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阅读苏轼诗词作品的基础上,以《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为题,用小论文或散文形式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21:25:51
在全面阅读苏轼诗词作品的基础上,以《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为题,用小论文或散文形式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
在全面阅读苏轼诗词作品的基础上,以《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为题,用小论文或散文形式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
在全面阅读苏轼诗词作品的基础上,以《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为题,用小论文或散文形式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
我国宋代大文豪苏轼,才高学博,其诗词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可谓多姿多彩,思想深邃独特.所作各体诗词无所不精,从苏诗词的内容取材极其广泛,有描写山水风景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抨击时看事体现其政治观点的、还有抒发亲情友情和人生感慨的,无论哪类题材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对时代、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从一定意义上说苏轼的诗歌创作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苏轼的哲理诗词的主要特征是形象的写景、抒情,且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优秀的哲理诗词由于反映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真谛的探索,以及对社会理想的向往,因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哲理诗词,中国古代诗词园地中的奇葩.异彩纷呈,独树一帜,是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茫四射的明珠.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思想认识价值.哲理诗词,绒景物、形象、说理于一体,借景抒情,以情感人,喻事明理,以理服人,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揭示哲学领域中的某一命题和真理,从而达到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感悟人生的目地.优秀的哲理诗词,总是艺术美和哲理美的完美结合,成为人类精神文明中的精品,洋溢着知识性、趣味性和启示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动的说服力.
苏轼善于从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发掘其蕴含的深刻哲理.众所周知的《题西林壁》便是最佳佐证,苏轼在庐山横看一道道山岭连绵起伏,纵看一座座山峰高耸入云,于是陷入了对生活的深层思索,道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足以引起宋以后文人思考的极富哲理性的诗句.苏轼那“跳出来”的哲学思考,给了我们理智的启迪,它说明认识事物不能陷溺其中,而要超脱其外,从更高的立足点来观其全貌.
自然现象感悟到人生哲理,对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反思,这是苏轼迥异于其他诗人的地方.他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执着地探讨人生,在古人所谓“白驹过隙”、“奄忽若飙尘”、“譬如朝露”的短暂人生中,诗人善于发现人生真碲.诗句以雪泥鸿爪为喻,说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由于世途坎坷,沧海桑田,变幻多故,早年的经历、思想、抱负,有如雪泥鸿爪,毕竟会深印脑中,诗中饱含了几多感慨,浓缩了人生几多艰辛,回忆起来令人感慨万千,反映出诗人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
苏轼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哲理,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他写景状物虽未言理,然而理却弥漫诗中.他在《慈湖峡阻风》中写道:“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且并水乡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诗人坦言人生道路充满了“巉岩”,即使是极普通的社会生活中,也充满着复杂甚至尖锐激烈的矛盾,它告诫人们:只有认识“巉岩”,才能战胜它,而不至于面对它时手足无措,一蹶不振.苏轼的另一首诗“己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在对待自然界的雷霆的态度上,苏轼以超然物外的姿态表现出对生活中的庞然大物的蔑视.它启示我们:所谓雷霆之威,对于一个不以个人生命、浮名为重的人是不起作用的;世界上任何可怕的东西,并不是它真正可怕,只是因为人们怕它,如果不怕它,雷霆之声亦如儿语.
在一些完全是写景或抒情诗中,由于其说理深刻而具有情趣,其中的一些诗句成为全诗的警策之语.如《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很普通的客观真理.它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苏轼的《饮湖山初晴后雨》更是脍炙人口,“淡妆浓抹总相宜”,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美、认识美,更要学会欣赏美,而且要有认识美的自觉性和全面性.苏轼以美景比美人,以议论入诗,说明生活中的美是多元化的,对美的欣赏要全面领略,不要偏颇,诗中还表现了苏轼“浅深虽所得,无入不自适”的洒脱胸襟.
望采
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