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吊子 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2:28:38
马吊子是什么意思马吊子是什么意思马吊子是什么意思一楼说的太复杂了,简单说是赌具:马吊牌花色共分四门,即“十字门”,“万字门”,“索子门”,“文钱门”.各10张.玩法有点像扑克马吊子就是马吊牌马吊牌是明

马吊子 是什么意思
马吊子 是什么意思

马吊子 是什么意思
一楼说的太复杂了,简单说是赌具:马吊牌花色共分四门,即“十字门”,“万字门”,“索子门”,“文钱门”.各10张.
玩法有点像扑克

马吊子就是马吊牌
马吊牌是明代中期出现的中国第一副成形纸牌。对于这个说法,许多人不同意,有的说中国最早的纸牌是唐代叶子戏,但现在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唐代叶子戏是一种骰子戏,它的演变只能成为宣和牌(也称骨牌,牙牌,天九牌等),至今演变成为川牌,十五湖等以二个骰子点数为花色的纸牌。而马吊牌的演变至今,成为各地尚在流行的地方纸牌。
玩法
  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

全部展开

马吊子就是马吊牌
马吊牌是明代中期出现的中国第一副成形纸牌。对于这个说法,许多人不同意,有的说中国最早的纸牌是唐代叶子戏,但现在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唐代叶子戏是一种骰子戏,它的演变只能成为宣和牌(也称骨牌,牙牌,天九牌等),至今演变成为川牌,十五湖等以二个骰子点数为花色的纸牌。而马吊牌的演变至今,成为各地尚在流行的地方纸牌。
玩法
  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击小。打马吊牌有庄家、闲家之分。庄无定主,可轮流坐。因而三个闲家合力攻击庄家,使之下庄。
马吊牌是明代中期出现的中国第一副成形纸牌。对于这个说法,许多人不同意,有的说中国最早的纸牌是唐代叶子戏,但现在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唐代叶子戏是一种骰子戏,它的演变只能成为宣 马吊牌
和牌(也称骨牌,牙牌,天九牌等),至今演变成为川牌,十五湖等以二个骰子点数为花色的纸牌。而马吊牌的演变至今,成为各地尚在流行的地方纸牌。   明代马吊牌的起源时间有以下几种说法:   1、顾炎武(1613—1682)在《日知录》中说:“万历之来,太平无事,士大夫无所用心,间有相从赌博者,至天启中,始行马吊之戏”。顾炎武说马吊牌开始于明代“天启中”。天启年号为公元1620-1627年。   2、吴伟业(1609-1671)在《绥寇纪略》中说:“万历末年,民间好叶子戏,图赵宋时山东群盗姓名于牌而斗之,至崇祯时大盛。”吴伟业认为马吊牌起于万历末年,万历年号为公元1572-1620年。   3、张潮(1659-1707)在《昭代从书》中为尤侗《戒赌文》和沈懋真《混同天牌谱》所作的《小引》中说:“马吊之戏,始于龠州”,“马吊之法,创自龠州”。龠州就是明末文士王世贞的别名,王世贞生于1526年,卒于1590年。   以上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土的说法是互相矛盾的,顾炎武说是“天启中”,就是公元1627年以前,吴伟业说是“万历末年”,就是1620年之前。张潮说是“始于龠州”,而“龠州”死于1590年,那么马吊出现起码在公元1590年之前。   而明代潘之恒(1556-1621)在他写的《续叶子谱》中写道:“余戊子岁,从龠州公在留都右司马郎,无日不与文酒会,酒州数巡,即令取牌扯三张”。“扯三张”是一种马吊牌的简化游戏。潘子恒在“戊子年”(公元1588年)就经常和王也贞一起玩“扯三张”游戏。可见马吊牌在1588年前已经有了。   至于张潮所说马吊牌始于王世贞,也不能定论。因为潘子恒与王世贞的关系那么好,而潘子恒写的《叶子谱/续叶子谱》中,根本就没提王世贞创始马吊牌,只是说:马吊牌“始于昆山,后为马吊”。   《中华赌博史》作者郭双林则认为:马吊牌的流行决非一朝一夕,马吊牌就是前人某种博戏演变而来的,大致在明中叶定形,到明末已十分流行,流行到各地。查明代存在于公元1368年至1644年,取自中间数,则为1506年,这里并不是说马吊牌创始于1506年,但可以说产生于大约十六世纪初期。   至于马吊牌究竟创始于哪一年?是哪个人所创还是从以前某种博戏演变过来,有心人可以继续研究,这里只是根据资料来讲述。
