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17:33:23
欲速则不达议论文欲速则不达议论文欲速则不达议论文“孟母堂”和“读经运动”这两个词在去年的报纸上几乎是随处可见.新闻事件发生过后,媒体的反应往往比新闻本体更值得思考.《南方时评》记者对孟母堂的事件做了多

欲速则不达议论文
欲速则不达议论文

欲速则不达议论文
“孟母堂”和“读经运动”这两个词在去年的报纸上几乎是随处可见.新闻事件发生过后,媒体的反应往往比新闻本体更值得思考.《南方时评》记者对孟母堂的事件做了多次的报道.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越是报道就越是匮乏.问题是匮乏的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难道缺的是读经书的小孩吗?依愚之见,我们在提倡减负的同时,却又鼓励孟母堂的出现,这显然是矛盾的.让小学生去背《弟子经》,《论语》,《易经》这些连一些小学老师都看不全懂的书籍意义何在?难道为了所谓的“读经运动”填鸭式的教育就可行了吗?
我提倡传播传统文化,但也深知文化的推广不可操之过急.细想一想在六七岁的时候我们还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孩子,根本不知道《弟子经》为何物,而孟母堂的孩子们在五个月内居然就能够背出半本来,我不知道应不应该感叹他们的聪明过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初期加入孟母堂的学生,他们的家长都是一些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了解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应该比一般的家长更清楚究竟什么样的教育适合孩子.请注意,是孩子!我承认现在的教育制度存在一些弊端,但是我不认为孟母堂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只会让我们走入另一种误区.吴敬梓一部《儒林外史》已经深刻的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害人.
“以最经济、最节约的方法让每一位同学拥有结实的人身修养和更丰富的知识.孟母堂毕业的孩子升入初中一定是出类拔萃的.”一位孟母堂的老师如是说到.我对这位老师的话产生质疑,背一些根本不理解的东西,能为自己所用吗?提高的恐怕只是背诵能力,不是运用能力.孟母堂的孩子们终究要走入正规的学校,姑且先不说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会不会倒退,单说以他们弱小的心智是否能够承担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是没错的.但是要看怎么个抓法,应该让他们学习与自己年龄相匹配的东西,多和人交往,快乐的成长.
曾经一些天才的故事,结局大多令人惋惜.年纪轻轻十几岁的年纪就考上研究生,硕士生.结果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或是不能与人交往而中途退学.为什么小学要六年,在我看来是有原因的.或许现在大多的小学生都会觉得课程很轻松,甚至有些乏味.那么为什么不把小学的内容压缩,让小学在五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完成呢?在小学学习文化知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主要的目的让我们的身心进行成长,自主地发展一些特长,学会学习的方法.跳级在北京很早就被取缔了,我想也是因为想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乐的童年,不希望他们在不合适的年龄就过早的接触一些妨碍他们身心发展的东西.不同的年龄的人思维方式的人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是五十知天命,而不是十五岁知天命呢?如果十五岁就知天命了,就看透了事实,拥有五十岁人的豁达.在本该冲动,本该血气方刚,本该犯一些错误的时候却淡然,却镇定.我不敢想那会怎么样,从很浅层次来说,我们失去的快乐.而且十五岁知天命听起来也很荒诞.
看来我们缺的是冷静思考的人.对于那些提倡“读经运动”的人来说,目的是值得肯定的.文化的推广不在建几座孔子研究所,也不在让孩子读他们似懂非懂的经书.文化的推广需要全民的努力,需要内修.欲速则不达.把那些束之高阁的文化请出象牙塔,让全民多接触传统文化.把文化请出象牙塔一些权威又该不乐意了,他们失去了威严.在《百家讲坛》解读《论语》的于丹可谓是历经波折.权威们一个个的站出来骂,说其是拿孔子炖鸡汤.其实拿孔子炖一锅心灵鸡汤也未尝不可,全民受益.看人挣钱眼红,怕被动摇了权威的地位.如果不让群众知道,那研究还有什么用.只有靠全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文化的进程,而不是有几个权威.
文化的推广不可操之过及,提倡传统文化也不可一味的复古.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物终究会被历史的车轮辗碎.让我们共同努力,在这个全新的时期打造属于我们真正的文化,每个人都要对此承担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