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中“卧薪”指什么,“尝胆”指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3 03:49:50
卧薪尝胆中“卧薪”指什么,“尝胆”指什么卧薪尝胆中“卧薪”指什么,“尝胆”指什么卧薪尝胆中“卧薪”指什么,“尝胆”指什么“卧薪”指睡觉在柴草上  “尝胆”指每天品尝苦胆以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耻辱  发音 

卧薪尝胆中“卧薪”指什么,“尝胆”指什么
卧薪尝胆中“卧薪”指什么,“尝胆”指什么

卧薪尝胆中“卧薪”指什么,“尝胆”指什么
“卧薪”指睡觉在柴草上
  “尝胆”指每天品尝苦胆以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耻辱
  发 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卧薪尝胆》水墨画
  释 义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 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
  语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明·李贽《咏古》之一:“卧薪尝胆为吞吴,铁面枪牙是丈夫.”
  近义词
  发愤图强、宵衣旰食、励精图治
  名 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清)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于是写了这副自冕联.(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于楚;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 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个有志者,一个苦心人.)
  典 故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详述
  越王勾践夫妇在吴国,对夫差恭恭敬敬,相传他在吴3 年,为吴王夫差驾车养马,夫人打扫宫室,住在潮湿的囚室,极尽屈辱.伍子胥多次建议吴王夫差将勾践杀掉,靠着伯嚭的保护,才免于被杀,终于得到赦免归国. 勾践归国后,决心报仇,于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又"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①这就是历史上相传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身自俭朴,"出不敢奢,入不敢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日勤于政,"未尝一日登玩".他自己耕田而食,夫人织布而衣,节省开支,以增强国力. 勾践返越后,大力发展生产,繁息人口.他下令10 年不收租税,让百姓"居有三年之食".奖励生育,以繁衍人口.禁止壮男娶老妇为妻,老男娶壮女为妻.女子17 岁不嫁,男子20 岁不娶,父母有罪.妇女将分娩时,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接生.生男孩,送给两壶酒、一只犬;生女孩,送给两壶酒,一只小猪.若一胎生两个,官府供给衣食,若一胎生3 个,官府给请媬姆喂养.对鳏寡孤独都有相应的照顾②.缓刑薄罚,以安定民心. 整饬内政,招贤纳士.重用文种、范蠡、计然等人.选国内"达士",给以上等住宅,供给上等的衣食,使他们为国效忠出力.招募贤才,有从诸侯国来越的游士,勾践一定在宗庙中举行隆重的接待礼,并根据各自的特长任用.如勾践以文种治内政,范蠡治军事、外交,计然管理财政等. 加强军事训练.按里闾的行政组织征集、编制兵员.制造利剑强弓,训练"习流"水军.用重赏严刑教育士卒勇于听命,乐于立功,"进则思赏,退则避刑"①,建筑城郭,加固边防. 这就是勾践实行的"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的策略. 与此同时,勾践听从大夫扶同"亲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而厚事于吴"的外交策略②.在"厚事于吴"的方针里,主要实行文种的"九术"中有关的计策,即"重财币以遗其君,多货贿以喜其臣",经常送些玉帛珍玩给吴国君臣,使他们高兴;"贵籴粟稾以虚其国",勾践回国后假报国中受灾,向吴国借粮1 万石.次年越国选上好的粮食,经过蒸熟后还给吴国.吴国见越粮种优,于是用来作种子,致使吴国无收;"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越国向吴献上西施、郑旦二美女,夫差由是荒于政事;"遗之巧工良材,使之起宫室,以尽其财".勾践派3000 木工到山中伐大树,并将所伐木材雕刻上花纹,然后献给吴国.夫差用这些木材,大兴工程,修造宫殿,耗费民力;"遗之谀臣,使之易伐","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加深夫差、伯嚭与伍子胥之间的矛盾,使夫差逼伍子胥自杀,除掉了阻挠同越亲善的忧患③. 越国一方面积极支持夫差北上同齐、晋争霸的方针,一面暗中同齐、晋、楚等国联络通好.为了麻痹吴人,越国还对楚佯攻一次,楚国也派兵追击越军.吴、楚是世仇,吴人见越攻楚,对越更加放心. 越国经过多年的准备,兵强马壮,只等有利时机,向吴发起攻击,以雪国耻.
  编辑本段历史考究
  相关记载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然而有人提出疑问:历史上真有“卧薪和尝胆”这回事吗? 《左传》的“定公”“哀公”两代君王历史部分,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话》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仅记载勾践:床前悬挂苦胆,坐卧都看得到,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司马迁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卧薪之事. 传说中的四大美人之西施
  什么时候出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呢?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信中,苏轼发挥想像,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这个无中生有的事,与勾践并不相关.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位,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把夫差举出来,没勾践什么事儿了. 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末梁鱼的《浣溪沙》剧本,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吴越春秋》中《勾践归国外传》又是如此记载说:王归国后,磨砺身心,日夜操劳.困极之时,“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践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尝胆”是嘴体味苦滋味,“卧薪”则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薪”,不让眼睛闭上睡觉.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吴越春秋》的误解,误传. 卧薪尝胆的故事催人奋进千百年,如果说是假的,后世人好生尴尬.如果说是真的,又有许多证据反驳它.总之,真真假假,让人困惑不已.
  编辑本段文学作品
  原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启示
  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恰恰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希望能帮到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