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背景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9:24:49
我与地坛背景简介
我与地坛背景简介
我与地坛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是文章的一、二两部分,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是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写了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母亲,都给过我生命的启示,可以这么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心中永远的地坛.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礼拜日》《舞台效果》等.还有散文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万3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
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清朝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主建筑是“皇祗室”和拜台.“皇祗室”中设地神牌位,拜台为二层方台,四周开沟贮水.此外还有神库、神厨、斋官、宰牲亭、祭器库等建筑.每年夏至,皇帝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辛亥革命后祭祝活动废止.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此处曾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屡遭毁坏.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现在皇祗室、拜台、斋宫等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近些年来,这座古园又获得新生,经过整饬,成为现代化城市里的一座闹中取静的公园,是人们晨昏锻炼身体和休闲的好去处,每年春节还在园中举行大型的“庙会”活动.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课文节选的是《我与地坛》中的第一第二两个部分.所选部分涉及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作者在突遭不幸双腿瘫痪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一个问题是作者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是史铁生残疾之后
1 .课文解读
⑴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史铁生, 1951 年生于北京市, 1967 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 1969 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 21 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 1981 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 1979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3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全部展开
是史铁生残疾之后
1 .课文解读
⑴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史铁生, 1951 年生于北京市, 1967 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 1969 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 21 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 1981 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 1979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3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我与地坛》写于 1989 年 5 月,改定于 1990 年 1 月,全文 1 万 3 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
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每年夏至,皇帝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辛亥革命后祭祀活动废止。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现在皇祗室、拜台、斋宫等主要建筑保存尚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