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谁能帮我归纳一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2:15:36
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谁能帮我归纳一下?
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谁能帮我归纳一下?
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谁能帮我归纳一下?
常见文言虚词
安/而/尔/夫/盖/故/何/乎/或/即/既/莫/乃/其/且/然/若/虽/所/为/
惟/焉/也/以/矣/已/因/于/哉/则/者/之
安
⑴怎么,哪里.
例尔安敢轻吾射!
(2)哪里,什么.
沛公安在?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朝而往,暮而归.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余闻而愈悲.
灭滑而还.
(6)通“尔”,你,你的.例:
而翁归.
尔
⑴同“耳”,罢了.例:
无他,但手熟尔.
⑵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
尔安敢轻吾射!
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与尔三矢.
⑶那.例: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从那时以来.)
⑷作助词.例:
①始尔未为久
②呼尔而与之
③子路率尔而对曰
④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⑸如此,这样.例:
君尔妾亦然.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夫
(1)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
例: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
夫战,勇气也.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这,那.
例: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盖
(1) 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例:
盖以诱敌.(这里有“原来”的意思.)
盖借寨墙为蔽也.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
盖追先帝这殊遇.⑤盖音谬也.(盖:这里含“大概是由于”的意思.)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2) 大概,大约.例:
斯二者盖皆有之.(盖:这里有“想来是”的意思.)
盖五六百人也.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3) 发语词.
:例: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4) 胜过,超过.
例:英才盖世.
(5) 通“盍”,何.
例:技盖至此乎?(盖:这里可译作“怎么”.)
(6) 通“盍”,何不.
例:盖亦反其本矣.(亦:这里是用以加强反问语气的助词.)
故
⑴原因,缘故.
例:马无故亡而入故.
⑵本来,原来.
例:两狼并驱如故..
此物故非西产.
⑶旧的.
例:①温故而知新.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这里指旧交情.)
暮去朝去颜色故.(故:这里有衰老的意思.)
故垒西边.(故:这时有古老的意思.)
故国神游.(故国: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故业:这里指原有的先人的基业.)
⑷特意.
例: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⑸所以,因此.
例:故尝与过宋将军.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⑹故意.
例:广故数言欲亡.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⑺仍然.
例: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故人)
指前夫 例外:知是故人来.
(故事)先例,前例.
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何
⑴什么.
例:子恃何而往?
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⑵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
例: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却看妻子愁何在?
豫州今欲何至?
⑷多么.例: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⑸为什么.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⑹怎么.
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
「何如」怎么样,怎样.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
今日之事何如?
君谓皇上何如人也?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求,尔何如?
「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乎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孰为汝多知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例:忽乎吾将行兮
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⑸同“于”.
例: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吾尝疑乎是.(乎:对.)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或
⑴有的人,有人.
例:或以钱币乞之.
或说处杀虎斩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⑵有时.
例: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⑶有的.,有的.
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得日或否.
⑷或许,也许.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朱易量.
(5)相当于现代汉语“或者”,表示选择.
例: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7) 如果.
例: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即
⑴立即.
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③始缢即气绝.⑤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双不即出见.(即:
⑵就是.
例:几自疑身外即战场.
⑶靠近,接近.
例: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⑷则,就.
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⑸当,当下.
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即:当天)
即夕行步如平常.(即夕:当晚)
⑹即使.
例: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⑺假如,如果.
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既
⑴已经:.以后.
例:①既同寝,夜半,客曰……
既克,公问其故.
⑵与“又”、“亦”、“且”、"比"字连用,表示并列关系.
例:三军既惑且疑.
⑶既然.
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既:这里有“既然是”的意思.)②
「既而」 不多会.
例:既而儿醒,大
莫
⑴不.
例: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
宋莫能守.
莫我肯顾.
⑵没有什么.
例:尤莫逾油画.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⑶没有谁.
例: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莫敢违.
时人莫之许也.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⑷不要.
例: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5)同“暮”.
例:至莫夜朋明.(莫夜:晚上.)
莫春者,春服既成.
乃
⑴于是,就.
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⑵才,这才.
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⑶却.
例: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
例:视之,乃庞德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⑸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6)可是.
例: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8) 你,你的.
(9)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例: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
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
其夫呓语.(其:她的.)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我们(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既其出.(其:我们)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亦各言其志也!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念悲其远也.(其:她)
成以其小,劣之.(其:它)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
其孰能讥之乎?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例: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
怀其璧.(其:那块)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
未必有其实.(其:那样.)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
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其若是,孰能御之?
且
⑴暂且,姑且.
例:存者且偷生.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⑵将,将要.
例:以为且噬己也.
久居,祸且及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⑶而且,并且.
例:且人之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⑷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且相如素贱人.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⑸尚且,还.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
例:三军既惑且疑.
