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田园风光谁能给我一些关于乡村景色 田园风光的文章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2:26:55
乡村田园风光谁能给我一些关于乡村景色 田园风光的文章呀
乡村田园风光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乡村景色 田园风光的文章呀
乡村田园风光谁能给我一些关于乡村景色 田园风光的文章呀
美丽的乡村
清新的空气在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能够享受到什么清新空气?即使偶尔感触到远远天边袭来的柔风,但却夹杂着无数呛鼻抑或令人近乎窒息的莫名气味,并充盈于各种噪音之中,磨损于光怪陆离的灯光之间,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钢筋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烂泥塘里散发的一阵气味,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乡下的人喜欢盯着烈日走,在地里背朝着青天白日默默地挥汗.他们手捧着黄土有时不免脸上荡漾着一丝无奈,但他们酷爱着他们苦苦守着的热土,在那里不停劳作感到乐此不疲.他们一旦丢弃一寸土就心里不是什么滋味,甚至很小心眼的为此争执起来.因此,我们看到一些在乡下经营农作物致富的老乡很少搬到城里去住,也不是因为这些人没有能力在城里买到地皮和房子,而是他们不愿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美丽的乡村土地里有他们不朽的希望,每一块泥土每一颗沙砾都堆积着他们几代人的感情.
相比之下,城里人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感情和乡下人对他们居住的对乡村的感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城里的许多地方给他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譬如商品超市,上学就医,社交活动等等.但交通的拥挤,整治不善的水沟,弥漫在上空的烟雾和尘埃以及充斥在闹市里的噪音都使他们厌倦,甚至不时的脱口漫骂起来.我认识的几位住在城市里的朋友,每次和他们谈起对城市的看法时,总是表露出不同程度的埋怨.而乡下的老乡呢?跟他们谈到乡村时,很少有人指责自己的居住环境,也许没有太多的溢美之词,在他们眼里唯一埋怨的就是说交通不太便利.
乡下人白天劳作,晚上睡觉,生活很有规律的.月朗风清,他们享受着一方土地独有的自然恩宠.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满地的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门口不远的田野,田里泛起细细的柔波,那里传来一阵阵如潮水汹涌着的蛙鸣,用心去倾听着这些天籁之音,会使你感触到月下乡村的深邃和美妙.
乡村
我的家乡在一个农村,这里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虽然城市的街道上车龙水马,热闹非凡;公园里亭台楼阁,盆花争艳;商场里货物齐全,顾客如云……但我认为最美的还是在乡村,这里青山绿水,花香鸟语,处处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处处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
田野美,春天,田里禾苗绿油油.转眼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金黄,一阵微风吹来,沉甸甸的稻穗摇摆着身体.你看,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弯腰割稻子,有的踩着脱谷机,还有的载着满车金色的谷子往家赶……
山林美,茂密的树林里,一群群欢蹦乱跳的鸟儿正唱着歌呢,它们叽叽喳喳,唱得多热闹啊!山脚的小河哗哗地流着,伙伴们在清澈见底的河边打水仗,你泼我,我泼你,玩得多开心!
天空美,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池塘里,一朵朵雪白的云朵因在水面上.伙伴们来到蓝天下捉迷藏、采野花,你追我赶,玩得多起劲啊!
学校美,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同学们勤奋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啊!乡村,美丽的乡村,我爱你!
昨天我到弟弟家里吃饭,经过乡村的那条小路,突然觉得好亲切,好温馨,那一排排玉米,一片片菜地,还有那沿路的小河,好美啊.我喜欢自然的清新,喜欢大地的味道,更喜欢乡村天空的蔚蓝,好想自己变成一只小鸟,翱翔在属于我的天空里.
我骑着单车,穿梭在乡间的小道上,路边的小草被 轧在车下,欢声笑语,乐在不言中,在这炎热的夏季里,只要我的一个微笑就仿佛一切都可以化解,心中的舒畅早已经把这夏日的威风扫的一点都不剩了.我飞快的骑着,仿佛烈日也向我低下了头.
