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湿地是地球的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3:35:15
为什么称湿地是地球的肺
为什么称湿地是地球的肺
为什么称湿地是地球的肺
是的mixiaoxi和leizishu说的湿地是地球之肾才是对的!
湿地——地球之肾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全面、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具有科研价值、教育价值、美学价值等多种功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目前世界上有湿地逾8.6×106km2,约占土地总面积6%.因此,对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1971年2月3日各缔约国在伊朗拉姆萨尔首次签订了《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目前,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加入《湿地公约》.中国政府已于1992年正式加入该公约.可见,结合生物学教学教育学生保护湿地资源,有其重要的意义.
湿地的概念
《湿地公约》对湿地下的定义是:“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以及海洋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浅海水域.”这一概念,将湿地列为陆地海洋之间,将湿地的下限延伸到潮下带与大陆架交会处;将湿地的上限扩至含60%湿生植被的湿草地.这样整个生物圈的生态系统就由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变为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了;而且湿地生态系统是这三大系统中唯一的有四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交会的生态系统.在生物教学中,将这些内容伺机渗透到生物教学之中,使学生初步明确湿地的内涵和外延.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关系密切
据载,地球上人类几乎100%的饮水来自湿地;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湿地或以湿地的产物为生;60%以上的城镇建在湿地上或曾是湿地的地方;人类有50%的抗灾斗争(如抗洪、抗涝、抗风暴等)发生在湿地或曾是湿地的地方.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湿地也是保护人类家园的重要内容.
我国湿地是动植物生命循环的重要环境
我国约有湿地6.3×107hm2,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1.9%,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我国湿地以其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遗传多样性著称于世.我国的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稀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亚洲湿地生活的57种濒危鸟类中,生活在我国湿地的就有31种.据资料显示,中国内陆湿地至少有高等植物1540种,高等动物1500种.我国水禽约有300种,其中游禽15科50属125种、涉禽14科54属132种.不仅如此,中国部分湿地还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的“中转站”,世界水禽的重要繁衍地和东半球水禽的重要越冬地.黄河河口湿地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贵州威宁草海湿地,每年栖息越冬的鸟类达180多种20万只以上,其中有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鹤——黑颈鹤,也是我国特有鹤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湿地生态环境中,鱼类和各种软体动物是候鸟的重要食源.鱼、鸟粪可促使水生植物生长,水生植物又为候鸟提供食物,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水禽栖息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珍稀水禽这一特殊生物群体依赖湿地而生存,充分显示了湿地的价值、生产力和多样性.
结合生物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渗透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湿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增强学生的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影响自然环境
结合生物教学有关内容,还应向学生介绍:湿地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湿地蓄水能力强,能拦蓄洪水,有防洪抗灾作用.如四川若尔盖高原湿地可储水2×l09m3.鄱阳湖枯水期的湖泊面积为500km2,而丰水期湖泊面积可达l600km2.湿地还可提供水源和补充地下水,也可以是河源的一部分.如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就是沼泽地.此外,湿地对调节气候,过滤污物净化水质,防止水土侵蚀,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结合教学,适时穿插上述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湿地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为保护湿地这块“地球之肾”而努力.
湿地是人类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
湿地是水产业的重要基地,如洞庭湖、鄱阳湖、青海湖等是重要的渔业基地.尤其是一些湿地是鱼类重要的繁衍地和育肥地.如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江河湖泊回游鱼类,洪水期溯河回游进入江河产卵繁殖,受精卵在流水中孵化进入大小湖泊育肥.
湿地景观独特而秀丽,融观光、休闲、生态教育于一体,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如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青海湖鸟岛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已开发、利用为旅游基地.另外,山东的微山湖、华北的白洋淀以其独有的水乡景色和区位优势,已逐渐成为人头涌动的旅游胜地.
结合生物教学内容,还应向学生介绍湿地的美学、教育和科研等价值,以使学生认识到,湿地是一个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兼具教育、科研、娱乐、美学等多种价值,并具有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了学生保护湿地这个“自然之肾”的紧迫感、责任感,并产生了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
什么是湿地?
对许多人来说,湿地是一个十分生疏的概念,只是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媒体开始介绍湿地.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注意到湿地.古人将常年积水的沼泽地或浅湖称为沮泽,将季节性积水或过湿的沼泽化地带称为沮沼,将滨海沼泽或盐沼称为斥泽.
“湿地”一词源自英文wetland,该词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即wet和 land.Wet是潮湿的意思,land是土地,所以“湿地”一词的中文译名是准确的.有一段时期,有人按照日文字译为湿原,经多数学者推敲比较,一致认定“湿地”一词比较准确.但是湿地的定义是什么,各国和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有人粗略估计湿地的定义有20多种,也有人说50多种,但大体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定义一般是认为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定义则把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就是广义的定义,具体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美国的定义是:“湿地是有水覆盖着土壤的地方,或全年或一年中不同时期(包括生长期)在土壤表面或接近表面处存在着水.”目前我国尚未对湿地下定义,多数学者倾向采用湿地公约的定义.
根据湿地的广义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水稻田等.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冻土地带到热带都有湿地,但迄今没有全球湿地资源的精确数字.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的估测,全球湿地面积约为570万km2 (也有人估计为850万k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其中湖泊占2%,藓类沼泽占30%,草本沼泽占26%,森林沼泽占20%,洪泛平原占15%.世界红树林的面积约24万km2,珊瑚礁约60万km2.就世界而言,湿地经历着退化、丧失和恢复的过程.据文献材料,美国的湿地丧失了54%,法国丧失67%,德国丧失57%. 中国丧失的湿地也很多,只是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中国有多少湿地,目前也只有估计数,国家林业局汇总的数字为6594万hm2,但这个数字没有把河流这一重要湿地类型统计进去,显然与湿地公约定义不一致,因此国家林业局正在按统一标准进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