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绿色沙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8:56:05
什么是绿色沙漠
什么是绿色沙漠
什么是绿色沙漠
自然界中天然林具备了自我平衡,相互维系的生物链,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过程完整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而大面积的人工林,其构成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比较接近,十分密集,密集单一的树冠完全遮挡了阳光,林下缺乏中间地灌木层和地表植被.这种森林便被称为“绿色沙漠”.之所以称之为“沙漠”,一是指这样的树林中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多种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二是指这样的树林地表植被很差,因而水土保持的能力很差,一般比较干燥,易形成火灾;三是指这样的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因而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很易感染虫害,而且一旦发生虫害,即易造成大面积损害.
“绿色沙漠”的危害
研究发现,森林的水源保护功能是通过植被的“海绵效应”实现的.其作用原理就是在有水的时候可以吸水,在外界没水的时候,又可以慢慢往外放水.森林树冠层拦截的雨水量为15%至40%,而灌木和地表草木层拦截并保留的雨水比树冠层更多.地表植被,如苔藓层,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仅有0.5至1.0厘米的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的效率可以达到80%.地表层和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缓解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其本身也可以吸收并储存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持水能力.另外,森林的庞大根系,特别是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在森林的蓄水效应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被称为“绿色沙漠”的树林内地表植被覆盖很差.除高大的树冠层有一定的保水功能外,灌木草丛和枯枝落叶才是水土保持的关键.而这样的森林中地表植被覆盖很差,失去了森林的海绵样保持水源的能力,保持水土和过滤水的能力都很低.不仅在雨季没有储存水的功能,而且在旱季到来的时候,区域内则非常干燥,火灾危险非常大.松针落到地面,因为表面有蜡质,很难腐烂,加上其内含有油脂,极易引起火灾.
同时,这种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单一密集的树木遮挡了阳光,抑制了其他植物种类的生长,也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自然也少.通常是在面积很大的一片人工林内,几乎看不到动物,一片孤寂.但是在很小的一片天然林中则会鸟语虫鸣,生机勃勃.
“绿色沙漠”的树林中营养循环被阻断,土壤营养日益匮乏.针叶林的落叶不易腐烂,加上对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营养循环十分重要的土壤无脊椎动物以及其他动植物很少,使得“绿色沙漠”区域内土壤中的营养不断被这种单一的植物所损耗,却没有营养返回到土壤,所以土壤的营养状况越来越差.
不容忽视的还有在这种树林里,生态状况十分脆弱.由于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森林很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一旦发生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破坏.据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发布的我国西部地区病虫害的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80至90年代,森林病虫害日益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工林的面积增加,使森林树种趋于单一化,造成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下降,控制病虫害的天敌数量大大减少,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加剧.
改造绿色沙漠的紧迫性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仅占16.55%,其中天然林不足森林总面积的10%;草原虽占到国土面积的41.7%,退化草原却几乎占到了一半.如此少的天然植被却维系着13亿人的生态空间,天然植被一直在默默地为我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它们却往往得不到重视,甚至遭到了严重破坏,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尽快恢复中国的天然植被的时候了.
天然植被的一般作用有保持水土及营养,调节水资源以及地区与全球的气候,防止、消除或减轻水灾、旱灾、虫害、暴风雨、土壤侵蚀、沙漠化以及污染等自然或人为灾害的损害,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可再生资源等等.
天然植被的丧失,已经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1998年的洪水灾害,2000年以来覆盖整个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及干旱、虫害、泥石流、地下水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流失等现象,都在时时刻刻警示着我们:必须尽快寻找一种方法,改造好“绿色沙漠”,实现良好的植被覆盖.
解决方案:自然恢复
专家介绍说,恢复天然植被的最好办法是“自然恢复”.即无需人工协助,只是依靠自然演替来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这种方法有很多优点:可以缩短实现森林覆盖所需的时间,保护珍稀物种和增加森林的稳定性,投资小、效益高.
大自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大多数情况下,人类需要的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火灾、虫害和杂草,自然界所具有的顽强能力将逐渐恢复并实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
不过除了自然恢复外,专家介绍说也可以采取生态恢复的办法.“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按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含义远远超出以稳定水土流失地域为目标的种树,也不仅仅是种植多样的当地植物,“生态恢复”是试图重新创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人类没有能力恢复出真正的天然生态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帮助自然,把一个地区所需要的基本植物和动物放在一起,提供基本的条件,然后让它自然演化,最后实现恢复.专家提醒说,在恢复的同时,也要做好恢复地点的前期准备工作、种子采集和种苗培育、控制杂草、常规及其它树种的种植及抚育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利用自然力,这样都会有助于恢复工作的进展.
蓝天白云,青山绿林是人类所向往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也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目的,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对策和方法,我们绝不能再次由于自己的无知和简单,在制造了一片又一片的黄色沙漠之后,又建造一片又一片的“绿色沙漠”.
植被的基本生态
1、水土保持的功能.这除了高大的树木外,需要加强地表灌木培育.大家不太重视灌木和地表植被,实际上灌木和地表植被在水土保持、隔离噪声,为小鸟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自我更新的能力,或者说我们恢复起来的植被应该可以不依赖或最小程度地依赖于人类的帮助.这些植被必须要适应当地环境,包括对水分、土壤、温度等的适应,需要有能力繁殖和扩散,营养能够得到正常循环,病虫害能够有足够的天敌进行控制等.
3. 养育当地动植物的能力.这要求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动植物的需要.种植动物能够采食和栖息的植物,这是我们经常种植的常绿树种,例如松树和万年青等,所不能提供的.种植多样的植物,以满足不同动物的需求.还需要为动物提供水源和适宜的栖息场所.
天然的生态系统
天然的生态系统,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异质性(或称多样性),这包括物种组成上的异质性、空间结构上的异质性、年龄结构上的异质性以及资源利用上的异质性等等.这些异质性为多种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机会和条件,因此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人工林的建设过程中却忽略了天然林对异质性的要求,所形成人工林的特点就是均一.所有天然生态系统的这些异质性,在自身演替过程的不同阶段会有所变化.
异质性对于一个天然生态系统是必须的.我们在进行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这些异质性的形成,这将大大加速天然植被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