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几代人为圆“飞天梦”还经历了那些磨难,做了那些努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9:47:58
新中国几代人为圆“飞天梦”还经历了那些磨难,做了那些努力?
新中国几代人为圆“飞天梦”还经历了那些磨难,做了那些努力?
新中国几代人为圆“飞天梦”还经历了那些磨难,做了那些努力?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中国将于10月15日至17日择机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电波飞向四面八方,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从北疆漠河到浩淼南沙,从祖国宽广辽阔的家园故土,到遍布全球的华人社区,多少炎黄子孙在凝神期待,盼望“神舟”.
“神舟”,承载着中华民族执著的飞天梦.回望历史烟波,我们这艘栉风沐雨的古国方舟之上,曾经酝酿过多少浪漫的飞天畅想、上演了多少雄浑的探索壮剧.
在这里,请读者跟随记者的笔触,走进中华民族飞天之路的历史长廊……沿着北纬40度线,从托举“神舟”升空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向西不远,就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
走进大大小小的洞窟,“飞天”彩塑和壁画比比皆是,有的展臂翱翔,有的俯首低旋,有的扬手撒花,有的翩然飞舞,个个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尽管西方古代艺术形象中也有长着羽翼的天使形象,但是“飞天”的造型却迥然不同,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没有翅膀.中国的古老先民,仿佛很早就洞悉了现代宇航的 “失重”概念,把人在太空自由飘浮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神舟”———飞天.第一个走向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正从书写着飞天畅想的黄土地上走来,去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一个悠悠长梦.
回望眼,飞天之路多浪漫.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起源可以上溯到上古时代.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中国上古先民凭想象创造的这种可以腾云驾雾的神灵之物,高居于云霄之上,逍遥于九重天外.在我们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龙那样凌云御风、翱翔天宇的渴望,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古代传说中,以一对夫妻为主人公的神话耐人寻味: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后羿引弓射日,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他手中的强弓利箭,现代火箭都望尘莫及.说到嫦娥奔月,尽管现代人类已经实现登月的梦想,但是建设像广寒宫那样的“月球基地”,直到今天依然遥不可及.
漫翻中国古代神话史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中国先民飞天浪漫设想的智慧火花不绝于篇,令多少后人心醉神驰.
中国古代文学,更是文人墨客抒发飞天畅想的百花园.屈原的《天问》一口气向湛蓝苍天质问172个“为什么”;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 的跃跃欲试,苏东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惴惴不安,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朗朗太空的好奇、向往和揣测.至于说到《西游记》里一个“筋斗云” 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更是把人类飞天的浪漫设想发挥到了极致.
在中国古代,飞天不只是空想,还有很多伟大的实践先驱.据《墨子·鲁问》中记载,春秋时期的著名工匠鲁班已能“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后汉书·张衡传》中说,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也曾制造出了能够飞翔的木鸟.在50 0多年前的我国明代,一个叫万户的人萌发了用火箭作动力载人飞行的想法.他坐在捆绑着49支“起火”(土火箭)的椅子上,手持两个大风筝试图一飞升天,表现了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预见.为了纪念这位世界上“火箭载人”飞行的先驱,世界科学家们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说起火箭,中国人更是为之自豪.火箭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据古籍《魏略辑本》记载:“诸葛亮进兵攻都昭,起云梯,衔车以临城,昭以火箭逆射其云梯.”这是“火箭”一词第一次文字记载.公元581年隋炀帝时,人们用火箭制做“刺花”,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箭玩具,一直流传至今.“神火箭屏”始于宋代,一尺见方的铁屏里装满了100多支古代火箭,箭杆的顶端装有箭头,起杀伤作用;尾端装有箭羽,起稳定飞行作用.这种古代火箭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与现代火箭多么酷似.
“神火飞鸦”、“飞空沙筒”、“震天雷”……中国古人运用火箭的实例不胜枚举.我们伟大的祖先,在人类古老的飞天路上,书写了灿烂的科技篇章.
●从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冯如坠机牺牲,到“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登上归国的航程,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凄风苦雨中酝酿
近代篇:飞天之路多沧桑
2002年11月4日,珠海.中国第四届航空航天博览会上,“神舟”飞船实物模型和返回舱实物首次展出,成为博览会上最耀眼的明星.
盘马弯弓,蓄势待发.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世人面前的一次充满自信的亮相,预示着中国航天员走向太空的日子为期不远.
梦圆飞天,指日可待.然而,有谁能够想到,就在这块偎倚着珠江的南粤土地上,90年前曾经上演了中国人走向天空的悲壮一幕———1912年8月25日,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冯如在广州燕塘作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时年29岁.临终前,冯如嘱咐他的助手们:“吾死之后,尔等勿因是而失其进取之心!”
这是第一位中国近代飞天先驱留给炎黄子孙的殷殷嘱托.然而,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山河破碎、主权沦落、积贫积弱、国将不国.科技落后、腐朽衰败的旧中国,扼杀了多少中国飞天志士的进取精神.
中国的近代航空事业始见于清朝末年.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洞开,西方的科技知识涌入闭关自守的千年古国,现代航空知识也随之传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摸索中国自己的飞天道路.
1887年,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自行设计制造出了中国第一个氢气球.1910年,留日归来的李宝、刘佐成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 4月造出了一架飞机,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
继冯如之后,中国其他著名的航空先驱者,还有创造了水上飞机世界飞行高度纪录、后回国筹建广东航空学校的谭根以及造出了由宋庆龄随机试飞成功的“ 乐士文”号的杨仙逸等.
