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在正午和傍晚时的距离问题大家也许都听过《两小儿辨日》的故事,这个问题也就是故事里边的问题.正午时的太阳远,还是傍晚的太阳远?要注意,这个问题问的不单单是问题的原理,而是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08:30:58
太阳在正午和傍晚时的距离问题大家也许都听过《两小儿辨日》的故事,这个问题也就是故事里边的问题.正午时的太阳远,还是傍晚的太阳远?要注意,这个问题问的不单单是问题的原理,而是想太阳在正午和傍晚时的距离问

太阳在正午和傍晚时的距离问题大家也许都听过《两小儿辨日》的故事,这个问题也就是故事里边的问题.正午时的太阳远,还是傍晚的太阳远?要注意,这个问题问的不单单是问题的原理,而是想
太阳在正午和傍晚时的距离问题
大家也许都听过《两小儿辨日》的故事,这个问题也就是故事里边的问题.
正午时的太阳远,还是傍晚的太阳远?
要注意,这个问题问的不单单是问题的原理,而是想让大家看看下列两人的说法对不对;或者两人都不对,另有说法也可.
首先说法1:
因为昼夜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所以看作太阳围绕地球,其运行轨迹为一个叫规则圆型(地球公转产生变化忽略不计);
假设某点为P,地心到太阳的距离为X,地心到地表的距离为Y.
则P到正午太阳的距离为(X-Y),P到傍晚的太阳距离为(√Y²-X²),即Y的平方加X的平方的和的开方.(根据勾股定理).
假设两者有大小关系&,即(X-Y)&(√Y²-X²).
因为两者都是正数,所以两边都平方,得Y²+X²-2XY & Y²-X².
变形,得Y²-X(2Y-X) & Y²-X².
因为Y>X,所以(2Y-X)>X.所以Y²-X(2Y-X) < Y²-X².
即(X-Y)< (√Y²-X²).
所以傍晚的太阳远.
我总觉得很牵强……
说法2(很简单):
把大气层想象成一个大的凸透镜.
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越靠近2倍焦距的物体成像越大.
因为正午的太阳比傍晚小,所以正午远.
好像有错但指不出来……
还有第3种说法是关于光的色散的,还有的就记不清了……
总觉得那种说法都不对,但那些家伙又叫我贴出来也就没办法了,另外看了另一个人问的同样的问题感觉看不懂,所以请求高人赐教……

太阳在正午和傍晚时的距离问题大家也许都听过《两小儿辨日》的故事,这个问题也就是故事里边的问题.正午时的太阳远,还是傍晚的太阳远?要注意,这个问题问的不单单是问题的原理,而是想
没必要把问题考虑那么复杂.
注意问题 正午时的太阳远,还是傍晚的太阳远?
如果不考虑地球公转的话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但太阳中午比早上离!我们!较近,近一个地球半径
说法二绝对不对.主要原因是大气散射,太阳在黄昏要穿过的大气是正午大气厚度的35被,会有很严重的散射.所以看到的太阳要比正午大.貌似和色散没关系~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答案很多
1 第二个对。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2
到达离太阳最远的地方是每年七月
地球环绕太阳轨道是椭圆的而非标准的圆形。每年7月份的...

全部展开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答案很多
1 第二个对。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2
到达离太阳最远的地方是每年七月
地球环绕太阳轨道是椭圆的而非标准的圆形。每年7月份的第一天,我们到达轨道上离太阳最远地地方。那么为什么那时反而很热呢?实际上地球“离太阳近”和“离太阳远”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差别并不大。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3 日出日落时间和太阳的高度在一年内不断变化,而且随纬度不同而不同。
1955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太阳与观测者距离在一日内的变化》。
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l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 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其中1 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l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收起

说法1的辩析:仅仅作为纯数学问题来讲,早晚的太阳确实比中午的太阳远一点。将日地距离14710万公里和地球半径0.6375万公里代入算式计算可得知大约远一个地球半径0.6375万公里。
但这绝不是早晚比中午凉的原因。因为0.6375与14710之比是23071分之一,可以设想23公里之外有一个火源(比如大火炉),你向它靠近了一米,你能感觉到热量的变化吗?不管这个火源是大是小,你都根本感觉不...

