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文学评论的 文学评论:(1)浅谈林冲思想性格变化 (2)逼上梁山 ----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3)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 (任选一个题目 )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2:04:19
关于写文学评论的 文学评论:(1)浅谈林冲思想性格变化 (2)逼上梁山 ----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3)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 (任选一个题目 )
关于写文学评论的
文学评论:(1)浅谈林冲思想性格变化 (2)逼上梁山 ----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3)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 (任选一个题目 )
关于写文学评论的 文学评论:(1)浅谈林冲思想性格变化 (2)逼上梁山 ----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3)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 (任选一个题目 )
:(1)浅谈林冲思想性格变化
摘要:《水浒传》中的林冲是一个性格极为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前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其性格发展过程中,其性格的合理转换是决定这个人物形象成败的关键,作品巧妙地通过细节描写使其性格发生了合乎逻辑和情理的转换.
关键词:林冲性格;细节描写;性格转换
细节是构成文学作品整体的基本要素,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构成环境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尤其是人物形象必须在细节描写中塑造完成.李准说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水浒传》中的林冲是一个性格极为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有着“互相矛盾的二重结构”(刘再复语),在他的性格深处既有委曲求全的忍耐,又有气概冲天的反抗.在不同的情景下,其性格中矛盾的一方面会得到彰显而矛盾的另一方面则会受到抑制,暂时形成一显一隐的格局.在被逼上梁山之前,其性格以逆来顺受为主,在被逼上梁山之后,其性格则以反抗为主.其性格前后的转变在施耐庵的笔下显得那样的合理和自然,作品的高明之处是在于作者通过林冲的言语行动的细节描写简洁而传神地揭示了林冲当时的复杂心里,反映了林冲的性格心里变化,展示了林冲的英雄本色,让林冲的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认识了林冲这个活脱脱的英雄人物.作者在塑造林冲这一典型形象时,突出了林冲从逆来顺受到彻底反抗的性格,以自身的遭遇展现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在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一节中,作者通过对林冲的三声大喝的典型细节的描写,巧妙合理地使林冲的性格由逆来顺受合情合理地过度到奋起反抗.
第一声大喝:“泼贼那里去!”.林冲因得罪高太尉被发配到沧州道,可是高俅一伙并没有就此放过林冲,高俅的爪牙陆虞候追到沧州要杀死林冲.在草料场失火的那天夜晚,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陆谦等人的对话:“……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有一个道:‘…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使俺两个央涣二位干这事.不想而今完备了!’有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四下草对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又听得一个说道:‘便逃的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至此,林冲彻底看清了高太尉一伙的狰狞面目和残忍手段,最后丢掉了刑满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不禁怒火中烧,新仇旧恨,齐涌心头愤然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这一喝是林冲性格由量变到质变的集中体现,林冲原本是个谨小慎微之人.他“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地效命与朝廷,但高俅父子生事陷害,无端制造了“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的冤案.即便如此,他仍甘做“罪囚”,看守天王堂,希望一旦赦免,回家和妻子团聚.待陆谦等人到沧州害他,林冲买刀寻敌,但“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胸中燃起的一腔怒火,又强自压下去了.接管草料场后,面对“朔风吹撼,摇振得活动”的草屋,还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此时,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思想依然占据着他的心灵.直到草厅被大雪压倒,林冲仍“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烧了大军的草料场.待至草料场火起,他还准备开门救火.此时他还想得过且过地做他的“罪囚”,他不想做乱臣贼子,他希望有一天与妻子团圆.然而,他的这一线希望被铁的现实击得粉碎.亲耳听到的事实使得林冲顿然醒悟:我林冲忍辱负重,你高俅步步紧逼.我林冲逆来顺受,你高俅赶尽杀绝.我林冲山穷水尽,你高俅落井下石.戏辱妻子,刺配沧州,而今连性命也难保,林冲这时已别无选择:不为刀俎,便为鱼肉.林冲心中的幻想已彻底破灭,反抗求生的本性占了上风,愤怒的潮水喷涌而出,满腔的怒火化作一声大喝,倾吐了长期郁结在心的无边的愤懑.这一喝,抖落了林冲原有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奴性;这一喝,喝出了一个虎虎生风,令人肃然起敬的男子汉.严酷的社会现实把林冲安于现状,俯首听命的道德观念扫出得一干二净,他的人性复苏了,大梦做醒了,他变得粗暴了,他不再任人摆布,听凭命运的安排了,剩下的只有与朝廷及其爪牙们血战到底这一条道路可走.可以说,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声大喝,使人物顿生光辉,使小说顿生异彩,使读者顿释闷气,真可为一箭三雕的神来之笔.
第二声大喝和第三声大喝:“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哪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抢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我自来又和你无甚冤仇,你为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此时此刻,林冲已经认清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随着林冲的第二声大喝,林冲杀死了差拨和富安.尤其值得大家关注的是林冲处决陆谦的细节,陆谦可以说是高俅陷害林冲的最大的走狗,他本来和林冲是同乡,又得过林冲的接济,本应知恩图报,可是他却为了地位和金钱向高俅摇尾乞怜,奴性十足.可以说,林冲被害是他直接策划和参与的,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这也就是林冲在杀他时,喝出“杀人可恕,情理难容”的原因.林冲曾在得知陆谦赶到沧州害他时说过,“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林冲对之切齿痛恨,现在陆谦送上门来,哪里会轻易放过.“奸贼,你待哪里去!”是林冲对陆谦义正言辞的申诉.随后,林冲的“提”、“丢”、“搠”、“踏”、“取”、“搁”等一系列的连续动作,正是林冲此时心理的外在表现.他的愤怒、果决和嫉恶如仇,全部贯注于这刚性的动作之中了.简洁传神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林冲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