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月牙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2:46:08
介绍一下月牙泉介绍一下月牙泉介绍一下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

介绍一下月牙泉
介绍一下月牙泉

介绍一下月牙泉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
  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处,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
  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中间有一个形似月牙的小湖.鸣沙山在刮风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
  莫高窟九层楼 它和鸣沙山东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风.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观.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一湾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
  古有“沙井”之称,在城南7公里鸣沙山北麓.东西长218米,南北宽54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泉形逼肖月牙,涟漪萦回.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相传泉内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故又有“药泉”之称.
  据说,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这里有船舸,泉边庙宇.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史载,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月牙泉现状
  月牙泉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月牙泉本身的地质结构、低洼地的地形条件和高定位的区域性地下水位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上世纪40年代末期,敦煌城及其南部地区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10米左右,在这种较高水位条件下,西北部平原区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形成了月牙泉,较高的区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月牙泉保持数千年长期不干的基本保证.
  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其游记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在当地老百姓中有铁背鱼、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宝的说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
  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时间是在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至0.8米.由于水少,当时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会消失”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此后,敦煌市采取了多种方式了给月牙泉补水.
  从2000年开始,敦煌市采取应急措施,在月牙泉周边回灌河水补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暂时免于枯竭.
  2004年的水位下降至1.3米,泉水面积减小到7.8亩.目前,月牙泉水位在1米左右回旋,如果不进行根本性治理,月牙泉这一世界级遗产将面临干涸枯竭的危险.
  随着国家开发银行2000万元贷款落实到位,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也将于2006年年底开工. 将通过“节水”、“补水”、“引水”等多种方式来解救月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