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产生的条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2:01:49
数字城市产生的条件数字城市产生的条件数字城市产生的条件技术背景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到崭新的阶段.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突飞猛进,极大地提高了地理信息获取和更新的能力;宽带光纤和卫星通讯为基础的互联网的迅速普

数字城市产生的条件
数字城市产生的条件

数字城市产生的条件
技术背景
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到崭新的阶段.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突飞猛进,极大地提高了地理信息获取和更新的能力;宽带光纤和卫星通讯为基础的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极大地扩大了信息的通讯交换能力;分布式数据库和共享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存储和管理能力;仿真和虚拟技术的成熟,酝酿着信息应用技术领域的划时代变革.
卫星遥感成为数字城市信息获取的新手段.每年世界平均发射卫星150次.卫星系列包括陆地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和小卫星.空间分辨率达到0.4000米.光谱从紫外、可见光、红外到微波.时间分辨率可从每隔十多天一次到每天数次.地下探测深度从几米到万米.全球定位系统误差2~3米,经差分分析后误差可达几厘米.波段覆盖1~240个.影像处理技术包括光谱校正、集合校正、影像增强、特征提取、自动识别、自动成图、数据压缩、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连接等系列技术.特别是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解密和民用化,强烈地震动了传统的地理数据获取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成为数字城市的强大的信息通讯平台.到1995年世界接入INTERNET的网络达4.5万个,国家150个,人口2亿.我国网络规模急剧扩大.到2000年已拥有9个经营和非经营性国家级互联网络.各网络间的带宽提高到155M,国际出口带宽123M.网民总数2400万,联网电脑800万台,网站21万个,网页15亿个,2005年网民总数将达1.5亿.有线电视网居世界第一.有线电视用户9000万户,比美国多2000万户,每年仍以500万户的速度增长.电话网络规模居世界第二.固定电话1.6亿部,移动电话6500万户,传呼机7600万户.我国正在成为通讯大国和网络大国.当前进入试验阶段的第二代互联网以10的8~9次方/秒速度替代第一代互联网56千/秒的速度,第二代互联网将视觉、声觉、触觉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克服第一代互联网平面数据传输的技术局限.
海量数据存储和分布式计算技术正在成为数字城市的信息存储基础.现在电脑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万亿次,预计到2004年达到100万亿次.目前的硬盘、光盘存储量是1亿字节,将来采用纳米技术开发的硬盘容量可达10亿字节.目前可依靠分布式数据存储和计算技术支持成千上万个数据库的海量存储和数据处理需求.
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成为数字城市崭新的信息表现方式.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计算机生成逼真的物体,具有三维视觉、立体听觉和触觉的效果;人类可以五官、四肢与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从里到外和从外到里的数据观察能力,在不同空间漫游.总之,虚拟现实支持的多维空间为人类提供沉浸其中、超越其上、进出自如、相互交互的虚拟世界环境,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前所未有的观察和分析工具.
综上所述,在信息获取、信息通讯、信息存储、信息表现各个技术领域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重大变革.基础信息技术变革的大趋势必然地深刻地影响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数字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对物质城市影响的具体体现,数字城市是信息时代技术飞跃的新阶段,数字城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信息技术历史产物.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数字城市的技术革命.
社会背景
陈述彭院士指出:美国提出“数字地球”这一战略思想决非偶然,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背景.西方政府要通过“数字地球”继续把持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制高点,拉动经济持续增长.西方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上发展“数字地球”,将为其占据主导地位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提供重要的空间信息资源.“数字地球”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强西方对全球资源、经济、军事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
中国如何面对“数字地球”.徐冠华院士指出:“‘数字地球’,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而是一项整体性、导向性的国家战略.”我国已将数字城市的核心技术——GIS平台软件研制列入国家“九五”和“十五”的S863计划的重中之重项目,将“数字城市”项目列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业发展作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首要产业.自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国家“十五”计划关于设立创业板的决定发布以来,在短短的一年之内涌入GIS软件行业的风险投资已经超过6个亿.以上情况表明,数字城市不仅引起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而且得到软件企业和投资企业的广泛认同.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