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应该怎么去阅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2:07:31
鲁迅的文章应该怎么去阅读
鲁迅的文章应该怎么去阅读
鲁迅的文章应该怎么去阅读
我的“鲁迅话题”
我知道鲁迅是在中学.课本上经常有鲁迅的文章,文 章别具一格,是从内心生发出的,不像其他人的文章有太强 时代政治的气息,因此便对鲁迅的名字极为注意,加之当时 对鲁迅的宣传超出了文学的界限,因此对鲁迅的名字是谁也 不会陌生的,自然我也不例外.当时文革刚结束,课本中仍 不免有相当的文革印记,政治化(政治是一种应该属于中性 的名词,但长年的不正常的政治风格和内容使政治这个名词 在人的印象上变得极为恶劣而极为人所厌恶.政治化的文章 自然就很少有多少文学上的价值了)的文章居大半,真正从 审美的角度编选的课文极为有限,学生学习一般也较为消极 ,因此对有真情的鲁迅的文章,虽然并不大懂,但立刻能直 觉出他的极度不凡,甚至可以如当时政治宣传的那样,无可 置疑地认同鲁迅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于是便在我年轻幼小 的心灵里种下极深的崇敬与狂热爱好的种子了.
鲁迅的文章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文风中有别 具一格的人情与态度,其行文如枯石上的苍松,枝干虬劲, 傲迎风霜,给正需要合适营养的我以巨大的激励与鼓舞.从 鲁迅的文章中我知道了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真正的文章,能 够留之久远而不磨刊的.我于是仿照鲁迅的笔调进行文章的 练习,自然成绩并不理想.但我下了一个最笨也是最基本的 功夫,那就是从读鲁迅的单篇文章,到后来收集鲁迅的文章 别集(如《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 《而已集》、《呐喊》、《彷徨》、《坟》、《三闲集》、 《二心集》等)进行阅读,从中去认识鲁迅,以及鲁迅的伟 大.这一过程倾注了我极度的热情和关爱,它的进行从高中 起一直延续到大学才得以完成.
至于对鲁迅全集的购得则在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 后.我的阅读鲁迅的文章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阅读 鲁迅单篇的文章到读鲁迅的众多集子;第二个阶段是从整体 全面的角度阅读鲁迅的文章,这包括阅读鲁迅的三个全集; 第三个阶段是大量阅读有关回忆和研究鲁迅的文章和著作, 并进行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我记得我读鲁迅的第一篇文章是《一件小事》,《一件 小事》在现在看来是一篇很幼稚的记叙文,但在当时却给我 以莫大的对文章的认识,因为这篇文章虽然难免有造作的痕 迹,但情感是朴素的,真实的,从人性的角度给予了下层劳 动人民以同情和尊敬,在普天一色的批判文章的气氛中,这 种风格的作品确实是凤毛麟角.行文劲健、情调苍老的鲁迅 的文章给人的是深刻的思想与深沉的意境,他的对世界和人 类情感的认识会促使任何一个有正常感情的人积极地去面对 世界,有如“直面惨淡的人生”,甚至于“敢于正视淋漓的 鲜血”,这对社会的前进和进步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有时甚 至是一种动力.我因此知道文章应该这样写,而不应该那样 写(有如政治化十分严重的课文),因此在后来的读书以及 工作期间,我写文章便循着自己的感情向前走,从不因为了 发表而改变自己作文的勇气和风格,即使没有人愿意发表我 的作品,我也不会去迎合任何一个我不认同的时势或某一位 编辑.这是得益于鲁迅作品的启蒙的.后来读到更多鲁迅的 文章,对鲁迅的作品及人格的认识更加深刻和清楚,从而进 入了一个更深沉的境界.鲁迅的文章充塞着骨鲠之气,洋溢 着沸腾的热情,他从灵魂深处唤醒人年轻的激情,使人们义 无反顾地去正面面对这个世界,从而发出即使濒临绝境也不 会阻绝的嚎叫,使这个世界充满一种生猛的声音,给缺乏活 力的懦夫以警醒,从而生长出一个全新的充满生气的世界. 我因此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鲁迅的作品及他的本人,并从而热 烈地敬爱着他的文风和他的人格.这直接影响着我进入大学 后的第一个自学的课程即阅读鲁迅的全集.
