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应该怎样去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11:51:14
诗歌应该怎样去读
诗歌应该怎样去读
诗歌应该怎样去读
开始读古典诗词,首先可能碰到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二是怎么读?因为大家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原来的诗词功底差别很大,解答这两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里只就多数初学的同志的情况谈点意见.
一、读什么?
学诗词不像学数学,必须先学算术、代数……再学微积分.不一定按诗经、汉赋、乐府、魏晋古诗、唐诗、宋词……的顺序学.正像学书法,大多是从临唐碑开始的,而不是按甲骨文、钟鼎文、汉碑、晋帖这样的顺序学的一样.学诗也应从读唐诗开始.前面曾提到,我国诗歌发展到唐代,名家蜂起,流派纷呈,题材广泛,达到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正如鲁迅所说,一切好诗到唐代都已做完,后人作诗全未能跳出唐人的如来佛掌心.鲁迅这话不等于说后人就没有好诗了,而是指:"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彀率,治器之就规矩焉."(康熙《全唐诗序》)现代人不论是把读诗作为艺术欣赏,还是通过读诗来学写诗,一般应从读唐诗开始.
读唐诗,又有两个问题:一是留传下来的唐诗五万余首,量这么大,啃不完,怎么办?二是对唐诗发展的总体过程及各流派、各名家不了解,好像看电视,不知道各"频道"的节目及其内容,难于挑"频道",怎么办?
读诗不论时间上、经济上都要讲究节约.开始,不要读《全唐诗》之类帙卷浩繁的大部头.可以读《唐诗三百首》这样的选本.选本有两类,一类是古本,清朝编篡的就有很多种,这类读本,注释是文言,又没有新式标点符号,初学的人读起来比较困难,还是选读今本好.今本可能不下十种,选那种?相对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的编辑出版质量要高些;新出版的、尤其是再版的,经过增删重订,要比以前出版的完备些.读完《唐诗三百首》,还是起步,进一步读什么呢?那就看你爱好哪一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贺……?你爱好哪一家或几家,就多读精读他们的作品.像李、杜、白等都留下数以千计的诗篇,量大,可以先读他们的诗选;作品少的,如李贺只活到二十七岁,留下诗歌只233篇,数量不大,如果你喜爱他的作品,可以读他的全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收集了196位诗人的1105篇诗作,也可以从中选择你所喜爱的作品.可惜该书对典故、古语注释过于简单,而对某些篇章的赏析又过于絮繁,忽视了启发读者自己去驰骋想象.
词的数量虽然没有诗那么大,但是从花间派词人到清朝词人作品也是以万计的,可以先读选本,也按选《唐诗三百首》版本的原则来挑选好的版本.初学者大多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此书本着"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原则,录两宋名家词三百首,注释简明扼要.读完后,再去读你所喜爱的作者的全集或选集.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历代词分类鉴赏辞典》收上起唐代、下至清末337位词人829首词.读了《宋词选》之后,也不妨从此书中选读你所喜爱的作品,或去读你所喜爱的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人物的全集或选集.
读了唐诗、宋词,如果还行有余力,可以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来读.这部书,从先秦原始歌谣到近代苏曼殊、柳亚子的作品都选编进去了.1999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通典》,收录上自先秦原始歌谣,下迄五四运动历代诗歌4318篇,作者1045人,注释简明扼要,还附文白对照.这些选集,你可以通读,也可以选读.学诗,除读唐诗外,还应兼读宋人苏轼、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人的诗,清人龚自珍的作品也值得一读;学词,除宋词外,还可选读晚唐温庭筠、南唐冯延巳、李煜、元人萨都拉等人的传世之作,若你喜爱清丽婉约的,不妨读读清人纳兰性德的词.
爱看电视的,总是先要看看《中国电视报》,了解一下哪个频道有什么自己喜爱的节目及其内容概要.读诗词之前,最好先浏览一下《中国文学史》的有关部分.读唐诗可以看看游国恩、王起、季镇淮、费振刚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册有关部分;读宋词可以看看第三册有关部分.这样你对唐诗或宋词发展的整体过程,各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个大体了解,以后读诗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并对作品的理解也有所帮助.没有学过诗词的同志,读《中国文学史》碰到的主要困难是书中所例举的作品,没有注释,看不懂,怎么办?你可以暂时"不求甚解",跳过去,等到正式读诗词时,再去弄明白,不要把时间过多地花在预备起步上.
二、怎么读?
如果有条件,参加个诗词学习班,听教授讲课,当然非常好.但是你真想学会读诗词,主要还得靠自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授讲课,也是选些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讲解、分析,引发大家读诗词的兴趣.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各人学习中碰到的难点不尽相同,所以分别解惑比集体传道授业效果可能更好些.经验证明,完全依赖听课是学不会读诗词的,往往教授课讲完了,学习也就停滞了.