看那乡村的老老少少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面容,我看了好温暖啊,这乡村仿佛是世外桃源,摆脱了城市的尘嚣,留下的是于世无争伊甸园.
在弟弟的家,看着慈祥的老奶奶,看着会开玩笑的叔叔,这是多久没有的亲情啊,一家人的团圆.自从我外婆死后,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我在这里想对我的弟弟说,我真的很开心!
风景应在 曲水流觞处
中国最诗情画意的地方在哪呢?细细思量,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名山大川,却是古往今来引得无数诗人竞折腰,吟咏不断的江南。如今的江南,虽然少了“杏花春雨“的缠绵,但在许多鲜为人知的田园村舍依然沉淀着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和文化。她们就像是无数文人笔下的诗,依然小桥流水、依然山明水秀、依然恬淡宜人。如果你终于有一天,厌烦了钢筋丛林中车马喧哗的生活,选择这样一个去处便是你最佳的选择,...
全部展开
风景应在 曲水流觞处
中国最诗情画意的地方在哪呢?细细思量,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名山大川,却是古往今来引得无数诗人竞折腰,吟咏不断的江南。如今的江南,虽然少了“杏花春雨“的缠绵,但在许多鲜为人知的田园村舍依然沉淀着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和文化。她们就像是无数文人笔下的诗,依然小桥流水、依然山明水秀、依然恬淡宜人。如果你终于有一天,厌烦了钢筋丛林中车马喧哗的生活,选择这样一个去处便是你最佳的选择,而身处千年文化“古徽州“中的江西婺源最是值得花数天时间逗留的地方。
深藏闺中才有风景,身处长江中下游的婺源也不例外。婺源县建于唐朝开元28年(公元740年),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
婺源的田园风光,可概括地形容为“水绕村庄“。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乡村小道两边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徽州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掩映的林间。这样的村景应该进入袁江或都张大千的山水画,浑朴有致,平易隽永。
不论是在秋口镇、江湾镇、李坑村,还是在清华镇、虹关村、古村青林、山环水绕的水乡风情都让人感叹不已,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静谧秀美的庆源古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形容的是庆源村下游一带的景色,这样的风景在晓起村内反而是见不着的,要看,必须站到庆源村下的江岭上俯视:座落在群山谷地间的村落简直就是一个如诗如画的低山田园,梯田、河溪、古树、居民、木桥、放牛娃……江南乡村应有的一切元素尽收眼底
收起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走进江西婺源,犹如来到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婺源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在文化与生态珠联璧合。走进婺源,但见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风景应在 曲水流觞处
中国最诗情画意的地方在哪呢?细细思量,脑海里浮现的...
