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4 03:00:11
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它们的不同这是

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
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

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它们的不同这是由轴突末梢所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以及这些递质与突触后膜的不同受体相结合来决定的.epsp沿着轴突传导去影响其他神经元,这就是神经冲动的传导.ipsp使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因而出现抑制效应.这种兴奋性和抑制性电位的相互影响决定着特定的神经元是否有可能在特定时刻发放动作电位——引起神经兴奋或抑制.
突触传递类似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是一种“电-化学-电”的过程;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过程.
1.EPSP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细胞膜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导致Na+内流,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
2.IPSP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EPSP和IPSP都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4)EPSP和IPSP都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
突触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因为只有突触前膜能释放递质,突触后膜有受体.
2.突触延搁.递质经释放、扩散才能作用于受体.
3.总和.神经元聚合式联系是产生空间总和的结构基础.
4.兴奋节律的改变.指传入神经的冲动频率与传出神经的冲动频率不同.因为传出神经元的频率受传入、中枢、传出自身状态三方面综合影响.
5.后发放.原因: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及中间神经元的作用.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反射弧中突触是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

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 比较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不同 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过程有何不同? 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 何谓突触?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和机制 两题关于突触的问题1.以下正确的是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Na+/K+外流B兴奋性突触后电位Ca2+/K+内流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Na+/H+内流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l-内流E抑制性突触后电位Na+/Ca2+内流突触错误的是 生物学有关神经细胞动作电位问题,急当一个细胞中的动作电位分别作用于兴奋性突触前膜和抑制性突触前膜的时候,这时作用于兴奋性突触前膜和抑制性突触前膜的动作电位和之前细胞中的 单个神经元可以既有兴奋性突触也有抑制性突触吗? 突触: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有什么区别 简单一点的说法,用于高中生物 简述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程我需要详细一些的 兴奋性递质和兴奋性突触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突触?对电突触和化学突触进行比较. 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传递的机能是什么 突触小体释放某种递质,使突触后膜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前和突触后膜接受该递质后的膜电位 23.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发生改变 C.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D.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E.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