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5 19:26:57
辛亥革命的故事辛亥革命的故事辛亥革命的故事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

辛亥革命的故事
辛亥革命的故事

辛亥革命的故事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
辛亥革命历史照片(40张)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1]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
武昌起义战斗照片和绘画雕塑作品(40张)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炼的阐述.1921年10月梁启超以《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第一次国共合作初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
变革之道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