全部展开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走进江西婺源,犹如来到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婺源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在文化与生态珠联璧合。走进婺源,但见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风景应在 曲水流觞处
中国最诗情画意的地方在哪呢?细细思量,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名山大川,却是古往今来引得无数诗人竞折腰,吟咏不断的江南。如今的江南,虽然少了“杏花春雨“的缠绵,但在许多鲜为人知的田园村舍依然沉淀着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和文化。她们就像是无数文人笔下的诗,依然小桥流水、依然山明水秀、依然恬淡宜人。如果你终于有一天,厌烦了钢筋丛林中车马喧哗的生活,选择这样一个去处便是你最佳的选择,而身处千年文化“古徽州“中的江西婺源最是值得花数天时间逗留的地方。
深藏闺中才有风景,身处长江中下游的婺源也不例外。婺源县建于唐朝开元28年(公元740年),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
婺源的田园风光,可概括地形容为“水绕村庄“。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乡村小道两边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徽州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掩映的林间。这样的村景应该进入袁江或都张大千的山水画,浑朴有致,平易隽永。
不论是在秋口镇、江湾镇、李坑村,还是在清华镇、虹关村、古村青林、山环水绕的水乡风情都让人感叹不已,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静谧秀美的庆源古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形容的是庆源村下游一带的景色,这样的风景在晓起村内反而是见不着的,要看,必须站到庆源村下的江岭上俯视:座落在群山谷地间的村落简直就是一个如诗如画的低山田园,梯田、河溪、古树、居民、木桥、放牛娃……江南乡村应有的一切元素尽收眼底
相关资讯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临国家历史名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国家旅游胜地黄山,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
婺源素有“书乡”、“茶乡”、“山乡”、“水乡”之称。商周相传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置婺源县,古属皖南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书乡婺源 四古风韵
“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书乡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荟萃,历代名人遗迹较多,有“吴楚分源”界碑、春秋吴太子鸿墓、汉长沙王吴芮墓、南宋岳飞吟诗的花桥,还有李白、黄庭坚等名人游览时留下的遗迹。走进书乡婺源,就像行进在久违了的历史风尘中,在青山里、在村道旁、在不经意中,一处年久的残壁断碣,一段弯曲的青石驿道,一棵苍翠的名木古树,一口青苔漫布的水泉深井,都有一个传说、一个典故。其中,以古文化、古建筑、古树群、古洞群为主的“四古风韵”著称。
古文化
“古来存圣迹,从此识前贤。”婺源历代文才辈出,代有名家。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明代爱国将士汪鋐,清代音韵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自宋至清,全县考取进士552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进入《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的婺源博物馆,珍藏商至清各类文物一万余件。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
古建筑
境内独具徽派风格的古祠堂、官邸、民居、廊桥、亭阁等遍布乡野,掩映在山麓水畔,点缀于古木幽篁之间,为我国明清古建筑保存得最多、最完整的县之一。其中,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堪称“三绝”。著名的“俞氏宗祠”、“百柱祠堂”气势恢宏、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殿堂”。
古树群
婺源现有古树名木2000余株。汉代苦槠、唐代银杏、宋代紫薇等古树名木,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葱茏秀拔;其中,以“江南第一樟”——虹关古樟和“江南杉王”——朱熹手植的文公山古杉群著称。
古洞群
婺源有集全国溶洞之大成的灵岩洞群,洞群位于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现已探明36处,景致奇绝,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令人称奇的是,灵岩洞壁间至今仍保留着“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历代名人题墨、诗句2000多处。
收起
陶渊明与桃花源
提起“桃花源”,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是他,写下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成了“把古今游人忙煞”的游览胜地。这篇《桃花源记》,倾注了诗人毕生的辛酸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的成篇,与诗人的品德、气质、经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公元365年,陶渊明出生在浔阳郡柴桑县的一个乡村。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陶渊明从小就朝夕和美丽...
全部展开
陶渊明与桃花源
提起“桃花源”,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是他,写下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成了“把古今游人忙煞”的游览胜地。这篇《桃花源记》,倾注了诗人毕生的辛酸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的成篇,与诗人的品德、气质、经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公元365年,陶渊明出生在浔阳郡柴桑县的一个乡村。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陶渊明从小就朝夕和美丽的山水田园景色接触,渐渐养成了淳朴坦率的性格。少年时代,家境已经衰落,致使他“少而贫苦”,常常没有吃的喝的,冬天还穿葛布的单衣。但是,他的精神生活是相当丰富的,“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这些儒家、道家的经典,史学、文学等类的名著,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儒家的经典,教导他有所进取;道家的哲学,又教导他有所不为。这些互相矛盾的哲理,使他在进入社会以前,已经对人生有了种种设想,决心“大济苍生”。“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赛翮思远翥”。果真,在他29岁的时候,要远走高飞了!