全部展开

说法1的辩析:仅仅作为纯数学问题来讲,早晚的太阳确实比中午的太阳远一点。将日地距离14710万公里和地球半径0.6375万公里代入算式计算可得知大约远一个地球半径0.6375万公里。
但这绝不是早晚比中午凉的原因。因为0.6375与14710之比是23071分之一,可以设想23公里之外有一个火源(比如大火炉),你向它靠近了一米,你能感觉到热量的变化吗?不管这个火源是大是小,你都根本感觉不到热量的变化。
所以说法1虽然说对了理由(尽管十分牵强),但结论确是错误的。
说法2的辩析:用太阳的大小来证明距离的远近,这个说法似是而非。其错误在于没有注意到日地距离的巨大数值。
还是上述的数据--日地距离14710万公里,变化的距离--约一个地球半径0.6375万公里。再有一个太阳直径--139万公里,先算中午的太阳视张角:arctg(139/14710)≈0.541415°再算早晚的太阳视张角:arctg[139/(14710+0.6375)]≈0.541368°,相减得到0.000046°≈0.0003分。人眼的分辨率是1米0.2毫米即1.5分。可见,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视张角实际上只大了0.0003分,比人眼的分辨率小500倍!根本无法看出来!
其实早晚时太阳看起来比中午大是由于光渗作用和光折射作用的共同作用。光渗作用是指亮的物体在暗的背景下显得比正常状态大一些,而暗的物体在亮的背景下显得比正常状态小一些。光折射作用是指光经过不同介质会产生折射,使我们看到的光线偏离光源点从而感到光斑比光源更大些。
所以这两个说法根本得不到中午比早晚热的结论。中午比早晚热的主要原因是早晚太阳斜射大地,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能少。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能多。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仅仅回答是否早晚的太阳比中午远,从纯数学的角度来讲,说法1是对的:早晚的太阳确实比中午要离我们远一些。

收起

先要理解概念,日地距离又称太阳距离。指的是日心到地心的直线长度。所以不管是早上还是傍晚都是两球心的距离,所以是一样的。
《两小儿辨日》说的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还以为大地是平的,天像一个锅盖住大地呢,怎么可能懂这些。
举个例子,你可以一只手电筒,一个比作太阳,一个球比作地球,手电筒的光照在球上,直射的地方相当于中午,能照到光的和照不到光的那条界线相当于早上或者傍晚,现在可...

全部展开

先要理解概念,日地距离又称太阳距离。指的是日心到地心的直线长度。所以不管是早上还是傍晚都是两球心的距离,所以是一样的。
《两小儿辨日》说的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还以为大地是平的,天像一个锅盖住大地呢,怎么可能懂这些。
举个例子,你可以一只手电筒,一个比作太阳,一个球比作地球,手电筒的光照在球上,直射的地方相当于中午,能照到光的和照不到光的那条界线相当于早上或者傍晚,现在可以看出不管是中午还是傍晚,日地距离根本就没变。
上面的说法1,是算地表到太阳的距离,概念没搞清楚。如果真的要算地表到太阳的距离的话,理论上是傍晚远一点点,但这么一小点可以忽略不计。日地距离是14 960万千米,地球半径才6371.004千米,是日地距离的 1/23481,小的可以忽略了。比如说,你距离一楼100米远,然后你挪近1厘米,你现在看到的那幢楼的高度会不会比刚才看到的高?不会。距离小的几乎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说法2,不能这样想象,条件不一样。凸透镜的形状是固定的,但是大气层是时刻在改变的。傍晚阳光是斜射到地面的,穿过的大气层比较厚,太阳看起来比较大(视觉差引起的)。中午的时候阳光是直射到地面,穿过的大气层比较薄,而且由于热胀冷缩,空气比傍晚较稀一点。所以不能这样比。