开始读诗词难点是很多的.只有逐渐克服了这些难点,才能入门,从而领略到诗词的意境,从中获得艺术享受,产生乐趣.
首先碰到的困难是,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中国的字义、词义变化很大,往往一字一词多解.例如,"玄黄"一词,一般是天地的代称,有的却指丝帛,有的又作疾病解,需要将这两个字的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界定它的含义.这种变化在诗词中尤其显著,例如诗词中常见的"赊"字,就有多种解释.在陆游《纵游归泊湖桥有作》"村酒可赊常痛饮"句中,这个字大家都能理解,作"赊欠"解;在骆宾王《晚渡天山有怀京邑》"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句中,这字则作"宽缓"解;在杜甫《喜晴》"且耕今未赊"句中,又作"迟"解;在李中《旅夜闻笛》"长笛起谁家,秋凉夜漏赊"句中,又作"长"解;在韩愈《赠译经僧》"万里休言道路赊"句中,又作"远"解;在张说《岳州作》"物土南州异,关河北信赊"句中,又作"渺茫"解;在韩愈《次邓州界》"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句中,又作"稀少"解.这个字有时还作语助词用,如杨万里《多稼亭看梅》:"先生次第即还家,更上城头一望赊."李商隐《昨日》:"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长安原是汉、唐的京城,可是在旧体诗中常把长安泛指京城,不论在哪个朝代.这还容易理解,如把京城称"日边"、"日下",就难懂了.又如酒,李白诗中叫"中圣",杜甫诗中叫"竹叶",李贺诗中叫"琥珀".毛泽东《致陈毅》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诗有一特点:好用代词,不直说物名.如剑曰玉龙,天曰苍圆,秋花曰冷红,春草曰寒绿.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比喻,其中明喻、暗喻比较容易看懂,借喻则难懂,弄通它需要具备有关的知识,例如柳宗元《郊居》:"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阁待贤人."以"国老"代甘草;以"贤人"代浊酒.又如苏轼《雪》:"冻合玉楼起寒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以"玉楼"代肩;以"银海"代目.这些在读诗词时都得好好琢磨.
诗词,尤其是格律诗,因为受押韵、平仄、对仗等要求的制约,有的字的字义往往是似而非,不像在散文中那样确切.例如马戴《送客南游》:"苇干云梦色,桔熟洞庭香."这个"香"字,既是嗅觉,又可引申为视觉--桔子熟了,洞庭湖上是一片金秋光景,芳香飘溢;同时因为这首诗押的是"阳"韵.又如李群玉《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马穿暮雨荆山远,人宿寒灯郢梦长."自古都说"夜长梦多",而这里为什么偏说"梦长"?这除了表示新婚情绵绵之外,还因为这首诗押的是"阳"韵,所以用了"长"字.
下面是两例是为了平仄合辙而迁就用字的.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只有白发搔更短的,哪来的白头搔更短呢?因为这一句按格律应是"平平平仄仄",第一个字可以不论,第二字不能通融,必须是平声,而"发"字恰是仄声,那就只好用平声的"头"字来代替.李商隐《无题》:"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只有桂花香,哪来的"桂叶香"!因为这一句按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第六个字必须是仄声,通融不得,那就只好以仄声的"叶"字来顶替平声的"花"字.
为了对仗而迁就用字的更常见.如杜甫《春宿左省》:"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意思是星斗灿然欲动,临于万户;皓月当空,光明于九宵.若在散文中,这个"多"字就显得多余的了,而在这首诗中,却是不可少的,一来以"九宵多"与"万户动"相对仗,二来是为了押韵,这首诗押的是"歌"韵.又如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这一联的意思是:自己的生计全靠黄阁老来照顾,而衰老的身体则托付给丹药来治疗了.其实作者服用的未必就是"紫金丹",其所以用这一词,完全是为了与出句的"黄阁老"相对仗.
读诗词,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不能太较真----死抠字眼儿,需要联系诗词诸要素来"望文生义".初学者如果有教师辅导,当然方便得多;若没有这条件,那就需要购置注释比较详尽的选读本,还要具备《词源》、《辞海》之类的工具书.
第二个难点是语法.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语法有很多差别,诗词的语法与文言文接近,但又有很大的差别.一是因为在诗或词的一句区区几个字之中,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象,不得不力求简洁,凡是可以省去的字,尽量省去;二是受句式、字数、格律等要求的制约,有时不得不把词的位置变动,或者改变词性,突破常规句法.诗词的语法相当复杂,初学者也难一时全弄通,可以先弄懂两种常见的,一是省略,二是改变词的位置和改变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