关于马吊牌名称的来历,有一种说法说,因为玩马吊牌和筹码(马)有关,马吊牌牌面又画着钱,古时千文对称为一吊,因此这种纸牌就叫“马吊牌”。这种说法有点牵强附会,因为许多博戏都用筹码,但并非以“马”入博戏名称,马吊牌牌面画着或写着“文”,“贯”,“万”,但又不叫“马文牌”,或“马贯牌”,或“马万牌”。   关于“马吊牌”名称的来历,《叶子谱》作者潘之恒是这样说的:“谓马四足失一,则不可行,”因此叫“马掉”。汪师韩认为“马掉本名为马掉脚,约言之曰马掉,后又改为马吊”。从马吊牌 马吊牌
的玩法来看,玩马吊必须是四人,一人为主家,三人为散家,犹如马吊起一足,故名马吊,从中国古代博戏来看,许多博戏玩的人数并不限定,多个人少个人也能玩,而马吊牌则必须四人才能玩,“失一则不可行”,缺少一人就不能玩,这也许是马吊牌名称来历的正解。
马吊牌是40张为一副,40张牌共分为四门,“十字门”,“万字门”,“索字门”,“文钱门”。这四十张牌分别是:   十字门共十一张,绘有水浒人物像。   尊万万贯——天魁星呼和义宋江   千万——天伤星行者武松   百万——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九十——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   八十——天满星美髯公朱仝   七十——地勇性病慰迟孙立   六十——天威星双鞭呼延灼   五十——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四十——天杀星黑旋风李逵   三十——天暗星青面兽杨志   二十——地慧性一丈青扈三娘   万字门共九张,也绘有水浒人物像   尊九万贯——天迟星插翅虎雷横   八万——天空星急先锋索超   七万——天猛星霹雳火秦明   六万——天微星九纹龙史进   五万——天寿星混江龙李俊   四万——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三万——天勇星大刀关胜   二万——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一万——天巧星浪子燕青   索子门共9张,不绘人像,仅绘贯钱与形图   尊九索——自下矗四贯,叠二贯而锐其一   八索——叠二而四之   七索——叠二者三而斜其一   六索——如六水双绕   五索——如艮卦形   四索——如双珠环   三索——如品字形   二索——如折足   一索——如股钗   文钱门共十一张,除“尊空没文”外,亦不画人像而作象形之图:   尊空没文——原貌波斯进宝形,标曰“空一文”,其形全体,而矮足墨靴,或题为“矮 马吊牌
脚虎”以空为尊,反之也。   半文钱——花实各半,或曰“一枝花”,或曰“?客”。   一钱——如太极,自一至九,以所貌大小不以次。   二钱——如腰鼓   三钱——如乾卦形   四钱——如连环   五钱——如五岳真形   六钱——如坤卦形   七钱——如北斗形   八钱——如块玉   九钱——如三叠峰。   以上40张牌,前三门大小各依其顺序,数大则大,数小则小,但是第四门“文钱门”比较特别,即以小为大,数大为小。   这是标准的马吊牌,一副40张,每种一张。我们有些收藏者收集到一些早期地方纸牌,误认为是马吊牌,其实并非是马吊牌。
编辑本段区分
  马吊牌与收集到的早期地方纸牌的区分在哪里,这里提出几点,以供参考。
1、看“门”数
  马吊牌花色共分四门,即“十字门”,“万字门”,“索子门”,“文钱门”。而地方纸牌的花色只有三门:“万字门”,“索子门”,“文钱门”,独缺“十字门”。如果你收集到的纸牌,不管它有多旧,多破,如果没有“十字门”,即没有“二十万”,“三十万”等牌,就不是马吊牌。
2、看张数
