1860年,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从美国、墨西哥引进了两种仙人掌,人们想用它作为牧场四周的绿篱栅的.可万万没有想到,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一遇到澳洲极为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蔓延开来,几棵仙人掌不用多久便成为一大片“带刺的丛林”.只20年时间,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全被这些多刺植物占领,并且以每年5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展它的地盘,大片的沃土变成对畜牧业和农业毫无用处的荒野.
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斗争.人们用刀砍,用火烧,连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没等老的除尽,新的又生长起来.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眼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一位昆虫学家发现阿根廷有一种专门在夜间活动的蝴蝶,它翅长4厘米左右,灰褐色,它只以仙人掌为食,而且胃口很大.于是他将几千粒这种夜蝴蝶虫卵带回澳大利亚繁殖、放养.果然,夜蝴蝶成为有效的仙人掌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到了1935年,3000万公顷的土地又重新成为丰沃的农耕地和牧场.
如今天澳大利亚虽还可常见仙人掌的踪影,但夜蝴蝶决不会给它们大量繁衍的机会.虽然这种夜蝴蝶其貌不扬,远不如其他蝴蝶五彩缤纷,惹人喜爱,但是人们对它感恩不尽,怀有崇敬和感激之情.大家知道,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纪初从仙人掌的毁灭性灾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陆.
生物通过生物链相互联系和制约,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生态环境。老子说万物生生相克,每种物种都有自己的天敌所存在,在自然的条件下相互捕食,形成食物链,使每一种种群都维持一定的数量,这称之为生态平衡。如果人为破坏其中一种种群,使其数量减小或者灭绝,生态就会失去平衡。
例如:蛇吃田鼠,田鼠毁坏庄稼,人类大量捕食蛇,田鼠就会泛滥成灾。
黄鹂吃松毛虫,松毛虫毁坏松林,黄鹂减少的话,松林就会...
全部展开
生物通过生物链相互联系和制约,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生态环境。老子说万物生生相克,每种物种都有自己的天敌所存在,在自然的条件下相互捕食,形成食物链,使每一种种群都维持一定的数量,这称之为生态平衡。如果人为破坏其中一种种群,使其数量减小或者灭绝,生态就会失去平衡。
例如:蛇吃田鼠,田鼠毁坏庄稼,人类大量捕食蛇,田鼠就会泛滥成灾。
黄鹂吃松毛虫,松毛虫毁坏松林,黄鹂减少的话,松林就会被松毛虫破坏。
老鹰捕食野兔,野兔吃草皮,老鹰减少,草场就会毁坏。
所以这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生物圈与食物链
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它由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各类生态系统所组成。这些生态系统基本可归为3类: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是指构成陆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比如我国西双版纳的亚热带丛林,丛林中的亚洲象、华南虎、云豹,加上各种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再比如我国北方的许多草原,不仅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那儿也是各种野生动物和鸟类的乐园。高原雪域、沙漠戈壁,看上去十分荒凉,但它们不仅有生命存在,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样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通常指江河、湖泊以及沼泽中淡水生物相互构成的依存关系和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在这一生态系统中,主体是淡水,其他各种水生动植物都属客体,只要主体的淡水环境不被破坏,客体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那么,这个生态系统也就基本上能够保持平衡。
海洋生态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海洋这一主体条件下各类动植物的群体所形成的自然环境。表面上看,大海汹涌澎湃,桀傲不驯,而水下摄影机拍到的海底世界却是那样恬静、祥和、温馨而又奇妙!
构成生物圈的各类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起着特殊的作用,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态平衡。
食物链是指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如草原生态的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等,它们互相制约,共生共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自然和谐的。在非洲大草原,以狮子、猎豹和猎狗为代表的食肉动物专吃食草动物,它们对角马甚至斑马的猎杀是凶残的,但这种残酷的捕杀既是食肉动物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持草原植物繁茂和生态平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没有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控制,食草动物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当食草动物发展到一定数量,草原就难以承受,草原退化,食草动物也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捕杀,不仅能控制食草动物种群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时也是提高食草动物的质量。生物学家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证明,食肉动物在猎捕过程中,选择的对象往往是病残弱小的食草动物,这无疑有利于物种的优胜劣汰。从这一点说,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凶残捕杀,就显得自然合理,天经地义了。
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在控制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同时保护了草原,各类飞鸟对昆虫的捕食和食肉动物一样,也起到保护草原的作用。而飞禽走兽的粪便则成为上好肥料,促使各种植物的生长。这种以植物为主体,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为客体所形成的食物链,对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儿牧草丰茂,牛羊成群,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可是,历史上由于这儿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为家,以牛羊为食,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使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
事实使人们认识到,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现了问题,灾难也就快要降临了。野狼在饥饿的时候,固然偷猎牛羊,但在正常情况下,野狼是以野兔为食的。从这一点上说,是野狼控制了野兔的繁殖和发展,避免了野兔和牛羊争食的现象,保证了草原的正常生态环境。当牧民认识到这一自然规律后,对野狼也就宽容了许多,再也不谈狼色变、见狼就打了。
人类不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而且对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起支配作用。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各个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人也能够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不能超自然而存在,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人类自己,一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危及整个生物圈,人类自身也在劫难逃。
如果苍蝇少了那么蜘蛛也会减少接着是一些吃蜘蛛的鸟然后是以鸟为食的动物也会死!~
收起
在英国人刚刚进入澳大利亚时,随船将老鼠带到了澳大利亚,于是引进猫来捕鼠。猫是把老鼠消灭了,可是由于澳大利亚缺乏大型肉食动物,使得引进的猫没有天敌,于是泛滥大量繁殖,后来不得不人为猎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