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知识如何确定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 什么是民族乡?成立民族乡应具有哪些条件?· 我国有哪些民族工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2:06:25
关于民族知识如何确定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什么是民族乡?成立民族乡应具有哪些条件?·我国有哪些民族工作?关于民族知识如何确定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什么是民族乡?成立民族乡应具有哪些条件?·我国有哪些民

关于民族知识如何确定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 什么是民族乡?成立民族乡应具有哪些条件?· 我国有哪些民族工作?
关于民族知识
如何确定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 什么是民族乡?成立民族乡应具有哪些条件?· 我国有哪些民族工作?

关于民族知识如何确定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 什么是民族乡?成立民族乡应具有哪些条件?· 我国有哪些民族工作?
过年习俗:
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门画——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据南梁人宗懔撰写的《荆梦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从辟山妖恶鬼.”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后,发时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拜年——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婚丧喜庆:
从人的一出生:--洗三、满月、抓周儿,到庆生日、婚礼、丧仪 等等,一直到死,各种庆祝活动都可以在自己的家中举行.四合院为此提供合适的空间.
北京儿歌有:"二姑娘二,二姑娘出门子给我个信儿,搭大棚、 贴喜字儿,箱子柜子我的事儿."这儿歌说明了要办喜事儿,要搭大棚,贴喜字儿.在大棚下招待亲朋好友.
除了丧事之外,都算喜事,就连高龄去世的丧事,还叫"老喜丧"哪.
先说办喜事的大棚, 叫喜栅,体量高大,上设可以卷放的卷窗.四周壁的上部装玻璃窗.棚顶还可以饰以彩色的挂檐.窗框为红色的,四角绘蝙蝠图案.
娶媳妇的用双喜字:"喜喜".聘闺女的用单喜字:"喜",用红纸贴金字.大门、二门的门框上贴喜联,常见的喜联如:上联是"易曰乾坤定矣";下联是"诗云钟鼓乐之",横批是"天作之合".上联: "吹笙堪引凤",下联:"攀桂喜乘龙",横批:"龙凤呈祥".在大棚中 可以设宴席,招待亲友,以弥补室内空间之不足.
来贺喜的行动,在北京称为"随份子",即要赠给办喜事、办生 日等的主家一些钱,以及幛子、喜联等等.喜事的幛子以红色或粉 色、紫红色等喜庆颜色为主.贺生日的幛心一般用"华封三祝"、 "仁者有寿"等等.
办丧事的大棚称为"灵棚",灵棚与喜棚的最大区别在于一切用蓝色、白色代替红色.玻璃窗上用蓝色寿字,挂檐用蓝色白色. 有的在宅的大门之外,在胡同中就搭起过街棚,过街牌坊.
在灵棚内有为喇嘛、和尚、道士等搭的经台.死者如是宅主或主妇,停灵在堂屋中线上,即所谓的"正寝".
死者如是未成年人,或是姨太太之类的,灵只能停在院中,或不位于中线的房中.停灵的规矩是头南脚北.
十七八的大姑娘叨烟袋:
外人到了关东地区,看到大姑娘嘴上叼个大烟袋时,都会感到 很惊奇.在关东,大姑娘一般指没过门的女孩.大姑娘为什么会叼 上了大烟袋呢?
还是让我们看一看关东人的生活吧.
每到春夏时节,关东的黑土地上一片翠绿,那就是家家种的“关东烟”的烟苗.每到深秋,关东农家小院里一片金黄,那是家家 在晒烟叶.这时,风中飘荡着阵阵烟草的奇香.到了严冬,温暖的 关东人家的炕头上,
老人们笑咪咪地坐在一起,抽着关东烟儿.
身穿绿袍头戴花,
到老被人捆又扎;
勒的小脸黄又紫,
专和炭火结亲家.
在关东民间,这是大人小孩都熟悉的一条谜语(民间叫“猜闷”),而谜底就是“烟”.
烟有防蛇、防蚊虫的作用.早期的长白山区,为开发而来的各族先民及在大山里淘金、放排、挖参、狩猎的人们,劳作歇息时抽烟,吐出的烟雾能使毒蛇惧怕,不敢靠近人.同时,烟袋油子一一 一种积存在烟杆和烟锅里的“膏”,也能放出强烈的气味,使毒蛇闻而生畏.这就大大帮了山里人的忙,无形中要求入山的人必须会抽 烟.在“入草”前(进入老林子里作业),人们还要在腿布带子上抹点儿烟袋油子,以防蛇咬.
同时,烟灰还是一种民间常用的止血药.在老林子里作业,万一受了外伤,人们就顺手捏一点儿烟灰抹上,既杀菌又止血.
挖参的人,更离不开烟.每当发现了人参,把头就喊“打火堆”、“点蚊烟”.这时,小打(小伙计)要给把头点上一支烟,让把头叼着 边挖边抽.小打在一旁给把头扇扇子.风把烟一刮,烟味飘散在把头的周围,蚊子就不敢来叮咬,把头就会专心地去“抬参(挖人参)了.大山里的花脚蚊子很多又很厉害,用手哄赶都哄不过来,只有用烟来驱赶.