  马吊牌40张一副,每种花色仅一张,如果你收集到的纸牌超过40张,又或者收集到纸牌不全,虽然没有超过40张,但同一花色有二张或二张以上,就不是马吊牌。
3、看形状
  虽然我们并没有见过真正的马吊牌实物,但潘子恒《叶子谱/续叶子谱》书中绘有马吊牌的形状。现在某些介绍马吊牌的书中也印有三张马吊牌图形。《叶子谱/续叶子谱》所画的马吊牌并非是马吊牌原来大小,某些书上的三张马吊牌也是缩小图案。我们不知道马吊牌实物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但可以看出《叶子谱/续叶子谱》绘的马吊牌形状某些书中三张马吊牌形状的长与宽比例比我们现在的地方纸牌要短一些,宽一些,倒有些象韩国日本的“花图”牌(也称叶子牌)差不多。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新老地方纸牌其形状为狭长形,相对地方纸牌的形状来说,马吊牌应该称为“宽短形”或叫“长方形”。如果你手头上的老纸牌不全,仅有几张,而且花式没有两张重复的,也没有“十字门”,那么看看这几张老纸牌是狭长形的,还是宽短形的。如果是狭长形的,则不是马吊牌,如果是宽短形的,则可怀疑是否是马吊牌?
编辑本段演变
  在与马吊牌流行的同时,与马吊并行的博戏还有斗虎,扯张的牌戏。但玩法比马吊简单,而且所玩的人数也灵活,不一定限定4个人。
1、斗虎、斗虎也叫看虎,为明代博戏之一
  它实际上是把40张马吊牌中的“十字门”去掉,但留下“十字门”中的“千万”,称“千万”为“千兵”,以统领其他三门,玩牌时二人或三人均可。斗虎实际上是马吊牌的简化。
2、扯张
  扯张也叫“扯三张”(扯三章),“扯五张”(扯五章),它由斗虎一样,也是去掉马吊牌中的“十字门”,保留“千万”一张。玩扯张的人数比斗虎还灵活,二人至五人都可以玩。扯张与斗虎从牌的张数来说是一样的,都是30张,但因为玩法不同,叫法也不同。
3、默和牌
  马吊牌盛行于明末,到清初逐浙衰落,而代之为兴的是默和牌。默和牌每副60张,30种花式,每种二张。实际上是二副“斗虎”,“扯张”牌而已。因为其牌面也只有三门,“万字门”,“索子门”,“文钱门”。玩默和的人数也必须是四人,由于在玩牌时,大家都始终默不作声,因此叫“默和牌”。
4、碰和牌
  碰和牌与默和都是清代盛行的牌戏。碰和牌实际是从默和牌发展而来的。默和牌每副60张。碰和牌在默和牌的60张基础上,翻培成120张或翻1倍半,成150张。但以120张一副为多。由于碰和牌在玩法上与麻将相似(麻将牌是从碰和牌发展而来的),在玩牌时有“碰”,有“和”,因此叫碰和牌。碰和牌的120张一副成为现在各地地方纸牌的原形。现在地方纸牌有些就是120张一副,有的是150张一副,牌内容与碰和牌一致,只不过名称不叫“碰和牌”了。而有些时区在120张或150张碰和牌基础上,另加了几张牌。   因此从马吊牌的演变发展过程来看,大致是这样的流程:马吊牌→斗虎→扯张→默和牌→碰和牌(现代地方纸牌)→麻将牌。
马吊牌与扑克牌的关系
  马吊牌是中国成形的第一副纸牌。许多人在论及唐代叶子戏是中国的最早纸牌时,所叙述的叶子戏内容实际上都是马吊牌。而把西方的扑克牌起源于中国纸牌,实际上也是说扑克是由马吊牌演变的。   最早把扑克与马吊扯上关系的是民国时期的杜亚泉先生。杜亚泉在其1933年4月出版的《博史》一书中说:“予疑西洋纸牌与吾国古代之马吊牌,有相当之关系,因其类似之处甚多。如马吊牌为文钱、索子、万贯、万万贯四门,各门自一至九张,西洋纸牌花式亦为四门,各门自一至十,凡十张,所差甚微,一也。马吊牌以一与九为大张,西洋牌亦以一与九为大张,二也。马吊牌以百老,红千、万胜为最尊,西洋纸牌亦有K、Q、J三大张,均相类似,三也。马吊牌中大张多绘人形,西洋纸牌亦然,四也。予以此告西友某君,某君则以为社会上日用浅近事物,东西洋社会中似者甚多,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创作或相偶合,不必尽出于模仿。予以某君之言为然,然以谓创作之事物,偶合点必不至如此之多,因查阅西洋词书,知西洋纸牌,实起源于亚州,于十字军战争时流入,且与印刷之流传大有关系,于是予之疑点由是证实矣。”   杜亚泉先生的论点有二,一是扑克牌与马吊牌相似处甚多。二是他通过查西方词典,知道扑克起源于亚洲,是通过十字军战争时流入西洋的。   