收起

显然是中午近,下午远,想像一下,如果在赤道地区而太阳正好在中午能直射的话,那它的距离是个直角边,而到了下午是斜边。
其它地方也同理啊!

~~~~~~~~~~
~
`
~
那要看你把什么当参照物了。
1 把自己当参照物:那当然是傍晚远了。 你说的正午,是太阳就在头顶上,傍晚到后面去了。
2 把地球当参照物:正午和傍晚之分,是因地球公转引起的。 所以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那远近就与正午和傍晚无关。 只与近地点与远地点有关。 具体在人们看来。 只和月份有关系!!!!!!!!
~

全部展开

~~~~~~~~~~
~
`
~
那要看你把什么当参照物了。
1 把自己当参照物:那当然是傍晚远了。 你说的正午,是太阳就在头顶上,傍晚到后面去了。
2 把地球当参照物:正午和傍晚之分,是因地球公转引起的。 所以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那远近就与正午和傍晚无关。 只与近地点与远地点有关。 具体在人们看来。 只和月份有关系!!!!!!!!
~
建议你拿个地球仪和灯泡做个实验!!!!!!!!!
还有一个,大气层和凸透镜根本就不一样,不能那样比喻!!!!!

收起

太阳每年自转多少圈月球自转和公转时间一样,都是一个朔望月,即29天12时44分3秒.而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两个相除,大概是12.4,所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则月亮自转12.4圈.

没必要搞那么复杂。根据简单的三角形边长关系,我们很容易得出早晚地球距日比中午要稍远一些。不过这说法不绝对。因为太阳不像地球一般是个刚体,地表一点聚地心的距离是固定的。太阳表面一点距日心的距离可不固定。太阳表面的爆发很多。所以一定要强调距日心的距离,这样才说的过去。不过研究这个没有必要,因为这点差距除了数学上考一下三角函数,几乎没什么意义,对我们的生活更是没有丝毫的影响。知道了这个就出去吹嘘的话会被...

全部展开

没必要搞那么复杂。根据简单的三角形边长关系,我们很容易得出早晚地球距日比中午要稍远一些。不过这说法不绝对。因为太阳不像地球一般是个刚体,地表一点聚地心的距离是固定的。太阳表面一点距日心的距离可不固定。太阳表面的爆发很多。所以一定要强调距日心的距离,这样才说的过去。不过研究这个没有必要,因为这点差距除了数学上考一下三角函数,几乎没什么意义,对我们的生活更是没有丝毫的影响。知道了这个就出去吹嘘的话会被人认为是孔乙己的。(茴香豆的茴香字有四种写法,呵呵)
说法2太离谱了。你自己说的是把大气层想象成一个大一点的放大镜。那你就想象吧。想想就完了。可没人把他当成放大镜看,除了想象中。主要是日光穿过大气厚度不同的原因造成的看起来大小不一样。
我觉得你说的色散应该是记错了,猜测应该是散射。

收起

太阳在正午和傍晚时的距离问题大家也许都听过《两小儿辨日》的故事,这个问题也就是故事里边的问题.正午时的太阳远,还是傍晚的太阳远?要注意,这个问题问的不单单是问题的原理,而是想 北半球正午时刻太阳都在南边?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不是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都在北边? 早晨和傍晚的太阳不刺眼能够肉眼直视,而正午的太阳却很耀眼,为什么? 太阳在每天的什么时间离地球最近呢?早晨和傍晚看太阳都比较大 大家都知道太阳有太阳高度角,可当我在傍晚仰望星空,发现月亮的高度也在变化.那么有没有月亮高度角,它又和什么有关呢? 一年中任何一天的正午12点时,太阳都在什么方向 为什么傍晚的太阳看起来要要比正午的太阳大? 秋天的太阳和夏天有什么不同 在正午 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再清晨和正午有没有改变 杭州为了使低层住户能在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太阳,则两栋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何时的楼影来计算?请说明理由! 早晨和傍晚时的太阳为什么看起来比较大? 大气层密度不均时 早晨和傍晚太阳的位置 在夏至时,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为什么傍晚的太阳看起来比正午大两到三倍?严谨一些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极圈的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多少 在冬至时,南极圈上任意一点的太阳正午高度是多少?南极点的太阳正午高度又是多少? 宣化的经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太阳高度角有什么区别?是否这样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是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