我阅读鲁迅的第一个全集花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那 是三八年版的二十卷本蔡元培先生等人编辑出版的《鲁迅全 集》,包括鲁迅的译文.第二个全集我在毕业前后继续读完 ,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七十年代的版本,包括鲁迅所有的著 作及书信和日记,但不包括他的译文,有十六卷,花的时间 大约也在一年左右.第三个全集,是陆陆续续地读完的,这 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十年代的版本,十卷本,在大学时期差 不多全部看完了,这是在我的一位同乡家利用周末的时间阅 读的,后来我结婚了,我的丈人家正好也有一套十卷本的全 集,于是我便重新将他捡起来读了一遍;这个本子虽然不全 ,但显得精干,适宜普通的阅读,我较为喜欢它.读了鲁迅 的译文,对鲁迅的认识便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鲁迅思想发 展的线索从译文的阅读中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线索和概念, 不去读鲁迅的译文是无法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的.鲁迅 的思想闪光,在《华盖集》及《续编》中许多短小的格言可 以约略得出概貌,但远远不够,这要从鲁迅的译文中才能看 出源头,看出真正接受和改造、转变的痕迹.如鲁迅对力的 理解,明显的有继承西方思想家的痕迹.至于继承的发展只 有得到比较后才能真正得出有益的结论.这是读过译文之后 ,使我对鲁迅的认识不至于变得那么狭隘.阅读鲁迅研究小 说的著作《中国小说史略》后,我知道了鲁迅的古典文学的 功底之深厚远非一般泛泛的研究者所可比,鲁迅的下笔运转 自如、刻画的入木三分也就自然可以得出合理的解释了.无 论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还是一个研究者,如果没有对整个历 史全貌的深刻认识,则他的研究和创作是不可能得到深厚和 博大的评价的.鲁迅如此,古今的文人都不能例外.
除了阅读鲁迅的本文外,对研究鲁迅的著作及论文,以 及记载鲁迅的回忆著作及回忆文章,我都普遍地搜检着看,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
因此基本上凡是我能借到的有关鲁迅的著作及文章我都 几乎有所涉猎.我因此发现对于鲁迅的研究都基于一个片面 的事实,那就是对鲁迅思想进行的研究占了极大的比重,并 且都几乎一致地将鲁迅推入一个无法企及的境界,甚至变得 过度不近人情.除了他是一个思想家之外,他甚至变成了一 个圣人,一个无法企及的没有任何瑕疵的圣人.所以对鲁迅 正常的评价就很难下笔.而从鲁迅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的生活 以及他思想发展的轨迹,和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首先作为一 个文体家的事实均似乎有意疏忽,而基本上不去作很好的研 究.而研究思想的文章又过分看重政治的一面,畸轻畸重, 直接地造成了人们对鲁迅的误解.这个误解一直坚持了几十 年.
我对鲁迅的文章有时是机械地背诵,一种十分原始的方 式,如《野草》中的许多篇(《野草·题辞》、《希望》、 《雪》等),大部分集子的题记,以及集中给某些人、某些 著作写的序言(特别是给《淑姿的信》写的序),当然都是 十分滋润、精美、充满深情的文章.用漂亮这个词来描述鲁 迅的文章是不够的,鲁迅的文章不仅有着强烈的激情,同时 贯注于文章中的气韵(包括形式上及精神上)具有着强烈的 沉郁顿挫的美感.我是从朗读中得到这个感受并且大大受益 的.
从形式上,我读了鲁迅的文章之后(当然还有其他大家 的文章和诗词),我知道文章的修辞应该怎样下手,从组词 造句炼字上如何下功夫,因而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词一个字一 个句子,甚至一个音节,都要悉心加以揣摩,找出最适合文 章内容的字词句子.一篇文章都要做到从韵律上,从节奏上 去体会,加意琢磨,做到念起来顺,诵起来有气势,抑扬顿 挫的节律中感到有一股强劲的激情扑面而来,则这篇文章的 功夫也就可以达到一定的程度了,当然从说明文来说,则明 达是它的要素和条件,气势说又在其外的了.而从内容上, 修辞达其诚这句古训仍具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从鲁迅的 作品中可以得到极好的证明.以上的体会大约只是就散文而 言.
