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文中作者感叹抒怀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然是感叹抒怀,为何作者使用句号,不使用感叹号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8:00:05
关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文中作者感叹抒怀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然是感叹抒怀,为何作者使用句号,不使用感叹号呢?关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文中作者感叹抒怀的句子是

关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文中作者感叹抒怀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然是感叹抒怀,为何作者使用句号,不使用感叹号呢?
关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文中作者感叹抒怀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然是感叹抒怀,为何作者使用句号,不使用感叹号呢?

关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文中作者感叹抒怀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然是感叹抒怀,为何作者使用句号,不使用感叹号呢?
我想请问古文中有没有感叹号?因为我也不知道,但是古文是从右向左、由上而下的,连标点符号都没有,何来感叹号?《答谢中书书》是在宋前.
刚刚又看了一些:
我国句读符号使用规范的确立,应该是在宋朝.宋朝人岳珂在《九经三传沿革例》中说:“监蜀诸本皆无句读,惟建本始仿馆阁校书或从旁加圈点,开卷了然,于学者为便.然亦但句读经文而已.惟蜀中字本与兴国本并点注文,益为周尽.”宋朝学者毛晃在其《增韵》中也说:“今秘省校书式,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中间.”“、”和“.”成为点读书文的正式符号,并成为今天顿号和句号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