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04 01:54:54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中国这么一个大国,竟败于一个在土地、人口等方面都远远不如自己的小国,乍一看来,确实令人费解的.仅就双方的军事条件事说吧:英方不过数十艘舰船,最初投入的兵力四五千人,增加到最多时也不满二万人.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英国本土航行到中国,至少要四个月,从印度到中国,也至少要一个月,所以它的后援和供应很不利.在这种条件下英对华侵略本是一种海盗式冒险行为.而中国人民尽管在武器装备方面落后于英国,但是在本土作战,应该说有着极大优势.中国人口这么多,就说当时军队吧,清朝常备军八九十万人(旗兵约二十五万,绿营兵64万,合计89万人),任清廷调遣,但中国却一败涂地,当时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都深感到“失人心,伤国体……是不能无恨尔!”(姚莹语)当时和后人,有不少总结教训,探究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例如认为英国船坚炮利,中国皆弗及,敌人有汉奸帮助,中国“兵心不固”等等,有的看法应该就有一定道理,但或者片面,或者表面,都未触及根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第一、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关于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我们在上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中已详细讲了.通过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比,明显地揭示出了这一点.总的来说,从社会条件说,西方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一方面它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经济科技比较先进,武器装备也就比较精良;一方面,其制度本身就决定了它向外侵略扩张,不可遏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凶恶的真老虎.而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统治集团昏庸腐败,采取投降主义政策.这是从总体上说的,清统治集团的腐败在鸦片战争中得以充分地暴露.譬如,苟且偷安,骄奢淫佚(例:烟毒泛滥日深,许多官僚,却仍躺在安乐椅上醉生梦死,甚至象奕经那样身膺大帅之人,赴前线途中尚游玩水,优哉游哉);妄自尊大,虚骄盈心(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对敌情不甚了了,却以“天朝上国”自居,开始,大有“区区夷国,何足挂齿”之概,遭到挫败,尚与不堪与外夷计较自慰,无异于阿Q的儿子打老子”精神胜利法.如奕山打了败仗却谎报胜仗,道光帝明知其情却顺水推舟地说:“该夷性等犬羊,不值与之计较,况既经惩创,已示兵威……云云”);昏聩愚昧,无知之极(如杨芳的“马桶妙计”堪为典型事例);限制和打击抵抗派,敌视和破坏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俯指皆是:如奕山的“防民胜于防寇”,清当局对三元里抗英的限制和破坏等).综观之,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执行的是妥协投降为主导的政策,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所致,也是清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同样的英国兵同样的武器装备,为什么在林则徐那里打不赢,在三元里打不赢,而只在琦善、奕山、奕经之流那里打赢了呢?这不很能说明问题吗?所以我们说失败的原因在于以上两点.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训
历史教训和上面分析的原因是密切相联的,原因清楚了,历史教训也就明暸了,不过着眼的角度有所不同,关于历史教训我们归纳以下几点: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发愤自强.在鸦片战争中国是落后的,武器落后,科技落后,经济落后,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制度落后.要发愤自强就要改造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国防.
第二,腐败的清政府是不能领导中华民族在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取得胜利的,要取得反侵略斗争的最终胜利,就必须推翻清王朝寻求新的阶级领导力量(当然这种领导力量最终是无产阶级).
第三,广大人民群众是反侵略斗争的主力军,只有坚决地依靠他们,才能在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取胜.
△附说林则徐被处分后的情况:他1840年10月因妥协派的诬害被革职.虽然由于忠君思想的作祟,他对朝廷的错误做法没有进行应有抵制,但仍念念不忘战事,要求再给他一个办理军事的机会,表现出他的所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胸怀和可贵品格.次年被派赴浙江,协办海防.但旋即命充军伊犁.他不得不满腔忧愤准备登上遥远的戍途.但是,这一年8月,黄河在开封附近溃决了,大学士王鼎赶到开封堵口,极力保他留在开封治河,前后半年时间,他在风沙和风雪中奔波筹划,以致操劳成疾,但黄河工程终于完竣了.王鼎大开宴会,林则徐被推居首座,就在这个时候,忽传圣旨到,谕曰:于合龙日开读.次日启旨,曰“林则徐于合龙后,仍着往伊犁”王鼎老泪纵横地送别他,林在告别王鼎的诗中写道:“西行有梦随丹漆,在望何人问斧柯”虽然自己将谪戍西行,但仍会念念不忘东南沿海反侵略战争.而王鼎屡向朝廷为林则徐争公道,但不成,甚有人污蔑戏弄他为神经病者,他怀着一腔悲愤自缢,冀以尸谏.跨过万里关山,林则徐在1842年冬天到达冰雪迷茫的伊犁.伊犁将军布彦泰问他:“君欲远乎 ?欲近乎?”答曰:“林禁愿远”他到了帕米尔高原以东和昆仑山以北,特别是沿塔里木河一带地方,南北上千里,东西十八城,来往奔波,着手开垦荒地,兴办水利,在吐鲁番一带,由于地面水源过分缺乏,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很久以来就通过一种叫“坎儿井”引水工程,利用地下潜流来灌溉田地,林则徐到这里以后,大力提倡坎儿井灌溉,兴办坎井工程.据说,从此以后这种井就曾被称为“林公井”.林则徐为新疆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845年秋,道光帝认为林则徐办勘荒屯田有功劳,命他回京以四五品起用.11月,当他行至甘肃省时,又任命他陕甘总督.这时甘肃西宁(今属青海)一带的藏族在清朝压迫下暴动.林则徐很快将其镇压下去.1847年春,他又被命为云贵总督,去镇压那里的回汉人民的反清斗争.1849年,他因病请求退职,告老还乡,在家乡呆了一年光景,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爆发,咸丰皇帝惊慌万状,想起了林则徐,颁给钦差大臣关防,命令他赴广西镇压太平军起义.他赶到广东潮州府的时候,大病不起,于1850年12月死去.关于他的死因是一个疑团.据记载他临死时,一再大呼“星斗南”,其意答何?众说纷纭,据林则徐的后人解释,因为林则徐在广东时得罪了十三行,他们对林则徐恨之入骨,得知林复被起用,并入粤地,便以重金贿赂其厨子给林则徐下毒,厨子在米饭中投了巴豆,以致林泄泻不止,以致病死.自己知为十三行所害,因十三行在新豆栏附近,使愤而高呼“新豆栏”,在闽语中与“星斗南”同音.家人当时有所查觉,因疑被毒死需要验尸,恐怕不能全尸,便隐忍未发.外界也有查觉,但不敢唐突造次.
林则徐一生的履历是复杂的.从官职上说,既在京师供过职,又历经诸多省区的封疆大吏.从清廷对他的态度上说,既有重用封赏之时,也有贬黜惩治之时.从他的踪迹上说,从东南海沿,到西北塞关,从黄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的脚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他办理的主要大事上说,有禁烟、抵抗外国侵略,赈济灾荒、治河兴办水利,勘荒辟田发展新疆农业,镇压人民反清斗争等等.而以我们今天的历史唯物的眼光来看,前数项都是利于我们民族,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利于人民生计的.因而,是应该肯定的.而后一项则是反动的举措.反映了他的阶级局限性.他作为一个封建官僚,忠心地维护封建统治,效忠君主,即使在他因功获罪,被谪戍新疆之时.他还写过这样的诗句:“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见《云左山房诗钞》卷6).正是出于对封建王朝的效忠,他才对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竭力镇压.总之,把他放在历史的 天平上权衡,他有功也有过,而过不掩功.应该说,他不愧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一个民族英雄.因此,历史不会抹杀他,人民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