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学理论解析中国最近三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1:51:15
运用经济学理论解析中国最近三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
运用经济学理论解析中国最近三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
运用经济学理论解析中国最近三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
1.过于严厉和过于长久的货币紧缩政策.这一轮的CPI上涨起始于07年的3、4月份,高点是08年的4、5月份.触发成因是世界粮食价格和能源价格的连续拉升.国内主流的宣传解释口径早期是“季节性”价格上涨;中期是“结构性”价格上涨;后期是存在“长期高位”运行的可能.政策决策者们早期似乎有点轻描淡写,不以为然;中期感到比较茫然,感觉把握不明朗;后期是慌张失当,痛下决心采取了少见的非常严厉紧缩的货币对策.到了现在央行似乎意犹未尽,不甘认错,又有自我辩解的心境语态.他们从“央行货币政策就是针对通货膨胀”,退到“经济滑坡和通货膨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交替存在的基本现象”,再退到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防通胀,短期防通缩”.面对各地的拯救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举措,央行和银监会依然坚定地不断发出“不放松对购买第二套房贷款严控”的声音.其实正是央行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判断有误,拿捏不准,对策生硬,预调失机.没有预料到世界粮食价格和能源价格非理性快速上升,是难以中期维持的;没有记住短期内上升越快必然出现短期内下滑越快的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窒息式的货币紧缩政策导致民间借贷资本的大量涌现,市场实际利息的惊人攀升,企业流动性资金的奇缺.最后还是把地下钱庄纳入允许小额贷款公司的创新合法.紧缩的货币政策快步频繁地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和利率,最终是在全世界的人都看明白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的现实经济条件已经完全改变的时候,才迟缓地改变准备金率、利率和贷款的货币政策方向.被动到家了.根子就在于把通货膨胀问题在判断上长期化、严重化.2.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2003年央行121号文件率先发起了我国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序幕.好在不久以后的国务院文件高度评价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地位作用,正确分析了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稳住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势头.2004年的四季度和2005年的一季度,上海房地产市场在多重因素汇聚下市场价格失控,市民疯狂抢购商品房屋,市场交易秩序混乱.上海市政府率先踩了政策刹车以后,中央政府更为坚决地又踩了一脚政策刹车.上海房地产市场的非正常局面迅速得到扭转.但是当时地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仅治了上海的“病”,又给全国的房地产市场统一发了“药”.把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问题评价的过于严重和政治化,如“给金融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危及我国经济安全运行”,“关乎全国稳定大局”,“问责各地领导人”.但后来的全国房地产市场实践却表明,房地产调控政策越多越严厉,商品房市场价格的上涨却像传染病一样由上海和长三角波及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今天的房地产价格都比2005年国务院发明传电报的那个时候,涨了好多复好多.尽管商品房价格涨了好多,但并没有实质影响我国金融业的壮大发展,带来的只不过是潜在风险.也并没有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安全运行和社会稳定大局,形成的只不过是不确定的因素.我国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政策作用短期化、操作难以落地、效果适得其反,是政策决策人史料不及的.覆盖面这么广、如此严厉硬性统一规定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本身应该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中央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及房地产业界共同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出台.很可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决策出台过程,都显得那么急迫、匆忙、单向、一刀切.以压缩住房市场需求为手段来希翼住房市场价格下跌,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错误的.结果房价是趋稳了,市场交易量却没有了,房地产开发商抱团取暖猫冬了,相关产业产业衰退了,失业人员多起来了.当初是中央政府号令天下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今天却是各地政府在授意认同下纷纷拿出自己的拯救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新政策.新政策都是对老政策的松绑解放和反向规定.3.时机和内容都存疑的劳动合同工资福利保障政策 随着经济发展,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是理所当然的.农民工进城打工逐步取得和城市劳动者相一致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从方向上讲也是正确的.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但也必须明白这是一个长期性的逐步实现的基本任务,而不能够指望一蹴而就,或者在短期内有一个迅猛的提高.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