在这里,我不想比较扑克与马吊牌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因为扑克与马吊的不同之处也很多。在这里我主要是谈历史事实。   杜亚泉先生认为马吊牌是在西方十字军东侵时与印刷术一起传到西方的,言下之言,就是西方国家的扑克牌是根据马吊牌演变的,我否定这一个说法。   根据马吊牌的出现时间是在明代中晚期。顾炎武说是“天启中”,也就是1620—1627年。吴伟业说是“万历末”也就是1572-1620。张潮说马吊是王世贞创始的,查王世贞生卒年份是1526-1590年,王世贞不可能一出生就发明马吊牌,起码也在1550年以后,即使马吊牌出现的时间再上推一些时间,也在公元1500年之后,也就是说是明代中期。   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扑克牌在西方出现的记录时间要比马吊牌早得多。如德国记载为1377年,西班牙记载为1377年,卢森堡记载为1379年,意大利记载为1379年,法国记载为1397年,如果仅以中西方记载为准,扑克的出现要比马吊牌早150-200年,哪里有早出现的扑克牌来源于晚出现的马吊牌。这是颠倒历史了。   2、关于西方十字军东侵的时间,历史上共有八次,第一次在1096-1099年,第二次在1147-1150年,第三次在1189-1192年,第四次在1202-1204年,第五次在1217-1221年,第六次在1228-229年,第七次在1248-1250年,第八次在1269-1270年。就以最后一次东侵来说,1290年中国还没有出现马吊牌呢。   3、关于印刷术外传的时间来看。不光是杜亚泉先生执此论点,有许多人写书写文章都说,西方扑克牌是受中国印刷术和纸牌流传的影响而产生的。关于西方的印刷术是受中国印刷术传入影响的,这一点毫无怀疑。关键是中国印刷术时何是传入西方的?是否与纸牌有关系?中国印刷术传入西方的确切时间史无记载。但是西方的最早印刷品出现时间是可以考察的。根据记载,欧州最早的印刷品是十四世纪末在德国纽纶堡出版的宗教版画。但这幅宗教版画现无存。现在最早的且有年代可考的欧洲最早木刻版宗教画是现藏英国曼彻斯特市赖兰兹图书馆的“圣克里斯托夫及耶稣像。此画印刷于1423年。就以此条史实为证,欧州最早印刷品是十四世纪末,但扑克牌在西方最早记载是1377年。还有一点史实,就是现存的最早扑克都是手绘的。并非是印刷的。这一点就能说明扑克牌在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时已经存在。   杜亚泉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家,早年专攻理科,编过不少理化书和博物教科书,如《植物学大辞典》,《动物学大辞典》。
马吊牌和麻将
  麻将据说是中国人的国技。相比较而言,围棋适合于高人逸士,太清冷了一些;象棋容易让人和光膀子摇蒲扇高声吆喝的大老爷们儿联系在一起,难免粗鲁;麻将则没有了性别年龄的限制,男女老少咸宜,充分体现着世俗生活的庸常琐碎和热闹,满是人间烟火气。   麻将始于清代,是从“马吊牌”演变而来。“马吊牌”亦称“叶子戏”,由四十张纸牌组合而成,牌分十字、万字、索字、文钱四门,十字、万字两门的纸牌上画的是《水浒》梁山群雄的肖像,索字、文钱两门则画钱索图形。玩时需四人,每人八张纸牌。剩余的牌放置中间,出牌时以大打小。通常认为“马吊牌”产生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吴梅村《绥寇纪略》云:“万历末年,民间好叶子戏,图赵宋时山东群盗姓名于牌而斗之,至崇祯时大盛。”明代的文人不但热中此道,许多人还著述加以研究。如潘之恒的《叶子谱》,冯梦龙的《马吊牌经》。事实上,“叶子戏”在唐代的博戏场所已然盛行,至于北宋出现的宣和牌、碰和牌则隐约显出麻将的雏形。杜亚泉《博史》云:“天启马吊牌,虽在清乾隆时尚行,但在明末已受宣和牌及碰和牌之影响,加之东南西北四将,即成为麻将牌。”   至于“马吊牌”之名,潘之恒谓之“马掉”,“谓马四足失一,则不可行”。因为“马吊牌”也是四人同玩,三缺一即无法进行,故名。

收起

就是一种牌,有点类似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