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记年法有多少种?例如一纪十二年之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01:14:15
中国古代记年法有多少种?例如一纪十二年之类
中国古代记年法有多少种?例如一纪十二年之类
中国古代记年法有多少种?例如一纪十二年之类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后序》"德佑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5)中国于1949年9月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正式使用.
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源于基督教,相传为耶稣诞生之日.
公元元年,为西汉平帝时期.
西汉历经时期为,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其他附近如下:补充的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纪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化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宇宙】四方上下是称“宇”、古往今来称“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淮南子•原道训》中有“纮宇宙而章三光.”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古代人把星空分为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四象】我国古代表示天空东、南、西、北四大区星象的四组动物.又称四维、四兽.二十八宿体系形成后,以每七宿组成一象.即东龙、南鸟、西虎、北龟蛇(武).春秋战国五行说流行后,四象配色成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所以东方七宿称东官苍龙,南方七宿称南官朱雀,西方七宿称西官白虎,北方七宿称北官玄武.
【流火】火,即东方七宿中的心宿.每年农历五月左右,黄昏时星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此时暑气减退,夏天也快结束了.《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八月崔苇”.
【参商】参和商都是二十八宿之一.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两者此出彼没,不能在天空中同时出现,因此用来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红楼梦》中描写宝黛间的亲密关系用了这样的比喻,如“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农历十二月份别称】一月,原为“正月”,为避始皇讳,改为“端月”;二月,杏月,二月杏花开;三月,桃月,三月桃花开;四月,槐月,四月槐花开;五月,榴月,五月石榴花开;六月,荷月,六月荷花开满池;七月,巧月,来源于“乞巧”;八月,桂月,八月桂花开;九月,菊月,九月菊花开;十月,阳月;十一月,葭月,此时葭草生长很茂盛;十二月,腊月.
【农历】我国传统历法,它以月圆月缺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
【星宿】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智慧的人是天上星宿下凡.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征兆.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次类推.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依次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3)时节纪月法.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序数纪日法.(2)干支纪日法.(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4)干支月相兼用法.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