在东北,冬天的雪很大,天气很冷.行帮之人常常呆在大车店、把头屋、工棚大房子、地子、地窖子、花子房、跑腿子窝棚等地方“猫冬”.冬夜寒冷又漫长.人们干什么呢?抽烟.
抽烟是一种“营生”.大伙边抽边唠,消磨那漫漫的长夜、寂寞的光阴……这样,烟和关东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行帮外出,狩猎钻山,赶大车的在外,抽烟又可以解除一点寒冷,顺便烤烤手、暖暖嘴.
烟在关东,已遍布家家户户.
每年给朝廷的贡品中,包括上等的“黄烟”,这是促使关东黄烟大量种植的原因.关东早年的特产,主要是大豆、木材、烟叶和麻.据《吉林地志》载:在关东,烟是仅次于木材、大豆的重要物产,在俗称“南山沟”的桦甸和敦化、蛟河、敦化北、额穆等地,出产的烟最多.关东烟叶有独特的香味,很受内地老百姓的喜爱.明清时关东烟叶就运销内地,年运量有百万斤左右.
烟囱放在山墙边:
烟囱,就是房屋走烟过火的“设备”,又叫“烟筒”或“烟道”.自有人类在屋室定居开始,烟囱这个名词也就随之诞生了.“囱”字加上“穴"字,就成了“窗";窗子是屋子通向外部,向外了望的“口” 可见,古人造字是很有道理的.“囱”是屋子里的另一种“通口”是 “烟”和“火”的通口.因为烟囱往往立于房上或高于房墙,于是有人又称之为“烟突”.
在关东,烟囱安在山墙边,这是这里的百
姓生活的发明与创造.关东是多民族居住地区,无论是蒙族、满族、汉族和朝鲜族,他们的住房都是“烟囱安在山墙边”.首先,这是和关东的气候和人们 居室设置分不开的.
关东很冷,室内全靠火炕来取暖.据《北盟会编》载:关东民众 “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棚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桦树皮 或以草绸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南向."这里的人们, 把“土炕”视为战胜严寒,度过隆冬的重要设备,因而便不能不考虑 它的性能.而火从灶燃起至变为烟飞出,以柴或草的燃烧力,均为 8一10米内(指平均温热度).一般土屋中的火炕,大致6一10米, 有的小一些,但做成“连二”火炕;满族的炕为“万字火炕”,其长度 也在10米之内.可见,烟囱安在山墙边,是为了延长烟火的走向, 让柴或草的热度均保留于炕内.
关东民间,在没有使用煤之前,山区以杂木为燃料,素有“满山 小杂树、烧柴不用愁”之说;而乌拉的平原地带则烧“羊草”.这种草 又粗又硬,干后很耐烧.无论是山里或平原地带,烟囱安在山墙边 都是为了保持炕内温度的绝妙之法,又是节省燃料的精密打算.
据东北著名的民俗剪纸学家王纯信介绍,烟囱安在山墙边,烟囱桥子处常常是农家安放鸡窝的地方.就是在严寒的冬季,也可以在里做窝孵小鸡,而且可以使母鸡多下蛋.
另外,烟囱安在山墙边,还可以减小烟囱安在房顶对房顶的压力.同时,房上如果修了烟囱,烟囱底部往往最易漏水、渗水;春天 雪化的水也往往易从烟囱底下流入房里,易烂房木.所以,烟囱安 在山墙边就减去了这些麻烦.
朝鲜族的住房,也是烟囱安在山墙外边,他们往往用木板做成 长条形方筒烟囱,口径每边约25厘米,位置在房屋的左侧或右侧, 直立于地面,烟脖〈烟道〉卧于地下.关东地方的各民族先民均在烟囱上动脑筋,有的人家干脆取一段枯死大木,掏空其心做烟囱,这 在关东山区至今仍然随处可见.这种烟囱制做简便,由于屋内火炕 面积大,火洞长又多,烟火在炕内洞里循环时间长,当火烟走到烟 囱口时,已无火焰存在,所以也很少发生火灾.
另外,关东民居将烟囱安在山墙外边还可以节省烟囱所占的 室内面积.同时,烟囱整齐地坐在房山头,远远望去十分美观.这 些独立式的烟囱,当地称“坐地烟囱",它们使房屋显得整齐,像一 座座小塔,点缀在关东民屯之中.
每当黄昏,当远方的旅人在疲惫不堪、饥肠辘辘时,远远地望 见村屯烟囱里飘荡的炊烟,多么亲切!仿佛是亲人在呼唤:归来吧,远方的游子.
关于关东的烟囱还有神秘的传说.
传说,烟囱的底部是这家祖先亡灵的栖息之处.当老人故去七 天,家人如想见其足迹,便取小灰撒于烟囱底部,并用大碗盛上水 放置在烟囱通道上.第二天早上,其灰上若有老人的足迹,水也被 老人喝去了一些,这表示老人想念家人,回来看望过了.于是,全家人都很高兴.因而民间又把烟囱称为“望乡台”.
这个习俗虽然是人类对灵魂的一种恐惧心理的表现,是人类早期对灵魂不灭的一种认识的印迹,但也恰恰说明了“烟囱”在人类生存中的地位.人们把它视为人们生活与生存的标记,是人们生活兴旺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