磐石方且厚.
⑺同“夫”,句首助词.例: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例: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⑽还有,那末.
例: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
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然
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康肃忿然曰.
⑵然而,但是.
例: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⑶是的,对的.例:然之.命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然之:以之为然)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成然之.早出暮归.
⑷如此,这样.
例: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⑸与“若”在一起,用在句末,“像.一样”.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若
⑴如果,假如.
例:若止印三二本,则未为简易.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⑵像,好像.
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⑶你(的),你们(的).
例:若所市于人者.
若毒之乎?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
予我千金,吾生若.(若:你们)
⑷此,如此,这样.
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虽
⑴即使,纵然.
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⑵虽然.
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所
⑴处所,地方.
例:此何所也?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
例: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此疾之所由生也.(所由生:产生的缘由.)
「所以」
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谓」所说的.例: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所在」
⑴到处.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处,处所.
例: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为
⑴成为,变成.
例:此何遽不为福乎?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⑵做.
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⑶作为,当作.
例:何以为计?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⑷是.
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⑸以为,认为.
例:孰为汝多知乎!
窃为大王不取也!
⑹被.
例: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哉?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例:何辞为?.
⑻指心理活动.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⑼将.
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1)治理.
例: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
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
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指前一个“为”)
(15)对,向.
例: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之奈何?
如姬为公子泣,.
(16)因为.
例: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17)在,当.
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惟
⑴只.
例: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⑵表示希望的口气,“希望”.
例:惟大王与群臣孰思之.
焉
⑴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从别人那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
⑵哪里,怎么
例: 且焉置土石?
⑶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今其室十无一焉.
虽鸡狗不得宁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悲予志焉.
⑷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例: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⑸相当于“之”,作代词.
例: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非曰能之,愿学焉.(焉:它,指作小相的事.)
⑹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也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例:余闻之也久.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是说也,人常疑之.
(4)用在句末,语气助词.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疑问语气)
苟政猛于虎也!(感叹语气)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反诘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祈使语气)
以
(1) 由于:
例: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而.
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卷石底以出.
(3)把,拿,用.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以钱覆其口.
屠惧,投以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国胡以相恤?
(4)以为,认为.
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皆以美于徐公.
(5)凭,靠.
例:以我酌油知之.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勇气闻于诸侯.
(6)按照,依照.
例: 策之不以其道.
以次进.
(7)根据.
例: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
(8)通“已”,已经.
例: 固以怪之矣.
(9)在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0)为.
例: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11)通“已”,止.
例:无以,则王乎?
(12)任用.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为」
(1) .当作
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 为.
例: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以为妙绝.
人人自以为必死.
(3)把.制成.
例: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铸以为金人十二.
矣
⑴用于陈述句末,相当于“了”.
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⑵用于感叹句末.例:甚矣,汝之不惠!
吾村亡无日矣!
(3) 用于句中,多在分句末,表示停顿.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 用于祈使句末,相当于“吧”.
例:公子勉之矣!
已
⑴停止.
例: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 语气词,同“矣”.
例:诸君无意则已.(则已:就罢了.)
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3) 同“以”.
例:已后典籍皆以板本.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4) 治愈.
例:可以已大风……
(5) 太.
例: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蛮已众矣.
(6)完成.
例:又三月而后已.
(6) 却.
例:此中有真情,欲辨已忘言.
「已矣」
⑴完了.
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老夫已矣.
⑵罢了.
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已而」不久以后;过些时候.
例: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相如出.
因
⑴于是,就.
例:因取刃杀之.
⑵依照,根据.
例: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
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
⑶依靠,凭借.
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河为池.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⑷趁着,趁此.
例:不如因而厚遇之.
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
⑸通过,经由.
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缘由,机缘.
例:于今无会因.
(7)沿袭.例:因遗策.
(7) 继续.
(8) 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于
⑴对,对于.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⑵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乃设九宾礼于庭.
⑶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燕王欲结于君.
⑷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⑸从,自.
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 比.
(6) 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本义项是指后一个“于”.)
(7) 被.
例:而君幸于赵王.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8) 受.
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
(9) 向.
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
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于是」
(1) 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3)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
(4)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
(5)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哉
⑴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⑵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鸣呼哀哉
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啊”.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则
⑴却,可是.
例: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⑵那么,就.
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3)就是.
例:则者岳阳楼之大观也.
(4)原来是.
例: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
(5)同“辄”,总是,常常.例:
居则曰:“不吾知也!”
者
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者:指人)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的东西)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的事.)
⑵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言之,貌若甚戚者.
⑶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陈胜者,阳城人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⑷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⑸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例:
何者?上下之分也.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例:
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例: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9)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近者奉辞伐罪.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10) 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