飞呀,飞到哪儿去呢?公元393年,29岁的陶渊明竟飞到了“州祭酒”的官爵上,他第一次出来作官了!但是,在那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的时代,作一个小小的“州祭酒”是很不得志的。性情刚直坦率的他,受不了做小官的那种拘束和折磨,更看不惯官场中那种谄上骄下,胡作非为的腐朽的作风,不久,他就辞官了。公元400年,陶渊明在家闲了六、七年之后,又到桓玄手下去作事。他原以为桓玄和其父桓温一样具有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雄心,投奔桓玄可以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壮志。然而,他失望了!桓玄实际上只是一个私欲熏心的人物!悔恨加上烦恼,陶渊明决计辞官归田了。公元401年冬恰逢母丧,陶渊明趁此辞去官职回到了家乡。转眼又过了三年,陶渊明已40岁了,但壮心不已,“四十无闻,斯不足。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之遥,孰敢不至”!他仍不远千里寻找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当时有个刘裕因镇压孙恩起事,,四、五年中,从一个无名小辈一跃成为督八州军事的大将,而且经过他一番“以身范物,先以威禁”的整顿,扭转了东晋王朝政府长期以来存在的“百司废驰”、积重难返的腐败局面。陶渊明很崇拜他,投到他门下作了一位参军。但是作了刘裕的参军不久,陶渊明又后悔!经过两次出仕,他看刘裕不过是个无耻之徒。刘裕当时只不过是掌握了东晋王朝部分的军事、政治权力,羽毛还未丰满,就拚命翦作异已,一年之内,就杀害了讨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杀害了无罪的王愉父子。于是,他离开了刘裕又作了刘敬宣的参军。不久之后,刘敬宣完成了江州刺史的使命,于公元405年上表辞职,陶渊明也随之去职了。陶渊明本该隐居田园了,是啊,那叮当流淌的溪流在呼唤他,新枝在向他招手,乡邻在向他微笑!“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的生活不是千百倍地胜过无聊的仕宦生涯么?但是,同年秋天,陶渊明又作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岁终,会郡遣督垂至,吏请曰:“应束带见之”,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各乡里小儿!”便辞职而去,高歌《归去来辞》结束这这13年曲折复杂、充满矛盾、相当痕苦的仕宦生活!13年来,他时而出仕,时而隐归,然而全都彻底失望了!这13年来,对他来说,是一场迷梦。好在迷途知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等待他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耕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隐居生活。田园风光,是如此美丽宜人,欢乐的鸟叫,和煦的春风,都给他的感情镀上一层愉悦的色彩,复苏了那一颗变得麻木了的心。他早起去田中锄草,晚上带月茶头归来;那田畴里禾苗的青气,珠贺玉润的夕露,使他感到如此的亲切。陶渊明归隐以后,一方面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一方面与情趣相投的读书人来往,时而是“奇文共欣赏,疑羲相与析”,时而又是“登高赋新诗”。他感到欢快、兴奋,许多歌颂田园生活的诗文,也不断地流注笔端。然而,现实生活毕竟是冷酷无情的,田园风光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美好,经过战乱的浔阳农村也并不如他所描绘的那样和平与安宁。他躬耕自资历,虽然一直坚持不懈,但生活每况愈下,甚至连最低限度的温饱生活也无法维持!还能继续“乐天安命”么?不能,“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会言”!他是信奉天道的,可是总结自己五十余年的生活,对天道发生了根本的怀疑。就在这时候,已经进入暮年,思想正在剧烈变化的陶渊明,想起了一连串的事情:
——曾祖父陶侃不是曾为了一个小官而四处奔走么?曾祖父的母亲为了曾祖父能捞得一个小小的官职,竟不惜把自己的头发剪来卖了,去买米和酒菜,把屋柱拆了当柴烧,把床席剁碎当马草去喂客人的马,这样倾家荡产地招待客人,客人实在是过意不去,才尽力推荐曾祖父作了个小官。后来,曾祖父凭着自己的本事虽然官贵显达了,做了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剌史,封为长沙郡公。但是,当时一些贵族仍在背后骂他“溪狗”、“小人”,致使他最后不得不“功遂辞归”。祖父和父亲呢,也因为正直、孤傲,终生不得志。
——啊,这不是火么?是火,这是一场灾难的大火,它来得是如此的迅速,威势是如此的凌厉,完全出于意料之外。自己惊叫着、哭喊着、无济于事。火焰伸出它那长长的通红的舌头,向自己的那八九间草屋卷掠过去!毁灭了,穷巷深的住宅;毁灭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就在这间陋的草庐里,,度过了多少凄苦雨的夜晚,也作过多少离奇古怪的美梦; 就在这间陋的草庐里,与不少朋友文人汇聚,吟咏了多少诗篇啊!可是现在全都完了,能够给躯体遮风避日的寄托没有了,能够给精神愉悦自慰的寄托也没有了。一家人,只得寄居在船上,颠簸在风浪里。这叶飘摇的苦舟,必时才能把自己渡出苦海?唉,晚年的隐居生活是多么艰难困苦啊......
