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诗歌意象及其解释,你能说出几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9 17:40:39
传统诗歌意象及其解释,你能说出几个?传统诗歌意象及其解释,你能说出几个?传统诗歌意象及其解释,你能说出几个?中国历代诗词中意象与意境选讲  一.诗歌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1.解释:意象与意境

传统诗歌意象及其解释,你能说出几个?
传统诗歌意象及其解释,你能说出几个?

传统诗歌意象及其解释,你能说出几个?
中国历代诗词中意象与意境选讲
  一.诗歌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1.解释:意象与意境是诗歌欣赏与评论中常遇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词汇,作为美学术语,意象与意境没有权威的标准解释.
  常见的解释: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
  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不是由作者一个人来完成的,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
  作者营造出艺术氛围,读者感受这种艺术氛围,当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创造出了意象与意境,
  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2.意象与意境的形成:诗人以文字将物象跃于纸上,对于物象的感受由读者来完成,
  形成意象,不同的读者所感受的意象可能不完全一样.
  对于意境,可能要求更高一些,感受一首诗,有些读者可能达不到理想的境界,
  或者仅限于意象的感受上.
  凡是诗一般都存在意象,否则就没有诗味,但不是所有的诗都能创造意境美.
  意象美比较容易感受,而对于意境则不容易体悟,感受意境美对欣赏者的修养、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二.历代诗词中常见意象选讲:
  (一)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2.“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代词人张孝祥《念奴娇》,
  注释: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二)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注释: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注释: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怀,思绪翩翩,自古皆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背景阔大,由景入情,意境雄浑,是千古传诵的佳句.它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却自然天成.当我们望见一轮明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时,这样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带我们进入一个静美的境界.也许,这就是名诗名作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吧.诗人将思念远人的相思之情寓托于月光,月光脉脉无语却善解人意,牵人相思又给人抚慰.它把自己的光辉温柔而均匀地洒向天涯海角的每一处,让人在心中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注释:历来备受人们推崇,经久不衰,成为写月的千古绝唱.据《唐诗选注》解释: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两句诗情景交融,读来历历在目.从结构上,这两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顿挫抑扬极富音韵美.即使到了现在,还常常可以听到人们发“月是故乡明”之感慨.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注释:开始四句暗示我们所吟咏的月夜位于长江下游,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相连,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这里明为写景,其实是寓情于景的.因为潮水涨落有定时,所以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这首诗中所写的“ 明月共潮生”,应该在望日前后.潮生,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信约誓言;月圆,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 .“何处春江无月明”以设问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客人面对潮信明月,倍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
  (三) 柳枝——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1.《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这是一首隋代民歌.其悠扬的声调,宛然是唐代成熟的七言绝句,而意象的构置也层次井然:一、二句分别展示柳枝低垂与柳絮纷飞的情景,突出柳的形象特征.第三句总绾柳枝、柳絮,进一步渲染环境氛围,末句逼出一篇正意:盼望离人早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2.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3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4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5.“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王实甫《西厢记》)
  (四)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诗为游历武侯祠时所写.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1.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3.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五)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高楼——登高怀远,思念远方之人
  1.李白《菩萨蛮》“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2.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3.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凭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6.欧阳修《蝶恋花》“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六)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2.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芭蕉在南方几乎是四季常青,种植容易,山边水际,阶前墙阴,处处皆宜.
  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多,因此蕉阴之下,最为适意的小坐闲谈之处.
  1.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2.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3.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4“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吾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5《一剪梅•芭蕉》 何故闲来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竟悔当初未种桃,叶也青葱,花也妖娆.
  如今对镜理云髫,诉也无言,看也心焦.
  6.琼瑶:《一剪梅》春风吹梦洒林梢.鹊也筑巢,莺也心焦.
  忙忙碌碌且嘈嘈,风正飘飘,雨正潇潇.
  今朝心绪太无聊,怨了红桃,又怨芭蕉.
  怨来怨去怨春宵,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1.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3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七)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1.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2.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3.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4.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5. 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2.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3.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八)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1.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3.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以上是我上课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