至于小说,则又是别一种境界,我对鲁迅的小说并无多 深的体会,除了如《孤独者》那种绝望的嚎叫外,我的体会 仍限于那种对命运的默味和思考,以及感情喷涌的体验.鲁 迅在小说方面不是十分成功的创造者,虽然它有相当多的篇 幅是不朽的佳作.他的小说作品给人的束缚和局限是在潜移 默化中得到体现的.我的不敢尝试小说的创作便多多少少受 到了鲁迅的影响,到现在想摆脱出来都得花费巨大的精力和 勇气.
机械背诵的好处是能揣摩、体会文章的韵律和气势,这 给文章的写作将带来较大的收益.至少能模仿着写文章,有 时能写得较好的文章.古代的文人大多循的就是背诵的路径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说:熟能 生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我现在却极力想摆脱鲁迅 文风的影响,因为它的束缚人,不仅是从文章风格上,主要 的是从人的思想上,都给人画下了一个无法逾越的圆圈,如 孙悟空给唐僧画好的圆圈一样,一跳出那个圈子,邪魔就会 乘势而入,使你处处遇到危险,因而常常胆颤心惊.我要跳 出这个圈子;划地为牢,就失去发展的机会,甚至于连希望 也逐渐被销磨了.有几乎五年以上的时间我对鲁迅的作品抱 着不去阅读,甚至连碰都不碰的态度,就是因为要想法摆脱 他的影响.这个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从读鲁迅的作品中 ,我得出一个经验,那就是任哪一个人的作品,你即使熟读 到倒背如流的地步,倘若你只局限于这个人的作品,那么这 只会使你成为一名匠人,绝不会使你成为真正有见识有学问 有创造力的人才.要想创造出一种新的东西或新的作品,你 就必须兼采众家,取其所长,补自己所短,同时要充分展示 自己的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做到能与大众合流,同 时又能独具己见,而这个“己见”又应是有深度的,有真知 灼见的因素在的.你绝不能成为前人的应声虫,你应成为你 自己.这样,你的文章就会飞扬起来.
我觉得鲁迅最大的好处,是在给中国文坛一个崭新的有 骨气的自我,一种充满新鲜色彩的创造力,一种具有经久生 命力的独特的品质,一种无法模仿的挥斥自如的深沉的文风 .他给了中国文学一个鲜明的榜样,这个榜样的持久性可以 延续到将来的任何一个世纪,那就是在如何做到古典与现代 完美混融的经验上,鲁迅以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成果给予了中 国如此的一座巨大的丰碑.这座丰碑是以他的作品作着证明 的.只要有人翻看到他的作品,他就会承认这座丰碑的意义 具有永恒的价值.
鲁迅的创造力不仅表现在文章的表现力上,同时表现在 他对文体的广泛任用上.在现代的中国尚无一人有如此巨大 的创造力.在他的三十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运用手中 的生花之笔,几乎使一切的材料,一切的文体,都各自回归 它们的原位.他几乎尝试了各样的文体,大而言之,有诗, 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现代意义上的文体都具备了;小 而言之,除记事、议论、说理、抒情的文体外,诸如古典意 义上的序、跋、论、记、铭、诔、书牍等,都使用得十分纯 熟和老到.而他的研究成果则为他的“莫做空头文学家”下 了一个很好的注脚,这指的是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以及进 行的古籍整理如《嵇康集》(校理)、《古小说钩沉》、《 会稽郡故书杂集》等.
《中国小说史略》的写作,给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作了 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判断的准确,体会的深刻,为 其他各种中国小说史研究所不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鲁 迅的功绩有目共睹,至今《中国小说史略》仍是中国小说史 研究的模范和无可替代的原则性的经典.从文体的把握上来 说,著作这一种文体仍是当代许多做研究工作的人所不曾认 识甚至概念十分模糊的.如何将著作与论文等文体分开,是 值得从鲁迅的经验中去得到概念和结论的,只要稍微读一下 鲁迅的著作(如《中国小说史略》),就可以看到这个结论 的价值了.
鲁迅的翻译一直为翻译界所议论,议论的焦点,不在翻 译的内容及质量,而在于翻译的形式,即是用意译还是直译 的方法上.鲁迅是主张硬译的,硬译在大半的意义上可以等 同于直译,鲁迅写过一篇论硬译的文章,其用意是与其曲译 ,不如硬译,硬译尚能保持住原著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 可以保持住原著的气势及内容的直白展现,虽然读起来并不 很顺畅;曲译则不一样,它会损害原著内容的真实,如果加 上译者的故意篡改,则不但不能引进有益的作品和思想,反 而会给读者造成错误的印象,甚至误导读者,走向有害的方 面.所以鲁迅反对曲译,即不负责任的意译.当然在翻译外 国作品及著作中,能做到兼顾内容与形式的完整、原意与译 文的对应,即信达雅的标准,则是完美的翻译了,这是一个 极高的境界,很难达到.在尚无十分完美的方法之前,当然 直译还是较为妥当和牢靠.