往事,画面似一幅幅出现在他的脑海里,痛楚之余,引起他一次一次的深思,他望着阿舒、阿宣、阿雍、阿端、阿通这五个孩子,总希望灾难不要再演绎下一代。也就在这时,一个远古的东户时代社会的影子从他脑子里不断地浮现出来,一次比一次清晰。从东户,又想到了羲农、羲皇、重、华、黄虞、轩唐,向往着那个有衣有食
无忧无虑的生活。远古朝代尚能如此,近时为何不能?他的思绪最后久久地停留在与他时代接近的两个人身上,两张面影交替地出现在眼前,一个在说:“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君会而虐兴,臣没而贼生”——这是魏末的阮籍;另一个又在说:“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泛然不系,恢尔自得......”——这是西晋的鲍敬言。是的应该有象阮籍和鲍敬言所说的一种社会:人人劳动,自耕自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也没有战乱。然而,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的。要想脱难黑暗的现实社会,看来只有脱离尘世,聚众据险逃难。这种方式在当时和这以前的朝代里也相当普遍了。家乡发生的这类事件,陶渊明是目睹过的;前些朝代发生过的这类事件,陶渊明也从书上看到了。“(江州)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主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家乡人民的逃难,在他思想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他在《拟古》诗中了对田畴这位三国时代的隐士表示了深切的怀念;给他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商山四皓了。这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四人,就是逃避秦始皇的暴政而入商山隐居的。他还希望羊松龄经过商山的时候,代他向商山四皓的英灵表示问候哩!
人民的逃亡,田园生活的乐趣和自己苦痛的经历,特别是晚年无家可归、颠沛流离的遭遇,相互紧密地掺和在一起,一个美好的社会的胎胚,就在他胸中孕育了。这就是诗人所幻想的乌托邦——桃花源。
也许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吧,他的朋友高吾到柴桑去看他,无意之中向陶渊明谈起了武陵的一个风光迷人、景色秀丽的处所,引起了陶渊明极大的兴趣。啊,武陵,这地方对他来说是太熟悉了!曾祖父陶侃不就是湖南武陵的溪族人?正因如此,曾祖父陶侃才被官僚骂为“溪狗”的啊!他兴奋了,他激动了,凝情如冼,构思默想于是挥笔写下了《桃花源记(并诗)》。他从写现实生活的田园诗发展到写反抗现实制度的田园理想国,这中间经历了一段多么艰苦的生活历程和尖锐复杂的思想斗争呵!
诗人的佳作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和心血。《记》是一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有着新奇曲折故事情节的散文;《诗》则从桃花源的历史入笔,着重记述桃花源的社会制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北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和“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不就是前面提到的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么?文和诗中所描绘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等,不是和他先前写的诸多田园诗非常相似么?是的!《桃花源记》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正是作者半生来所向往和追求的。桃花源诗文的成篇谈何容易呵!
