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推行仁政具体有哪些主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6:41:08
孟子推行仁政具体有哪些主张?孟子推行仁政具体有哪些主张?孟子推行仁政具体有哪些主张?孟子  孟子对着急功近利的惠王,说:“王!何必讲利?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如果全国上下都讲利,把义放在后头,那么谁能

孟子推行仁政具体有哪些主张?
孟子推行仁政具体有哪些主张?

孟子推行仁政具体有哪些主张?
孟子  孟子对着急功近利的惠王,说:“王!何必讲利?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如果全国上下都讲利,把义放在后头,那么谁能不争呢?如果都这样,国家的次序不就乱了吗?但是如果讲仁,就是另一番情况了.讲仁的没有遗弃自己的父母,讲义的不能轻慢自己的君王.“王亦曰仁义而矣,何必曰利?”
  这不是孟子不讲利,他只是扩大了力的内涵,扩大了利的效用,他的治国之道,有着长远的打算,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如果君主实行了这样的大利,讲仁义,用在治国、内政外交上,那么在互相征伐的战国时代,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这个行仁义的国家,所谓的“利”自然随之而来了.
  有了美好的前景,那么君主该有怎样的素质?孟子提出了“与民偕乐”的古圣,尖锐地批评了“率兽食人”的今王.孟子拿文王做例子,灵台的修建,借助于民力,但是百姓很高兴这样做,花园里群鹿光又肥,白鸟白又亮,满池鱼跳跃,古人与民同乐,所以享受快乐.而夏桀守着肉山酒海,花园多么广大,就算自比太阳,又有什么快乐呢?百姓早就抱有跟他同归于尽的决心了.
  其实,百姓的要求不高,很好地养生送死就可以了.“养生丧死无撼,王道之始也.”可是现在的君王怎么做的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是一幅活脱脱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凉景象.“庖有肥肉,廊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这是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大概.君主自己过着奢靡的生活,消耗了大量的财富,不知道体恤百姓的痛苦,和野兽们差不多,都在吞食老百姓的血肉啊!这种情况下,百姓怎么能够归附呢?国家又如何能够强大呢?
  喜欢战争的梁惠王终于转变了态度:“寡人愿安承教.”孟子便阐述了他的施行仁政的具体措施.
  要保民、养民——“省刑罚,薄税敛”,千方百计地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孟子并不排斥刑罚,只是以仁义为本,仁义与刑罚是相辅相成的;减轻国家的经常税赋,慎用民力,不要夺农时,修建奢华的宫室,增加百姓的额外负担.
  要“深耕易耨”,把泥土耕的更深些,及时除草.农业技术上得到提高,增加了生产,便可使社会安定,丰衣足食了.如此,“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撼也.”这是藏富于民,国家自然富足,国库也就充裕了.
  解决了吃饭问题,下一步再提高教育水准.“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梯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在不耽误耕作的闲暇时间,教化少壮青年,具有孝、梯、忠、信的修养与行为,在个人品德上,对父母尊长,尽孝道,对兄弟姐妹、朋友能够发挥友爱,对人对事言而有信,不虚伪欺诈.在社会上,能以这样的品德待人处世,侍奉上级,那么整个魏国不就是一个孝、梯、忠、信的大家庭吗?您做到这一点,别国的百姓还陷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候您去讨伐他们,谁能抵抗呢?何惧楚、秦的的坚实盔甲,锋利的武器呢?所以说“仁者无敌.”您不要再怀疑了.
  孟子为了推行自己的学说,与梁惠王进行了几次谈话,终于阐述明白.他始终奉行中国的传统文化,推行仁义,讲究仁政,期望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好日子.但是当时策士、纵横家等游说之士,为求取功名富贵,都建议君主扩充权力、军队,图谋邻国,虎视眈眈,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而孟子的仁政,需要长时间,需要慢功夫.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受到冷落就在意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