鲁迅并不反对能忠实于原著的意译(即形式上舍弃逐字 逐句的对译,而采取不违背原著的内容和思想用自己的话重 新组织词句的翻译),事实上能做到忠实于原著的内容与精 神也就在翻译上达到十分高的境界了.但鲁迅的译作较多的 是采取直译的形式,逐字逐句的翻译,如《苦闷的象征》、 《死魂灵》等的译文就是这样,鲁迅自己说,他自己的翻译 十分苦,有时流着大汗,翻着辞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抠着对 译,比自己的写作甚至更加艰苦,更加费力.特别是他在为 他人作着校订时,其费力程度也许要超过自己直接翻译.但 鲁迅并不叫苦,他心甘情愿地做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工作 ,有如普罗米修斯的偷盗天火送予人类一样,并不顾及自己 的是否舒适与安宁.从这上面可以看出鲁迅的人心的博大之 处,人性的崇高之处.
鲁迅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战士,有如堂吉诃德的与风车作 战,鲁迅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历程中与那些鬼蜮般的无人的阵 地做着斗争.在鲁迅战士的角色中,许多人对此持有极大的 异议.无可讳言,鲁迅曾被某些人利用,但是即使如此,鲁 迅也无愧于自己的伟大.鲁迅并不是超人,他也有自己的某 些意气,在极端的憎恶鬼蜮的伎俩中,鲁迅有时甚至无法控 制住自己的极度爱憎之情,因而陷入意气的争执,这给某些 人制造了机会和口实,使争论有时变得失去原来的意义.然 则小瑕大瑜,圣人不免,以一种通达的观点去看待鲁迅的偏 激,则会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鲁迅是战士,不是圣人,不 是道德家,他的任务是铲除邪恶,他不对矫枉过正的行为负 道德上的责任.只要这个邪恶的现象存在,无论对它进行何 种的斗争行为和方式都应被视作合理.因为从被侮辱与被损 害的角度来说,他进行的是正当的防卫.虽然不免有些遗憾 .
知人论世,当观其全面.没有读懂鲁迅的书,就去做鲁 迅的研究,在当代的学术研究界是较为普遍的.在浩如烟海 的鲁迅研究的著作和文章中,真正体会到鲁迅的内心深处的 可说是并不多见.鲁迅严峻的外表下有着如水的温情,如醉 的梦幻,这从《野草》及《朝花夕拾》的书中可以得到证明 .我的热爱鲁迅,是从读了他的充满激情的文章后才开始的 ,后来并不单是为了他的充满激情的文章,而是随着年岁的 加深而对他的境界体会愈加深刻,读了他所有的文章,知道 鲁迅不但有激情外,更主要的是有一颗博大而慈爱的心灵, 至于思想的深刻、脾气的质直、品格的崇高、风骨的峥嵘, 则是附丽于鲁迅心的博大与慈爱深处的极好表现.虽然鲁迅 是一座高山,但也是逐步成长的,对于当代的作者来说,鲁 迅应该是一个可以攀援的目标,因为阅读鲁迅早年的文章完 全可以看得出他是逐步成熟的,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从幼 稚走向成熟,需要一个过程,鲁迅也经历了这个过程,但鲁 迅的过程是伴着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与不疲倦和懈怠的勤劳 达到的.
鲁迅自己有过一句名言,说,我哪里有天才,我只是将 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了学习上而已.是的,鲁迅是用自己 的勤奋作着天才梦想的证明.对照我们这个时代,不带强烈 功利色彩、用十分的勤奋去做有意义的事业的,屈指算来, 又有几个呢?
辩证的去看,时代不同,有些观念自然也会不一样。但鲁迅写批判类杂文的本领却的确是当今无人能及的。从来不用脏字,却能将人骂得狗血淋头。
楼上的,摘抄那么多有什么用啊
我觉得看鲁迅的文章要结合历史背景,往往他每写的一句话,一个词都有深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