当然,在那种社会制度下,桃花源不过是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只有在今天,桃花源式的社会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有趣的是,自隋唐起,人们就在陶渊明记述中的武陵,那高吾所讲述的风景宜人的地方,逐渐营造古洞田亩,建筑了亭台楼阁,定名为“桃花源”,发展成为著名的风景区,供人们休憩游览。
感谢那位不知名的画家,在渊明祠为陶老先生留下了画像,使陶渊明在了桃花源里真正的隐士。也许,这正是陶渊明生前的意愿吧!
收起
1
123
桃源佳致
自从学了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后,我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终于,机会来了,爸爸提议全家一起去桃花源,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
三月十五号下午,我们乘车去桃花源游玩,可老天不做美,刚上车便下起了蒙蒙的小雨,到了桃源县天已经暗下来了,我们便在桃花源宾馆住了下来,又开始下大雨了,为桃花仙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二天早上天灰蒙蒙的,我们来到了桃花山,在门口“福...
全部展开
桃源佳致
自从学了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后,我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终于,机会来了,爸爸提议全家一起去桃花源,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
三月十五号下午,我们乘车去桃花源游玩,可老天不做美,刚上车便下起了蒙蒙的小雨,到了桃源县天已经暗下来了,我们便在桃花源宾馆住了下来,又开始下大雨了,为桃花仙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二天早上天灰蒙蒙的,我们来到了桃花山,在门口“福地洞天”的石碑前照了几张相片,便往内走,到了桃花林,边走边看,桃花林的桃树真多呀!一人多高、亭亭玉立、一大片一大片的满是的!由于时节未到,来得太早,桃花林的桃花并没有完全开放,树枝上挂满了红色的花蕾,可也有少数的“性急”的花仙子,按捺不住地伸出了脑袋,张开了笑脸迎接我们,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我们如入仙境一般!
从桃花林出来便来到了碑廊,两边有许多古代的石碑,唐代诗人杜牧,明代袁宏道等各家石刻,虽几经沧桑,风雨剥蚀,但上面的字依然清楚。
我们拾级而上,穿过方竹亭,经过遇仙桥,就钻进了秦人古洞,洞内黑漆漆的、弯弯曲曲的、岔口很多,会使人迷离往返!所以我小心翼翼的跟着导游走,生怕跟丢了!
出洞口便是豁然台,真是“豁然开朗”“神清气爽”!从豁然台上往上看,天空是蔚蓝的!太阳是火红的!云朵是嫩白的!鸟瞰秦人村,秦人村环抱在青山翠竹中,秦人宅与良田美池交错,田里的村民正用牛耕田,塘边有人在钓鱼,白色的玉兰花、粉红色的桃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红花争相开放,旁边有蛇行龙腾的竹廊,这一千多米的竹廊都是用竹子做的!通过竹廊户户相连,不怕风吹雨打!真不负唐代刘禹锡题碑“桃源佳致”啊!
我们边走边看着竹廊外美丽的田园风光!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秦人宅,从这户出来,又进入了另一户,与朴素的村民讨价还价,妈妈买了农民自己做的青篙粑粑,我买了吓人的木头蛇,累了坐下来喝起了擂茶,村民很好客,桌上摆满了小吃,我们又在里面看了许久的民族歌舞表演后才出来!
接着又游览了桃仙岭、桃源山、沅江风光带等景点。
我们远离城市的喧闹,享受这美丽的田园风光!欣赏着这漂亮的桃花仙子,桃花源之游真让人流连往返,时间过的真快,才看完,便又上了回家的车子……
收起
好句: 山坡上,一棵棵成熟的苹果树,挂满了一个个红苹果,好像一个个小灯笼.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日子!
苹果树下长满了许多花草,一棵棵小草伸着懒腰,仰起脸蛋,甜甜地微笑着.一阵清风拂过,小野花们摇着身子,把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