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旧中国陆续成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国外飞机,但许多重要部件则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外成品,当时中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都是从国外购买的.在连年战乱中,这些星星点点的航空工业也几乎毁于战火,荡然无存.
迎着凄风苦雨,中国的飞天之翼在艰难地挥动.国内成立了一些航空学校和飞行训练机构,更有少数留学生负笈海外,钱学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1935年,24岁的钱学森远渡重洋,赴美国求学,在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的指导和合作下,钱学森开始了高速飞机的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火箭和导弹的研究,成为与冯·卡门齐名的著名科学家.
然而,钱学森清楚地知道,美国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在美国,他将风洞原理应用于风车发电的实例计算中,选取的高度是从海平面起到海拔8公里以上,这正是他的祖国———中国的自然条件.
腐败的国民党政府让他痛感报国无门.1948年新中国成立在即,钱学森欣喜若狂,开始了紧张的归国准备.然而,美国当局动用了可能的全部手段,无论如何不让钱学森回国,因为“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
1950年9月7日,美国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钱学森逮捕.面对检察官的无理指责,钱学森掷地有声地回答:“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给谁就给谁!”
在钱学森的长期抗议和祖国外交斗争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当局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归国的航船.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飞天,中华民族迈着雄健的脚步,在浩瀚的天宇上趟出一条条令世人景仰的“飞天之路”
现代篇:飞天之路多壮丽
雄鸡一唱天下白,飞天一梦逾千年.新中国的成立,炎黄子孙决心实现飞天梦.
1956年,钱学森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事业的建立与发展上书中央领导人.后来,钱学森又首次提到了“航天 ”这个新名词.他建议,人类在大气层以外的飞行活动,称为“航天”;而在大气层以内的飞行活动,称为“航空”.他还说,他提出“航天”这个名词,是受到毛主席的诗句“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启发.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离莫斯科两千多公里的哈萨克大荒原上,随着一声沉闷的轰鸣,一枚顶上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从这一天起,人类开始了挺进太空的历程.
这一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着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随着西北戈壁滩的一声巨响,“东方红”一号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徐徐升空……
这是中华民族向太空进军的第一声礼炮.此后,我国又掌握了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同步定点等新技术,测绘型返回卫星、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传输型对地遥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海洋卫星等相继翱翔太空.
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的科学家们又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载人飞天梦想最终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1986年3月,由邓小平同志倡导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把载人航天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1992年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来说,是值得永远记住的一年.这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短短10年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相继攻克了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等一系列尖端核心技术.飞船有效载荷应用中心、现代化的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网、飞船着陆场相继建成.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的“神舟” 一号腾空而起,奔向太空,留下了中国载人试验飞船的第一条航迹.经过21小时 11分钟的太空飞行,“神舟”一号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7天、环绕地球108圈后返回.这是新世纪全世界第一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载人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起航,10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
历史的时钟,终于执著而坚定地走到了2003年的金秋,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蓄势待发.
●从载人航天,到建立空间站,到登上月球……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未有穷期,浩瀚深邃的宇宙间必将留下中华儿女更辉煌的足迹
未来篇:飞天之路多漫长
仰望“神舟”,中国航天人的耳畔回响着一个外国人的声音.1988年5月份,人类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有两句自问自答式的开场白:“人类第一位向往飞向月球的是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丽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我向月球跨了一小步,人类向前跨了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讲的是事实,但中国航天科学家们听了别有一番滋味.在中华民族向太空挺进的日日夜夜,世界先进国家比我们走得更快、更远……
2000年1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宣布中国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次年,国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国航天“十五”发展纲要》,披露了部分即将上马的重大航天项目,向世人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中国飞天远景写意图.
载人航天计划宏伟.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航天员飞天将经历“三部曲”.“神舟”五号仅仅是第一步,意义在于实现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第二步除继续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试验外,要重点完成出舱活动、交会与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我国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我国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新型火箭即将长征.曾将遐迩闻名的“东方红”卫星、“澳星”、“神舟” 号飞船发射升空的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对中国航天事业劳苦功高.“十五”期间,乃至今后20年内,重量大于4吨甚至5吨的大型卫星将占到国内外卫星发射市场的62%,我国新型火箭的研制已经启动.我国新一代火箭系列由3个模块加上现有技术组成,通过模块间的组合,可像搭积木一样形成一个火箭新家族.无论是发射大卫星还是小卫星,无论是一箭单星还是一箭多星,只要轻松地挪动一下“积木”,便可将各种重量级的卫星送入不同轨道,可靠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构成系列化型谱,使其跻身于国际一流行列.
月球探测扬帆起航.在1997年,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3位院士就以“863 ”计划的名义发表了《我国月球探测技术发展的建议》,1998年专家组通过了“ 月球探测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解”的立项研究,拉开了我国月球车研究的序幕.
展望当今世界,一个新的月球探测热潮已经到来.美国不久前提出“重返月球”,宣布了“新前锋月球探测计划”,明确今后的深空探测以月球为主;欧洲空间局则计划在2020年之前分4个阶段进行月球探测,最后将完成月球基地建设,航天员进驻永久性月球基地,年内将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此外,日本、印度也提出了自己的探月计划,甚至连美国的一些私人公司也加入了探月热潮,计划发射探测器……面对激烈的空间科技竞争,中国人的脚步不仅不能停下,还要快马加鞭,迎头赶上.
天路无极,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未有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